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坐”。(引用、对偶) B、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比喻) C、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引用、设问)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对偶、互文)
  • 2.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柯灵 散文》)
  • 3.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B、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D、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 5.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C、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D、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B、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C、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D、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敬畏自然”“间不容发”“形销骨立”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 C、“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奔跑的人。”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D、“马莲花像一朵朵湛蓝色的小喇叭,对着都市的天空唱着动听的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二、语言表达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三、填空题

  • 10.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旌旗十万斩阎罗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变种自由花

四、综合题

  • 1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①;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nuò②,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③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④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汪国真《生活》

    (1)、在语段①②处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执   ②承nuò

    (2)、在语段③④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③逗号④句号 B、③逗号④叹号 C、③叹号④句号 D、③分号④句号
    (3)、语段中没有运用下列修辞手法中的哪一种?( )
    A、比喻 B、设问 C、反问 D、排比
    (4)、下列属于动宾短语的一项是( )
    A、碧绿鲜活 B、挂满丰硕 C、碌碌无为 D、世俗的羁绊
    (5)、请参照语段中画线句子,仿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映,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yì( ),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sù( )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仿   游yì     重s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形销骨立”文中指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用 的修辞手法。

五、诗歌鉴赏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致友人(节选)

    汪国真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 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地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下列对这首诗中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14.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其修辞手法是: , 写作手法是:。   

六、现代文阅读

  • 15. 现代文阅读

    【甲】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以上两篇文章皆出自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鲁迅笔下。甲文是他创作的(文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乙)文是一篇(体裁),选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闰土。
    (2)、甲文“他信力”“自欺力”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3)、甲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乙文语言深刻而含蓄,请分别赏析。

    ①【甲】文第一段加点词语“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

    ②【乙】文“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4)、乙文用什么描写方法塑造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什么现状?
    (5)、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学习他的文章,我们看他无论是用犀利的语言批 驳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是用小说婉曲的揭露社会的弊病,都无愧于这个称号和革命家的精神。所以今天来看,鲁迅也是中国的脊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一例说明。
  • 1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②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回。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确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

    ③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光脚在田里待几天,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有脚气。

    ④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这一粒与那一粒像是有仇,离得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挨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俯身都大于九十度。

    ⑤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⑥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我估摸的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噓”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地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⑦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地就对你好: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豆腐块,坚持用农家肥。到了丰收的季节,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要夸赞几声。

    ⑧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且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

    ⑨秋日,若想在一大片花生地里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的,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⑩如今,70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驳,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

    ⑪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了,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地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地将身影俯向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⑫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

    (1)、阅读文章,说说用“俯向大地的身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2)、文章叙述了母亲与土地的事情,同时表达了母亲对土地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完成表格。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加点词“勋章”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

    2021年5月22日,“一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举国哀痛。年轻时的袁隆平院士曾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高产水稻。最终,他的“禾下乘凉梦”让无数人吃上饱饭。直至耄耋之年,他仍然坚持下田劳作。

  • 1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叶子鹏,王财忠

    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甲     。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③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乙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救日月换新天”,丙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⑤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选文,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

    ②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

    ③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甲:

    乙:

    丙:

    (3)、结合选文第④段,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4)、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生死离别之际唯一牵挂的是“王师”何时北定中原,这就是爱国的自觉。

  • 18.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赖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栅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曼妙。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消,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也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知∶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税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锭放。

    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 , 表达了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加点短语的含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