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mù) 染绿 (rǎn) 碎了(suì) B、钓竿(gǎn) 浪花(lànɡ) 飞溅(jiàn) C、清爽(shuǎnɡ) 松针(zhēn) 浪花(làng) D、蘑菇(mú) 拨动 (bō) 扑腾(téng)2. 下列词语和其它三组不是一类的一组是( )A、平静——安静 忽然——突然 B、抖落——抖掉 戏耍——玩耍 C、梳妆——打扮 扇动——摇动 D、平静——热闹 钻入——冒出3.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句中的“水葫芦”指( )。A、多年生草本植物 B、水性好的孩子(2)、“水葫芦”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的含义 D、表示否定和讽刺二、填空题
-
4.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水花
两银牙
一雨珠
一斗笠
5. 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钻入
斗笠
落叶
钻石
斗争
大大落落
三、语言表达,按要求写句子。
-
6. 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7.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8. 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9. 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这句话用比喻。
(2)、像刚下水的群鸭,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这句话用比喻。
四、现代文阅读
-
10. 课外阅读理解。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作“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________( 梁 粱)编成的“盖垫”。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撤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用不着________(妨 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lù)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手指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儿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我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不练。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①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②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3)、“我”和叔父对待“闲书”的态度有何不同?(4)、在家里为了能看“闲书”,“我”想了什么办法应对叔父?(5)、选文第2自然段讲了三件事情突出我”迷恋“闲书”,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件事。①
②
③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并填在括号里。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2)、找出怎样“煮书”的句子 , 找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