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tura和co/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据此判断,中国的文化源头应始于(   )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建立后的西周
  • 2.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考课、内阁大学士、庄票、朝贡贸易

    政事堂、当铺合法、制举、飞钱

    《九章律》、“内朝”﹑护乌桓校尉、察举制

    路州县、台谏合一、朱子社仓﹑提点刑狱司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 3. 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微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        

    ②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

    ③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          

    ④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 5. 春秋时期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据此表明天人合一思想(   )
    A、封禁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 B、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 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 D、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 6. 下图所示的生产工具出现在唐代江南地区,宋代进一步将其完善和普及。这一技术的革新(   )

    A、只适用于江南的水田区域 B、标志着中国耕犁技术臻于成熟 C、为江南地区开发奠定基础 D、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播种的效益
  • 7.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暑主席令,决定投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助章”,投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藏“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 D、全面提升了公民的道德素质
  • 8. 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ー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据此判断(   )

    A、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锥形的出现 B、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
  • 9. 《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对该条约的这一规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允许华工签约出国,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B、华工自由出国发展的障碍已经被扫除 C、华工签约出国的实质是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D、签约出国可以较好地维护出国华工的利益
  • 10.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它成立的地点位于如图中的(   )
    A、 B、 C、 D、
  • 11.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力更生取得的是(   )

    ①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地球卫星            

    ②“埃尼阿克”电子计算机

    ③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                    

    ④民用大飞机 C919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
  • 12. 2004 年《感动中国》的一段颁奖同这样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今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该颁奖词中,“他”的主要贡献是(   )
    A、培育出亚洲区域的小麦新品种 B、教书育人培养出了众多英才 C、解决了中国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D、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突出贡献
  • 13.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14. 在印加帝国蒂亚瓦纳科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
    A、虔诚的宗教信仰 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 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 15.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 16. “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
    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 17.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
    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 18. 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富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 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
  • 19. 朱熹曾说“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朱熹在此强调(   )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C、发明本心 D、经世致用
  • 20.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神话和传说的因素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 21. 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掉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政治分裂出现了,但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明(   )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 C、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 D、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隔阂
  • 22. 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 24.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句话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①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              

    ②引起了欧洲人民的反抗

    ③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 25.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对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C、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26. 下图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
    A、拉丁美洲 B、南非 C、巴尔干半岛 D、印度
  • 27.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
    A、罗马帝国 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 C、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 D、基辅罗斯帝国 东正教
  • 28.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体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 29. 下边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   )
    A、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B、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展而流动 C、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凸显 D、新兴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
  • 30. 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世人褒贬不一,同时代的哲学家杨时认为:“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而严复认为:“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一人而已”。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B、严复的评价比杨时的评价更为客观理性公正 C、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1911年3 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年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年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年

    屠哟哟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03、2019年

    SARS 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年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 32.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材料中“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 33. 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宋朝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三

        从历史维度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思想家的推崇。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与汉朝相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利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并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