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北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表所示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部分)。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统治者
行为和职责
国王汉谟拉比
亲自处理用水纠纷,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
国王任命的总督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基层公社的首领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中央集权体制严密 C、最早建立专制政体 D、国王事务比较繁忙2.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通过《论法律》、《论责任》等著作赞颂为国捐躯的英雄和民众,奥古斯都兴建了神庙(供奉战神、凯撒大帝等)、罗马广场及凯旋门等纪念场所,人们崇拜奥古斯都并将其划入神列。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罗马( )A、人文精神的缺失 B、法治传统的破坏 C、国家认同的强化 D、公共设施的完善3. 1215年,因英国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制度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权力。随后,贵族则重申对约翰效忠。据此可知《大宪章》( )A、导致英王失去统治权 B、使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4.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理性化发展的趋势 B、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欧洲封建王权势力逐渐强大 D、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5. 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期间,实行“特辖领地制”,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这些措施使俄国( )A、摆脱了蒙古统治 B、正式确立了沙皇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封君封臣制度6. 下图中,箭头所指的黑色线框内是中古印度地区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区域,该国信仰的国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7. 16世纪的西欧,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拥有小块土地,需向庄园主交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农民也获得较大收益,由此形成了一批“富裕”佃农。据此可知( )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B、封建领主经济得到强化 C、西欧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西欧社会阶层发生分化8.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据此可知( )A、促使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 B、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逐步形成 C、西班牙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D、菲律宾主导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9. 16世纪,路德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并用德语翻译《圣经》,德意志许多新教人士都强调信徒识字的重要性;到19世纪,德语版《圣经》已在德意志地区普及,民众的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这反映了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 )A、已经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B、新教的影响逐步扩大 C、科技文化的水平领先欧洲 D、已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0. 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政权尽管为一个家庭所继承,掌握在一个单独的人手里,却不是一个人的财产,而是一件公共的财产。”狄德罗意在(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C、强调保护私有产权 D、提倡民主共和制度11.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B、确立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C、无产阶级参与政权建设 D、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利12. 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方一个叛乱分子得意忘形地吹嘘棉花的作用说:“我们所指的是那小小的、细弱的棉线,一个小孩子就可以弄断它,但是它却能够把世界绞死。”上述言论从侧面说明( )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美国已主导了世界市场 C、南方成为重要棉花产地 D、棉花成为美国支柱产业13. 读“1876-1893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变化(%)”柱状图。对图中数据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推动日本中央集权的强化 B、殖产兴业使日本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C、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文明开化提高日本受教育人口比例14. 1700年,英国国内消费占工业产值的79%,1750年占71%,1800年占65.5%。直到1800年,英国工业品的消费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虽然不断减少,但仍占优势 。这可用来说明英国( )A、工业革命只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B、对国际市场不够重视 C、国内市场对工业革命影响较大 D、殖民霸主地位已动摇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从侧面反映出( )A、工人意识到造成现状的根源 B、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C、文艺改变了工人的斗争方式 D、工人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成了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同时,美国对拉美各国采取了武装干涉和经济侵略的政策。由此可见,当时拉美各国( )A、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B、重新被美国占领奴役 C、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D、建立了君主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法律制度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在罗马早期社会中,商品经济孕育着自由、平等观念。个人意识使罗马公民在人与人,人与城邦之间表现为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成为独立系统。罗马法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罗马人把私人权利看作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使私法成为罗马法的灵魂和精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在罗马各个角落,共和国的法治精神成为西方法律的渊源。
——摘编自孙振民《古罗马共和国的“法治”建设》
材料二: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的法律体系主要以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为主,5--9世纪时出现了一系列成文的日耳曼法典。但是,日耳曼法典实行属人主义原则,它只适用于日耳曼人。到12世纪时,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和教会法体系的建立,教会法在西欧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然而,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经济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速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此时,日耳曼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渐渐显得无能为力了。11世纪末,查士丁尼主持编订的《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被发现,波伦那大学教师
伊纳留斯便致力于对其进行注释和讲授,大大推动了罗马法的复兴。13世纪后半叶产生了评论法学派,他们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中,把古代罗马法转化为现实的法律。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复兴的时代背景。18.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17世纪时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17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19世纪时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材料二: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归纳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举措。19. 【近代殖民扩张】材料一:自新航路开以来,西方列强先后掀起三次殖民高潮。16世纪,英国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贩运黑人奴隶和不平等贸易。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向海外殖民,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二: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三次殖民扩张的不同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20. 【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材料: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