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
1.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 200 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 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 89%。该统计资料说明了( )A、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 B、华夏民族种类繁多 C、炎帝黄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类 D、禅让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2.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私有土地的出现 B、商鞅变法的实行 C、兼并战争需要大量的牛 D、牛耕的广泛推广3.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体现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文字体现了当时社会的( )A、政治建设 B、经济水平 C、民族关系 D、兼并战争4.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名著,他们被后人称为 “史学两司马”。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没有记载的是(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秦灭六国 D、陈桥兵变5. 《晋书·食货志》记载:“(江南)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据此东晋后期( )A、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 B、大批北方人民南迁 C、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6. 《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材料“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指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 B、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C、旧贵族势力强大阻碍改革 D、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7. 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古代( )A、政治制度的完备 B、交通运输的发展 C、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科技文化的繁荣8. 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变化情况图,图中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耕种面积扩大 C、中外交流的发展 D、北方人口的稀少9. 《经世大典》: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元时期10.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实施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 B、推行重文轻武 C、尊崇儒家思想 D、建立厂卫制度11. 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 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里清政府实行“严格限制”主要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树立清朝皇帝的权威 D、避免外国干扰维护边境稳定12. 下图的思维导图,空格方框的主题是( )A、民族关系 B、反抗侵略 C、君主专制 D、治理边疆13. 鸦片战争前,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此类读物出现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 B、广州是唯一的对外港口 C、近代教育科技的发展 D、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14.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的“内 部事物”是指(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西方停止侵略活动 D、维新变法的出现15. 清末,127 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 23 所,学生 2195 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 9.2%。1915 年,94 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 29 所,学生 4763 人, 占全部学生总数的 19.8%。出现这样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清政府重视发展近代教育16. 下图的历史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革命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7. 2006 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反映属于少数民族的( )A、政治特点 B、宗教文化 C、经济成就 D、传统文化18. 下图是中国外贸增长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一国两制”的国策 D、加入世贸组织19.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关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问题,参会国家投票情况如下表(部分)。表中数据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得益于(
大洲
托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 19 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 12 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 26 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 24 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 7 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 2 个)
A、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C、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世中国加入界贸易组织20.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 D、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21. 2021 年 5 月,山东省卫健委健康码团队研发出“金色健康码”,完成全针剂接种后,即可解锁“金色模式”。“金色健康码”的出现的前提是( )A、航天技术的发展 B、空间技术的发展 C、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D、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2.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 同一时期。他们共同的思想精髓是( )A、人文主义精神 B、公平公正的精神 C、封建主义的思想 D、法治法制的思想23.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以下关于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②庄园的土地全部都是领主的“直领地”
③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④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4. 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里“重建的使命” 是指英国殖民统治( )A、摧毁了印度的封建制度 B、加速了印度生产方式的近代化 C、造成印度的贫穷落后 D、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25. 英国首相到期卸任时,必须向女王辞职,并且指定(其实由选举决定)下一任首相。之后,新任首相来到女王面前,单膝下跪,女王说道:“作为你的君主,我任命你为首相,并以我的名义组成政府。”……任命仪式结束后,首相因女王的许可获得组织政府(组阁)的权力。这一仪式说明英国的政治特点是( )A、议会是权力中心 B、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国家的象征 C、首相必须完成听命于国王 D、国王与首相的权力相当26. 出现下图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德国侵占的殖民地超过英国27. 一战后,美、英等国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其 中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推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 B、支持日本占领中国 C、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D、加速中国实现民族独立28. 1945 年 2 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上讨论的波兰重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由此说明二战后期( )A、苏联与英美的矛盾已经消除 B、世界从此和平安定 C、大国强权政治的出现 D、美苏两国互不相让互不妥协29. 1971 年,西欧的钢产量超过美国,汽车大举进入美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食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奶制品出口产地。这种发展态势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②欧洲走向联合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④苏联的鼎力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 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我们。这些 问题说明了当今世界( )①各国贫富分化十分明显
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0 分,其中第 31、32 题 13 分,第 33 题 14 分。)
-
31. 历史证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从亚洲腹地、黄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汇集了北方草原骑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农业民族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成独自一体的文明。又辐射向外,将世界几大古老文化圈的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化、古代印度文化和中亚文明等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维系着它们结成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 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示意国
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材料一关于丝绸之路在中国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方面作出贡献的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文化危机”出现的国内外因素。并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人民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自信。(3)、分别指出材料三中①②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当今应该如何维护民族认同文化自信。32. 虽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总体上是有共性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是政治包容性的具体表现。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 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
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 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回答些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合适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的。(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经济的崩溃”的具体表现,指出这时期西方国家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态度变化,指出美国模仿苏联模式的方式。(3)、归纳材料三所述美国和中国两国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重大意义。33. 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给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制造业和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 一些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来移民逐渐增多。19 世纪 30 年代曼彻斯特 1/5 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60 年,城市化向高层次迈进时,其他国家的实业界人物、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集中在大城市。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美英中三国城市化发展情况曲线图
材料三: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组图)
材料四:20 世纪末,很多国家责任的传统领域一无论是与人口政策、健康有关还是环境问题 都需要由政府间的合作解决。……2009 年,来自 193 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丹麦
的哥本哈根,更新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更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材料一关于英国城市化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 19 世纪末期起和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客观分析城市化发展的社会影响。(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