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时,粉笔保持不变的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重力2. 医护人员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温度3.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电缆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有磁性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差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4. 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是( )A、
运动员手上涂镁粉 B、
捏紧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C、
给车轮转轴添加润滑油 D、
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5. 如图所示,甲、乙球的体积相同,此时天平平衡,则为ρ甲:ρ乙( )A、1:2 B、2:1 C、3:4 D、4:36.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7.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 ;②<=< ;③m1=m2>m3>m4;④V1=V2>V3>V4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8. 小星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们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 )A、把两球向墙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墙的距离 B、用手捏乒乓球,比较它们的弹性 C、用乒乓球拍分别打击两球,比较两球飞出去的距离 D、让两球置于乒乓球桌面上方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9. 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 C、乙不带电 D、丙带负电10. 下面是小华对部分物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11. 如图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上状态。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12. 劳技小组在实验室用1份体积的水和3份体积的纯酒精充分混合面成消毒液。已知ρ水=1×103kg/m3 , ρ酒精=0.8×103kg/m3 , 则该消毒液的密度( )A、恰好等于0.8×103kg/m3 B、略微小于0.85×103kg/m3 C、恰好等于0.85×103kg/m3 D、略微大于0.85×103kg/m3二、填空题
-
13. 填单位:①空气的密度是1.29 , ②人体的体积约50 , ③一枚鸡蛋质量50 , ④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2。14. 小明踢足球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作用。15.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丝绸因(选填“得到”或者“失去”)电子而带上电荷, 用它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 . (选填“吸引”或“排斥”)16.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为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变大/变小/不变)。17.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s时,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推力物体受到的阻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t=6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18. 如图所示是A、B两根弹簧所受拉力F与伸长量Δx的关系图像,由图像看,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测力计应选(A/B)弹簧,要制作量程较大的测力计应选(A/B)弹簧,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不均匀)的。19.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 , 则:(1)、由甲、乙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2)、由图甲和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可以选择图甲和图。
三、实验题
-
20.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3)、该实验结论的应用是。21. 大雪造成很多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于是他进行了测量:(1)、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 0.2N;②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 N;③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 1N,杯中雪的样本体积是 cm3 , 雪的样本密度 kg/m3;(2)、若屋顶面积为 100m2 , 雪的厚度为 20cm,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 N.2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①
10
9
10
5
②
20
18
20
10
③
30
27
30
15
④
40
36
40
20
(1)、在方格纸中,用图线把干松木质量随体积变化情况表示出来;(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3)、本实验同种材料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取多种材料实验的目的。23. 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1)、他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g , 牛奶的密度为g/cm3 , 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偏小)(2)、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24. 小刚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矿石的密度。请把以下空格补充完整(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g;(3)、他发现矿石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矿石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矿石淹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矿石;
B.先往量筒装入20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所示,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矿石的密度ρ为g/cm3;
(4)、小明不小心把量筒摔破了,于是老师又给小明一只烧杯,请完成以下的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并称出质量为m2;
③将矿石轻轻放入烧杯内,标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
④矿石取出后,加水至标记处,称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⑤由此可得到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⑥若此实验中矿石拿出后带走了一部分水,此过程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25.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块A做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2)、在“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实验;(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均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的,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在实验中小明(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块。26.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某小组的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ABC所示),请你判断出她们改进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这样改进的目的。(2)、小华组最终用轻质小卡片代替小车实验(如图D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时应让小卡片处于(填序号)。A.静止状态 B.匀速直线运动 C.两者皆可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能/不能)平衡,这是为了验证:。(4)、小红同学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E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红的装置进行实验?(能/不能)。四、作图题
-
27.(1)、木块在拉力F作用下正向右运动,画出木块所受弹力示意图;(2)、画出木块A静止在斜面上所受重力和木块A对斜面B的压力的示意图;(3)、如图所示,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五、计算题
-
28. 有一质量为158g的空心铁球,其体积为30cm3 , (g=10N/kg,ρ铁=7.9×103kg/m3)求:(1)、该球空心体积多大?(2)、在空心中装满水,总重力多大?29.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分别测量了这种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的体积V。他进行了多次测量,测得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关系的图像。请观察图像,通过计算完成下列问题:(1)、液体的密度;(2)、空烧杯的质量。
六、综合题
-
30.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不倒的奥秘
支持面上物体的稳定程度叫做稳度。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倒。进而他提出两个猜想:①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重心高低有关;②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①,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倒转过的角度(如图乙)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重心高低
低
中
高
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
大
较大
小
稳度
大
较大
小
在验证猜想②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支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
(1)、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越小,反映圆柱体的稳度越(填“大”或“小”)。(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 , 其稳度越大。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与(接触面积/支撑面积)大小有关。(3)、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应把车中较重的货物装在层(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乘车时,两脚(填“分开”或“靠拢”)站得更稳。(4)、设汽车车轮和地面的四个接触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汽车的重心离地面高度为h,现有汽车甲和乙,它们的重G相同,如何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结合小明的探究结果可以得到:①若S相同比较h,h小的稳度大;若h相同比较S,S大的稳度大。现甲乙两车S与h均不同,用(写出表达式)就可以初步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