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2年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1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被称为“亚洲第一飞人”。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到苏炳添跑得飞快,但实际上他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感觉到他跑得飞快,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苏炳添自己 B、跑道 C、电视机屏幕 D、电视机旁的我
  • 2. 同学对身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以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120mm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一只医用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 3.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B、摩擦过程中,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张开的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D、张开的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 4. 如图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运动,对此现象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①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④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合理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制作LED灯的主要材料是(   )
    A、导体 B、半导体 C、超导体 D、绝缘体
  • 6. 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图: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C、丙图:吹硬币使硬币翻越木条,是利用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的原理 D、丁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把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 7. 如图所示,将电灯、开关和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接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 8. 如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谷爱凌从近50米高处沿斜坡加速下滑,此过程中有关她具有的能量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C、机械能是守恒的 D、机械能增大
  • 9. 用图象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可使物理规律更形象直观。如图所示,下列物理规律不能用此图象所表示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小灯泡的规格相同。闭合开关后,只有一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指针不偏转。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L1短路 B、L1断路 C、L2短路 D、L2断路

二、双选题

  • 11. 图是说明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的示意图,GMR代表巨磁电阻,在磁场中,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减小。闭合开关S1、S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左端为N极 B、电磁铁左端为S极 C、将滑片P向右滑动,电磁铁磁性变弱 D、将滑片P向右滑动,指示灯变亮

三、多选题

  • 12.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 hAhB=21  ,底面积之比 SASB=12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ApB=3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圆柱体的质量之比 mAmB=34 B、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 ρAρB=43 C、若从圆柱体A的上部水平切去 13hA ,则两圆柱体对地面压强相等 D、若分别从两圆柱体的上部水平切去 13hA ,则圆柱体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31
  • 13.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灯泡L标有“3V1.5W”字样,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泡的最小功率为0.75W B、该电路的最大功率为2.25W C、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3Ω~12Ω D、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25A~0.5A

四、填空题

  • 14. 如图所示,圆柱体的直径是cm;天平的读数为g。

  • 15. 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运动员将冰壶挪出后,冰壶由于继续向前运动,冰壶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冰壶的是一对平衡力。

  • 16. 如图所示,测电笔的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正确使用测电笔的方法是图;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电路发生或电路中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 17. 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使导体ab向右运动,电流表指针向左发生偏转;保持磁体不动,使导体ab向左运动,电流表指针向发生偏转;在以上过程中,该装置将能转化为电能。

  • 18.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2Ω,R2=4Ω。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甲表的示数为3V,则此时乙表的示数为V;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则此时乙表的示数为A。

  • 19. 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物块置于足够深的圆柱形容器底部。现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物块受到的浮力F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物块的质量为kg,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kg/m3。(g取10N/kg)

五、计算题

  • 2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2=30Ω,只闭合开关S1 , 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再闭合开关S2 , 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

    (1)、求电源电压;
    (2)、求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求通电10min定值电阻R2产生的热量。
  • 21. 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2m,作用在绳端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0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拉力F的功率;
    (2)、若使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重300N的物体,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2.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电子浮力称”,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U,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a端到b端的长度为L,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2S的圆柱形薄壁容器,装有足量的水,水面竖直漂浮一个上端开口、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金属筒,通过绝缘硬杆MN与变阻器的滑片Р连接在一起,金属筒在竖直方向移动时带动滑片移动。滑片P、硬杆和金属筒的总质量为m0 , 水的密度为ρ0 , 滑片Р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导线对硬杆MN的力均忽略不计,金属筒始终漂浮且容器中水不会溢出。闭合开关,当金属筒内不放入物体时,滑片Р恰好在a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0;现向金属筒内放入质量为m的物体,滑片Р移动到a、b之间某位置,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1)、此时金属筒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2)、电压表示数为多少?

六、实验题

  • 23. 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接着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每个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长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和钩码,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改变实验条件,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如下表:

    序号

    木块放置方法

    接触面

    压力情况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平放

    木块与木板

    木块

    2.0

    平放

    木块与木板

    木块+1个钩码

    2.4

    平放

    木块与毛巾

     

    2.8

    侧放

    a

    b

    2.0

    (1)、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表中(填序号)的数据进行分析;
    (2)、由②③两次实验可知:
    (3)、为验证猜想三,小明设计并完成了第④次实验,并分析表中的记录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表中第④次实验a、b两处的信息他忘记填写了,请你帮他完成填写:a、b
  • 24. 小明在“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实际电功率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已知小灯泡额定电流小于0.6A,额定电压为2.5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 并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请你根据实验需求在下面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表格。

    (3)、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小明认为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利用该电路也可以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你认为(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25.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制作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实验室有如下器材:一根带刻度的均匀杠杆、一个质量为m的小桶、一个质量为m0的钩码、一个量筒、若干细线及足量的果汁。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测量果汁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果汁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