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词的世界;在诗词里,不光有风霜雨雪、花鸟虫鱼,更有一颗颗爱国之心、报国之意。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 , ”是报国的铮铮誓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 , ”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报国的实际行动。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 ”在期待得到朝廷重用的报国心愿。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 , ”是愿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气节。爱国,更没有身份之分;报国,亦没有贫贱之别,哪怕是一介布衣,也能在关键时为国家刻挺身而出,为正如《曹刿论战》中曹刿回答乡人所问的那样 “ , ”。
2. 阅读《水浒传》的两则摘抄,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卡。摘抄1: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摘抄2: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任务1:作者
任务2:摘抄1体现了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是:
任务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摘抄3的故事:
任务4:阅读名著,鲜明的人物、跌宕的情节、精彩的故事……都能引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请结合《水浒传》,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3. 成语积累。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党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一代代仁人志士① , 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革命先烈② , 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③(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让红色基因④(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激励青年一代刻苦努力、发愤图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①②处填写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冲锋陷阵 呕心沥血 B、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C、冲锋陷阵 赴汤蹈火 D、前仆后继 呕心沥血(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③ ④
4.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门联”。其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含义深刻,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下面的六个句子,分别写的是司马迁、诸葛亮、李白。请你根据内容搭配成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①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②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③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 ④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⑤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⑥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诸葛亮: 李白: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看其总体的气势和神采,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分析基本笔画。书法的用笔, 。加上用墨有枯湿浓淡的变化,更可增添一份气韵。
(摘自吴永谦《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A、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是否轻重缓急、提按顿挫,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 B、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是滞轻重缓急、提按顿挫。 C、是否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 D、是否轻重缓急、提按顿挫,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6.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某市《闯红灯原因统计表》
材料二: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国人素质低下、缺乏规则意识的体现。
材料三:中国疾病中心伤害控防室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各类伤害死因中,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中国人群首要伤害死因。因此,每年国家设立的“全国交通安全日”,各新闻媒体也在呼吁人民“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中所反映的信息。(2)、学校本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文明出行,安全有我”,请你作为班级发言代表,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来写一段发言稿。(50字左右)7. 阅读下列倡议书,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同学们: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热爱读书。今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①为迎接这个即将马上到来的读书盛会,我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第一、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自己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让书香润满校园,让智慧充满校园。
第二、 我们要做到持之以恒。②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唯有坚持读书,才能不断进步。
第三、 我们要经常参加读书活动,积极参与校园读书节中去,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享受快乐。
同学们,以书为友吧!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红江中学校委会
2022年4月6日
任务1:①句有语病,请修改。
任务2:②句标点符号运用有误,请修改。
任务3:请拟一句宣传标语,来号召同学们热爱读书。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40分)
-
8. 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 ,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④,悉更约束⑤,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⑥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奢:赵奢,赵括的父亲,赵国大将。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廉颇,赵国大将。⑤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的约定。⑥卒:步兵,士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肉食者鄙 (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
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3)、用“/”符号给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的语句断句。(划两处)而 绝 其 粮 道 分 断 其 军 为 二 士 卒 离 心
(4)、阅读甲、乙文段,你认为曹刿与赵括在用兵之道上有什么不同?9. 阅读恨 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释】①此诗为安史之乱时,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歌的主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 阅读留一份淳朴在心头
杨铁光
①人生幸福,莫过于内心淳朴。
②淳朴是心灵深谷的幽兰,是生命世界的暖春,是人生慈悲的情怀。淳,就是真实、自然、纯洁、善良;朴,就是淡雅、质朴、素简、平和。淳朴,就是清清的心灵,淡淡的喜乐,怀抱着对生活的热爱,任凭俗尘纷扰,我自清风朗月,以生命本来的样子呈现于世,安之若素,不浮不躁,多美好的意境啊。
③人活得淳朴,才可亲可爱。
④淳朴的人,不贪恋虚荣,不刻意躲避名利,即使有缺憾,也能守住心中的那份从容与宁静;淳朴的人,晓得给困惑的心灵松绑,舍得放弃旅途中沉重的包袱,能够把琐碎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淳朴的人,内心澄澈透明,无论世界多浮躁、多喧嚣、多诱惑,都能看见生命的本真,懂生活,享人生,从而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抵达。
⑤人生因淳朴而明媚,岁月因淳朴而静美。一个内心真正淳朴的人,即使在荒野上,也能看到野花盛开的绚烂与精美;即使在严寒中,也能感到一束阳光带来的温暖与热烈;即使在困苦里,也能让心灵滋长幸福的快意与安适;即使在繁忙时,也能让生命颐养诗意的舒缓与从容。
⑥然而,这个功利的世界,放眼望去,身边许多心浮气躁的人把持不住自己,不停地在追逐,在挣扎,在纠结,在迷乱,惶惶不可终日,内心无法安宁,淳朴离他们已经很远了,且愈来愈远,消失在喧闹飞舞的红尘中。
⑦淳朴去哪儿了?其实,淳朴哪儿也没去,一直都在,莫名失踪的是我们自己,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成了陌路。
⑧心之幸福,滋生在生命的原乡,生命原乡的幸福有很多,但内心的淳朴是最重要的。生命缺少了淳朴,就缺少了美好,缺少了欢欣,世界就会成为荒漠。身处俗尘,没有什么,万万不能没有淳朴;远离什么,万万不能远离淳朴;丢失什么,万万不能丢失淳朴。
⑨一朵花,悄然绽放最美丽;一个人,心栖淳朴最完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能历历可见。在衣锦繁华、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守护好自己的淳朴,用淳朴之心来凝神生活,来滋养自己,来感知世界,世界才会找到你,世界也才会属于你。
(选自《时文选粹 》2020年5期)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淳朴是心灵的淡雅、质朴,是生命的真实、自然,是人生的纯洁、善良,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安于若素、内心平和的美好意境。 B、人活得纯朴,就能可亲可爱。所以,淳朴的人,不贪恋虚荣,不刻意躲避名利,能守住心中的那份从容与宁静 C、第⑥段中“淳朴离他们已经很远了,且愈来愈远,消失在喧闹飞舞的红尘中”的“且”字表示更进一层,在这里强调了一些人淳朴离开心灵之远。表明这个功利、浮躁的世界对这些人的影响之大。 D、“一朵花,悄然绽放最美丽;一个人,心栖淳朴最完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道出了淳朴的美丽,告诉我们要守信内心的淳朴。(2)、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3)、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请给文中第四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简洁明了的事例。(4)、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11. 阅读父亲没有“千里眼”
徐立新
父亲是个茶农,以种茶、卖茶为生,所得的收入勉强能养活家人,外加供我和弟弟妹妹读书。
父亲四处卖茶,最常去的地方叫江城。江城离我家较远,凌晨两三点,父亲就得挑上茶叶担子,摸黑出发。先步行,再坐船,最后坐车。进城后沿街叫卖,如果当天卖不完,就得在江城的桥洞里留宿一夜。
我高考时,还是估分填报志愿,考生须在分数公布前就把志愿填好。我感觉考得很不错,能上一所好大学,拿着填报表回家,问父亲填哪里的大学好。父亲脱口而出:“江城吧,那里可大、可美了!我每次去卖茶叶,做梦都想留在那里。”
说到江城,父亲的眼里闪烁着光,他绘声绘色、神采飞扬地跟我描述江城的“大而美”——有一栋挨着一栋的大楼,有跑得飞快的公共汽车,有将夜晚照得如同白天的一排排路灯,还有饭店、商场、电影院……“如果你考到江城去,爸睡着了都会笑醒的。”
我从未去过江城,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读书的县城,县城很小,远没有江城大。父亲的话让我心动不已,我毫不犹豫地填了江城的大学。
我被顺利录取,九月来到大学报名,江城一如父亲口中的模样,美丽繁华,让我大开眼界,愉悦至极。
但这份愉悦,并未长久。当我说出高考成绩时,来自省内的新同学们一个个都惊呆了,他们说,我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北京那几所知名的重点大学,学最好的专业!他们的高中同学,分数比我低的,都被录取过去了。
很快,我又从辅导员口中得知,我是当年学校录取到的最高分。“你怎么不填报北京的重点大学,而填了我们这所名不见经传的省属大学?太可惜了!”辅导员惋惜道,“江城跟北京可有天壤之别!”
我不信,国庆节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去看了那几所重点大学,回来后,我彻底蔫了。
我躺在宿舍的床上,蒙头大睡,我感觉上天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而助它开成的“始作俑者”,居然是父亲。
可父亲却以他大半辈的见识和眼界,认为不可能还有比江城更美、更大、更适合我的城市。他说,北京摸不着、看不见的,不是农村娃想待就能待得住的地方,那里开销很大。
我想复读重考,但他不同意,说弟弟妹妹也在上学,家里已没多余的钱供我了。我只好认命,怀着对父亲的怨恨,对现状的不满,对自身的自暴自弃,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
毕业后,我留在了江城。父亲依旧经常来卖茶,有时会在我家吃顿饭,偶尔也会住上一晚。我们自始至终都闭口不提当年填报志愿的事。
本以为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北京,直到有一年他生了病,江城和省城都无法治愈,我只好辗转带他去北京求治。那是父亲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城市,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见到直插云霄的高楼,也是第一次走进北京市民漂亮的家中——那是我高中的一位同学,高考时考入北京的,事业有成,是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
但父亲的病终究大势已去,难以挽回,半个月后,我只得带他返回江城。在北京火车站,一路沉默的父亲,突然拉起我的手:“爸对不住你,你本可以属于这里,是我们这个穷家,是爸的狭窄眼界和短见,断送了你的大好前程……”
那时的父亲,因病痛的长久折磨,已骨瘦如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可他还是用尽全身的力量,说出心中的那份愧疚。我安慰他说,不怪你!随即转身去了厕所,生怕他看到我止不住的眼泪。
我曾幻想过父亲有一天会向我认错,但没想到竟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是在北京。
我的心结打开了,父亲去世后,我积极充电学习,两年后考进了省城的一家事业单位,离开了江城。
说来也怪,在省城,我反倒常常想念江城,每年都会回去,走走父亲卖茶时曾经走过的街头巷尾、睡过的午夜桥洞。多年后,我儿子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校,毕业后在北京安了家,也算弥补了我的遗憾。
其实,当我成为父亲后,就已在心里原谅了父亲:江城是他见过的最好、最美的城市,他将自己的孩子极力引荐到这座城市里,不就是最好的父爱吗?更何况,他还要为其他儿女着想。
父亲没有“千里眼”,他的眼界和见识是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但是,这尺子上的每一格刻度,都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自丈量过的。这把尺子可能不能让我鹏程万里,但在父亲看来,那已经是九天揽月了,是他能给我爱的最美江山,我还有什么不能原谅他的呢?
(摘自《经典文摘》2021年第10期)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2)、文章开头两段介绍父亲种茶卖茶的经历有什么作用?(3)、从词语含义的角度分析“我感觉上天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而助它开成的‘始作俑者’,居然是父亲。”这句话中“始作俑者”一词表达的情感?(4)、“父亲没有‘千里眼’,他的眼界和见识是一把长度有限的尺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6)、说说文章以“父亲没有‘千里眼’”为题有什么作用。三、写作(45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将捣蛋孩子叫到校长室,没有训斥,先掏出一块糖果:“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一会儿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捣蛋孩子流着眼泪后悔莫及。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一个“甜蜜的小尊重”,改善了一个孩子。
读了上面这则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悟呢?请你把握自己最真切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