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2年中考调研(一模)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 2. 空气是动植物的生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放出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 3. 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图,其中错误的是(   )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检验白醋
  • 4.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 B、面粉 C、蔗糖 D、泥沙
  • 5.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 C、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6. 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 7.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谱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树立健康意识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 8.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使产率偏低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不采用密闭装置,一定会导致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
  • 9. 如图是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中能观察到紫红色固体变成蓝色 B、通过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② C、向CuO中加入稀硫酸能实现转化③ D、要实现转化④只能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
  • 10. 鉴别是利用物质性质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区别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木条

    B

    鉴别蒸馏水和稀氯化钾溶液

    分别取1~2滴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

    C

    NaOH和Ca(OH)2溶液鉴别

    取样,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 11. 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用途之一是配制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1)、生理盐水中溶剂的化学式为
    (2)、生理盐水中金属阳离子的符号为
    (3)、配制1000 g生理盐水需氯化钠g。
  • 12. 依据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由图二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铝的氧化物Al2O3中Al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 13.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代表碳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不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①表示的过程,写出图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1)、在NaCl和KNO3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的是
    (2)、1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最简质量比为
    (3)、分析曲线可知,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A、将30℃时的KNO3溶液降温至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B、20℃时,将20 gNaCl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NaCl的饱和溶液 C、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 15.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填字母序号),链条通常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所依据的原理是

    (2)、一次性口罩的鼻粱条通常由铝或铁拉成的细丝制成,说明铝和铁具有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事实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____。
    A、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而不用铜 B、中国家庭多用铁锅炒菜 C、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D、常用铜做导线而不用银
  • 16. 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热词。
    (1)、碳减排是实现“碳中和”措施之一、北京冬奥会将火炬变为“微火”,且燃料使用氢燃料,请你解释氢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的原因
    (2)、碳“捕捉”与封存也可以实现“碳中和”。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
    A、捕捉、利用和封存CO2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三、综合题

  • 17.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小明早餐喝的牛奶,该牛奶中的营养素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提供能量,能促进骨骼生长和牙齿坚固的元素是

    (2)、打开可乐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疫情期间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BE为2C2H4O3=2C2H4O2+O2 , 当有15.2gC2H4O3分解时,理论上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
  • 18. 下列是实验兴趣小组设计的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2)、实验二,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
    (3)、实验三,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4)、实验四,从设计上与实验三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 19. 根据下图中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在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完全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分离回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取样,加足量水溶解                            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要洗涤、干燥

    C.要等到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D.蒸发滤液得到的固体可做钾肥

    (3)、若选择装置B、C、D组合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C中的干燥剂是 , 收集CO2时,气体应从端进入(选填“b”或“c”)。
  • 20. 为加深对酸、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学完酸、碱的性质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除锈时(选填“能”或“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判断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情况,用化学式表示
    (4)、由实验四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
    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B、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C、步骤二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a(OH)在水溶液中解离出Ca2+ D、步骤三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5)、【应用与拓展】

    结合以上实验内容,若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得到纯净的铜,比较适宜的试剂是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____。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