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 2.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千秋功业——秦长城文化展 B、天府之国——都江堰文化展 C、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D、文化大国——唐文学艺术展
  • 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 4. 唐·周昙诗作《隋门·炀帝》"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最能反映的主题是(    )
    A、场帝生平 B、场帝政绩 C、场帝暴政 D、开皇之治
  • 5. "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再这段话称颂的是(    )
    A、隋文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 6.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7. 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 8. 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 9. 唐朝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教昌盛
  • 10. 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玄奘
  • 11. 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这描述的是(    )
    A、秦统天下 B、汉武盛世 C、开皇之治 D、盛唐气象
  • 12. 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鉴真
  • 13. 《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着丧没,难以全生。"这一记载有利于我们(    )
    A、知道政府支持玄奘西行 B、感受玄奘西行的艰难险阻 C、证明客观存在鉴真东渡 D、感悟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
  • 14.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崔致远
  • 15. 唐朝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下面有关唐朝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B、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完善了科举制 C、人们称赞唐玄宗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唐代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 16. "前前后后长达八年之久,这么长时间的叛乱,这带给国家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史学家们都认为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材料评述的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 17.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他领导的这场农民战争(    )
    A、平定了安史之乱 B、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C、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形成了藩镇割舞局面
  • 18. 《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记载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    )
    A、朝政腐败 B、经济衰落 C、国力强盛 D、藩镇割据
  • 19. 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是因为(    )

    ①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②各分裂政权能够和平相处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20. 给下面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8分+8分+10分+14分,共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庶言》

    材料三: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摘编自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1)、材料一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
    (2)、据材料二可知,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唐玄宗时科举考试采取"作诗赎帖"做法的作用。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

    ——元·王祯《农书》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臣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徐来军《调笑令》

    材料二: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哪两种农业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它们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图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唐对外交流的特点。
    (3)、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祖先?材料三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 24.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籍书写历史】

    材料一:贞观六年,太宗对大臣们说:"纵观古代帝王,有兴有亡,都由于君主耳目受蒙蔽,不知政治得失,忠诚正直者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者日渐得势,最终灭亡。这真可怕啊!"魏征答道:"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摘编《贞观政要》译文

    【诗歌记录历史】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清·宗元鼎《炀帝冢》

    【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三:唐墓陪葬品(如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良好社会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两首诗作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是否完全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
    (3)、文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供研究者研究。根据材料三图中文物,你认为最合适的研究角度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件文物,结合这一角度得出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