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1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12小题,共25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mán)   亮(hóng)   清(cuì)   绳(jiāng) B、(mò)   液(tù)   子(jiē)   浓(chóu) C、鸿毛(hóng)   砂(gōu)   夷(bǐ)   生(dàn) D、鸿(gú)   缥(miǎo)   乱(hùn)   惆(chà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灯笼上的采绘故事分外精彩。 B、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心里想着那无可挽回的时光。 C、为了防御野兽的侵袭 , 鲁滨逊想了很多办法。 D、科学家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到灵感
  • 3. 将省略号的正确用法填入横线上。
    A.表示迟疑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内容的省略
    ①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②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 , 真是好看。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C、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D、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汇聚成爱的海洋。
  • 5.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 ,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B、新冠肺炎不但来势凶猛,而且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工作在抗击病毒的第一 线。 C、虽然枣子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是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D、过新年时,孩子们即使没有饺子吃,必须买杂拌儿。
  • 6.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_______。中国人民正满怀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    )
    A、安居乐业    脊梁    B、养尊处优    栋梁 C、养尊处优   脊梁    D、安居乐业    栋梁
  •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B、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们班小茗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 C、山东是全国花生产量最高的省份。 D、长春是最美丽的季节。
  • 8. 下列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看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星星,我常常出神地凝望着它们。

    ②这些眼睛每次颤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③在我们房屋外面,有一片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④它们像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 9.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如巨大的绿伞。(比喻)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排比) C、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拟人) D、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反问)
  • 10. 下列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诗句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汝多知乎(谁)   B、东西南北风(你) C、思援弓缴而射(鸿鹄)   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值得)
  •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是一种酒。 B、“锲而不舍”这个成语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C、与“有意栽花花不发”相对应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还写过《威尼斯小艇》《鲁滨逊漂流记》等。

二、积累运用(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 13. 我们热爱古诗词,因为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七夕节到来,我们想到《迢迢牵牛星》中“ , 脉脉不得语”:中秋佳节,我们想到《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遇到艰难坎坷, 我们会用《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来鼓励自己。
  • 14. 读《增广贤文》,我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读《周易》,我懂得了“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

三、阅读(本大题12小题,共30分)

  • 15.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少年书架

    作者:季羡林

    ①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②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捧着书,美滋滋看着它们,我的心里有份说不出的满足。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hén jì)。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起来,放到纸箱,等到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那天,我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家里立着个宽宽大大的书架,那是老师用木板木条自己做成的。书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书,那些书一本本直立着,像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我用手抚摸着那做工粗糙却朴实厚重的书架,感觉如同一位长者,正默默地凝视着小小的我。

    ④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书架的样子。于是,我也把书一本本地立在书桌上,两侧还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看上去真像一个小书架!这小小的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等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书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⑤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书架这“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有时我也会悄悄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真的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架呢?

    ⑥那是一个秋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白云。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一进院子,就连声喊道:“这下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料足够给你做一个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说道。原来,爸爸利用下班时间,去包装厂丢弃的废料中(tiāo jiǎn)出这些能 用的木料。看到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准备好钢锯、钉子、油漆等工具后,就开始用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起那些木料……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爸爸,爸爸,什么时候能做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啊……“

    ⑧天蓝蓝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小小的书架终于做成了!

    ⑨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那是秋天稻子成熟的颜色。风来,漆干。我抱起书架,轻轻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幸福的感觉,如同一朵莲花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小小的书架始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后来,我上了大学,家里也终于拥有了宽大的书架,而那个小书架早已变得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依然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似一位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做人与处事》,本文有改动)

    (1)、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iè xuè)     笨(zhuō zhuó)

    (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工整。

    hén jì

    tiāo jiǎn

    (3)、围绕“少年书架”,把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②“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③

    (4)、第⑥段中“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看到木料后产生的联想与想象。 B、“美丽的家伙”一词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C、反复使用“看见了”,强调了“我”因即将拥有书架而手忙脚乱。 D、表达了我对书架期盼已久,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
    (5)、题目“少年书架”的含义是(    )
    A、书架的样子、做工、颜色是我喜欢的。 B、我只想停留在少年,不想长大。 C、上了大学后,我拥有了宽大的书架,已不再喜欢少年书架的笨拙和苍老。 D、少年时期的书架令“我”难以忘怀,它满足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
  • 16.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但是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唯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具有直接影响。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人们对环境的“不感温”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的不感温为24 , 对水的不感温为34 , 这就是说在24的空气和34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为37 , 在空气中,24的空气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气温25℃、相对湿度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时,人体就会感觉闷热了……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______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______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从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0℃以上时,凤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 ~5℃;气温在0℃以下,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1)、在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通过指出“”这一说法的片面性,说明人体的冷热感与有关系,与也有重要关系。

    (3)、第二自然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A.下定义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4)、“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 1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开启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张骞、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椰树芃芃(péng)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一带一路”指的是
    (2)、“一带一路”的“路”包含铁路、_______、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    )
    A、水路 B、公路 C、空路 D、道路
    (3)、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发起“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中国。(    )

    ②我们的先辈就曾闯荡出连接东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

四、表达(本大题2小题,共35分)

  • 18. 口语交际

        孙萌向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她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孙萌的好友,你想怎样劝阻她?结合下图进行劝说。

  • 19. 作文。

    小学即将毕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一定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指导、鼓励、陪伴乃至批评……此时此刻,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请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

    要求:①通过具体的事例讲述你与他(她)的故事,表达真情实感。②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