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6 文言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地耳抢:

    ②寡人矣谕:

    以有先生也徒:

    ④士以故之归: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3)、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奏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 , 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岳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之          闻:听说 B、寡人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也      许:答应 D、王且何          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理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竞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

    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记数千言    ②赵先生居其下

    ③诸生侧凛凛    ④且一朴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所诵书必与埒    缘溪行,忘路远近 B、讲说甚详恳    武陵人捕鱼 C、身先之    全石为底 D、面日    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

    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 , 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壕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甘味          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          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    汝心之 , 固不可彻 D、得贤之与失也    哉,回也
    (2)、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杓酌油沥之 C、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D、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4)、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①虞君:

    ②宫之奇: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樊重树木

    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成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①樊重:人名。②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笑者         ②咸来求

    (2)、翻译下面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 6.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法度               循:

    ②恩宠不可                  恃:

    ③明不                      悦:

    ④以于此                    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 7. 诗歌鉴赏

    题寺壁

    [宋] 冯京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 , 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②栖迟:飘泊失意。③吁嗟:叹息。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 重瞳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如素。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第1版)

    [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②阕:终了。③季:刘季,即刘邦。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围布           既伏剑而矣      赞叹不 B、亭长而依然       高秋之零露      闭门 C、霸业之无成       故余愚          麻雀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           天下缟          银装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天下侯伯自我而宰(   )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因献吊于亭     (   )

    A.那么,就      B.这,此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 昔 四 隤 之 下 风 烟 将 暮 大 咤 雷 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 8. 文言文阅读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与群臣论盗    一狼得骨 B、朕当奢省费      国还乡 C、是数年之后      经丧乱少睡眠 D、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君患        前人述备矣 B、犹割肉充腹    能径寸之木 C、君富国亡      学不思则罔 D、夫欲盛费广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朕)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与群臣论盗    一狼得骨 B、朕当奢省费      国还乡 C、是数年之后      经丧乱少睡眠 D、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君患        前人述备矣 B、犹割肉充腹    能径寸之木 C、君富国亡      学不思则罔 D、夫欲盛费广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朕)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 10. 阅读课外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觳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觳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石    奇山水,天下独绝 B、铭曰    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 , 政通人和 D、砚不复得    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①因以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②甚喜,以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 , 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富贵归故乡

    A、杂然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C、泉香酒烈(《醉翁亭记》) 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 ,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 , 头尘不去 , 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 方北面而持其驾 , 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臣曰:‘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①选自《战国策·魏策》。②季梁:魏国的大臣。③中道:半路,中途。④衣焦不中:衣着不整。⑤头尘不去:头上的尘土没有洗掉。⑥大行:即太行山。亦解释为“大路”。⑦方:正。⑧北面:向北,朝北。⑨持:驾着。⑩驾:马车。⑪举欲信於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人。⑫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中道而

    ②我欲

    ③而离愈远耳

    (2)、解释下面的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3)、后人将季梁所讲的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什么?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往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参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立节》)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②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作采邑。③修:修饰。④奚: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有所不辟也     患: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也    节: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纵 子 有 赐 不 我 骄 也 我 能 勿 畏 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为人处世的看法。
  •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抢:

    ②挺:

    (2)、翻译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怀怒未发,休禄降于天。

    (3)、秦王色挠的原因是什么?
  •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许衡①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意危坐②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有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庭③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晲视④而去。其家人化⑤之如此。”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注】①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金末元初著者名理学家、教育家。②危坐:端坐。③庭:(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④晲视:斜着眼看。⑤化:教化、数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B、可:二者不得兼 /潭中鱼百许头 C、得:故不为苟也/余因遍观群书 D、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宫中府中,俱一体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4)、【乙】文中许衡哪些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观点。许衡的做法使得他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 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诵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魏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缟,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 , 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加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加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令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节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①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②邯郸: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③赵王:赵孝成王。④卒然:“卒”同“猝”,突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仓击于殿上

    ②长跪而之曰

    赵国

    ④唐雎谓信陵君曰

    (2)、下列划线句子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  秦王怫怒/则北通巫峡 B、自  赵王郊迎/非亭午夜分 C、徒  亦免冠跣/以有先生也 D、之  人憎我也/聂政刺韩傀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4)、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语段的异同。
  • 1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于。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予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之家风。

    (节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  遇其叱咤/王命急宣 B、请  俯身倾耳以/战则 C、执  从乡之先达经叩问/策而临之 D、从  当余之师也/隶而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语段【甲】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又对“同舍生”的穿戴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4)、两语段的作者用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如何做才获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畅通,昌盛。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    食:

    ②同舍生皆绮绣              被: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

    ④人谓板桥读书善记          咸: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①书有弗记者乎?

    (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或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

    学习态度或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B.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

    (4)、【甲】【乙】两文末尾的画线句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尔而与之      蹴:

    ②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乎            已:

    (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与之  潭西南 B、是亦不可以已  颓然其间者 C、则生  寡人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D、今为妻妾之奉之  不足外人道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于使人        工:

    ②然犹之不已          策: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告左右/不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起/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手指不可屈伸,弗 D、舜不穷民/安陵君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 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送之

    其欣悦

    然则何以解忧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观/母授《礼记》 B、从乡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 C、门人弟子填室/安陵君许寡人 D、病辄能愈/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 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   十不赦 B、乞人不           不置辩 C、所识乏者   冬大风 D、为身死而不受 从之先达执经叩问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二十年夏 , 日侵朝,绝海道。世昌乘致远 , 最猛鸷 , 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 , 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邓世昌列传》

    注:①二十年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②致远:致远号巡洋舰。③鸷:凶猛。④罄:用尽。

  • 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 , 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选自《归田录·用臣不疑》)

    【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②阴:暗中,私下。③刘继元: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衣冠            服:

    ②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

    缚其人予进          命:

    ④其人诱其一城来       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3)、【甲】【乙】两文中,邹忌和郭进分别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评价的?对此,你有哪些启发?
    (4)、郭进的劝谏方式与邹忌有何不同?郭进劝谏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 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 ,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轼从旁观(偷偷地) B、则能诵其词(通晓) C、则已私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鲁人石守道作/念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B、童子何用知/呼尔而与    (《鱼我所欲也》) C、既葬,墓碑出/云归岩穴瞑  (《醉翁亭记》) D、日/年九十        (《愚公移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2处)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 2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 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②秧:袖子。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

    ②从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 26.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时读书乐·冬

    南宋 翁森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选自《张季直书四时读书乐》,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注释]①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后借指书籍。

    材料二

    读书自述

    李贽

        曹公云:“老而能学,唯吾与袁伯业。”夫以四分五裂横戈支戟尚能手不释卷 , 况清远闲旷一老子耶!

        天幸生我目,古稀尚能视细书;天幸生我手,虽古稀尚能书细字。然此未为幸也。天幸生我性,平生不喜见俗人,自壮至老,无有亲宾往来之扰,得以一意读书。天幸生我情,平生不爱近贵人,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读书。

        然此亦未为幸也。天幸生我心眼,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终始之概。读书论世,古多有之,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此余之自谓得天幸者一也。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羡以为贤者,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且骂者,余多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此又余之自谓得天之幸者二也。有此二幸,是以老而乐学,故作文以自乐焉。

    (选自《焚书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所提袁伯业为袁遗,东汉末年人。②老子:李贽自称。③戾的义项主要有罪过;凶暴,猛烈;违背,违反;至,到等。

    (1)、阅读材料一,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三、四两句所展现的场景。
    (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古稀尚能视细书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B、自壮至老          温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C、读书论世          所宜有之书          (《送东阳马生序》) D、见皮面            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夫 以 四 分 五 裂 横 戈 支 戟 尚 能 手 不 释 卷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

    (5)、阅读材料二,说说李贽拥有读书之乐是否纯属“天幸”。
    (6)、根据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书的乐趣有哪些。
  • 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忽:齐人。与管仲一起辅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吾始时   

    ②吾尝为鲍叔事而更穷困   

    ③知有利不利也   

    ④吾尝三战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分财利多自/吾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君/至于负者歌 C、召忽死/辍耕垄上 D、生我父母/所识穷乏得我与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 28. 对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朱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责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i):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而他的前妻认为是“

    (2)、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释?( )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前妻的人生经历。

    与买臣过苦日子→→改嫁他人→→上吊自杀

    (4)、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前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 29. 阅读课外文言,回答问题。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

    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白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弗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 B、将以欺人   汝心之 C、苟有矗而为  彼竭我 D、有弗笑之者乎  必为有疾矣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人之长明己之短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勤确谦抑为上    不物喜 C、凡学不勤          水陆草木 D、志之尚未笃也    如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②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 3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 , 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节选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牺牲玉帛

    ②齐师败绩

    夙夜筹谋

    ④乃自刎以死国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屠乃奔倚其下 B、何以战                许以三城 C、公问其故              巴国葬其身 D、小大之狱              封姬姓于巴,爵之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5)、【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