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八十七中2022年中考历史一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

    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

    机处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进民族融合
  • 3. 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女真首领、八旗制度、举兵反明。与这几个词有关的人物是(   )
    A、朱元璋 B、努尔哈赤 C、耶律阿保机 D、吴三桂
  • 4. 在某节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时,使用到如图图片,中间的方块代表着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向右的F1代表着思想前进的推动力,向左的F2代表着思想进步的阻力,其中F2最有可能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专制   C、社会矛盾加剧 D、闭关锁国政策
  • 5.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 6.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②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③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    )
    A、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C、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D、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 8. 毛泽东认为“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材料中,毛泽东准备“去”(   )
    A、上海 B、西安 C、南京 D、重庆
  • 9. “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摰马列引国航。”下列对诗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C、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0.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   )
    A、爆发的原因 B、战斗的进程 C、胜利的原因 D、产生的影响
  • 11. 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新闻报》 C、《解放日报》 D、《申报》
  • 12.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国书的大使应被派驻(   )
    A、朝鲜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 13. 在如今“中国流行语”排行榜,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

    ①社会主义

    ②国家富强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 16. 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开发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7. “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说法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农村新貌 B、国企改革 C、特区发展 D、法制建设
  • 18. 有人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民主政治 B、《十二铜表法》 C、爱琴文明 D、《汉谟拉比法典》
  • 19.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 “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20. "殖产兴业"的具体方针就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动用国库资金来加紧推行资本原始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明治维新(    )
    A、积极的向西方国家学习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充分发挥国家政权力量 D、单纯发展国营军工企业
  • 21. 下列不属于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
    A、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B、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 C、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D、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22. 俄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 23. 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对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计划,巩固盟国的合作,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成立联合国起了积极作用。这次国际会议的主导国家是(   )
    A、美、英、法 B、英、法、中 C、中、美、苏 D、美、英、苏
  • 24.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马歇尔计划”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质是(    ) 
    A、标志着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B、以经济的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C、导致当今世界格局不稳定的因素 D、用军事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 25.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下列哪一项(   )
    A、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B、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D、制定了恰当适合的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中国曾经拥有很强大的制海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盛篇

    材料一:汉武帝曾派遣使者出使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携带丝绸、黄金和各种特产……开始了属国家行为的第一次远航出使活动。出使船队从广东出海,到达了印度洋海域的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等地,用丝绸和黄金“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宾主非常和谐友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唐代国力强盛,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之一。长安积极吸纳外来文化,从而使长安在物质生活(如食物穿搭、婚丧习俗等)和文化生活(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上弥漫着奇特的海外风情。建筑风格也受印度佛教和阿拉伯的影响,唐玄宗的凉殿还带有一些拜占庭和西亚建筑的艺术风格。

    ﹣﹣《唐语林》

    材料三:宋朝时期,陆上丝路被阻断,宋朝曾几次试图打通西北丝路,但由于和西夏的战争遭遇失败,因此被迫放弃西北丝路,转而向海洋发展。泉州、广州等港口都是世界级的大港,聚集了来自波斯、大食、印度等世界各地的商人,中国人的商船也往返于太平洋东部和印度洋,中国人牢牢控制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段的贸易主动权。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四:明朝初年,海权优势达到极盛状态,突破近海,进入远洋,书写中国海军史上灿烂的一页。然而,这一辉煌事业并没有逃脱“盛极而衰”的规律,明初之后,中国海军便迅速的、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衰落篇

    材料五:15世纪末,新航线开辟,大航海时代来临,海洋文明正式取代大陆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范式。而在这个过程,英国脱颖而出,成为海洋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从贫瘠岛国,一跃成为殖民地覆盖五大洲,影响力遍及四大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超级帝国。

    ﹣﹣《地球日报》

    材料六: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

    ﹣﹣2009年《环球杂志》

    复兴篇

    材料七: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汉武帝时开辟的远航通道是什么?根据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此次远航的作用。
    (2)、根据材料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两点即可)请举一例中外交往的事例。
    (3)、结合所学分析“唐玄宗凉殿的拜占庭和西亚建筑艺术风格”来源于古代欧洲哪些国家?
    (4)、依据材料分析宋代“海上丝路”代替“陆上丝路”的原因。哪一项科技成就促进了中国和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
    (5)、明朝前期航海史上灿烂的一页是指哪一事件?此事件为人类航海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请用一例史实说明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拥有强大的制海权后,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7)、英国凭借强大的海上实力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使英国进行了哪一场伟大的革命?
    (8)、“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是在哪一历史事件时期?此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9)、中国近代海防空虚,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两例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
    (10)、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洋开发、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古代的明清时期,面对边疆危机,一系列民族英雄挺身而出;为改变近代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的脚步从未停歇;1949年以来为了保卫和平,更是递交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摘编自知网论文《侵略与反抗》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从材料中选取六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并归纳以上史实体现的核心精神。(要求:材料中三个历史时期分别至少选一例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