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河南鹿邑县城东北隅,有一座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坛形古建筑称为“老君台”。下面思想主张属于这一古建筑纪念人物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实行“仁政” D、以法治国
  • 2. 下图中的建筑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它坐落于河南(     )

    医圣祠

    A、安阳 B、洛阳 C、南阳 D、信阳
  • 3. 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只有吴城可与北方长安、洛阳等商业名城并列,而到魏晋时期,京口、武昌、建康等迅速崛起。这主要是因为(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社会的动荡 C、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方政权的重视
  • 4. 隋朝大运河通航后,从空间上把彼此分隔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之路”联系起来。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需要大量人力 B、加强了沟通联系 C、结束了分裂局面 D、巩固了国家统一
  • 5. 他在位期间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曾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他”是(    )
    A、隋炀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 6. 对下面统计表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唐宋时期南北方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单位:个)

      江苏 浙江 福建   陕西 河南 山西
    18 44 29 32 11 32
    北宋 43 86 45 北宋 12 7 25
    南宋 73 185 63 金及同时期的南宋 4 2 14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南北交流日趋频繁 C、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D、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 7. 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止鼓楼、钟楼,并将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构建出一个“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布局。材料表明(    )
    A、北京城宫城以南为尊位 B、鼓楼、钟楼是核心建筑 C、地域特点影响建筑风格 D、建筑群呈现政治特点
  • 8. 清朝外务部的建立,本是中国外交体制近代化的表现,但这种转变却深深地打上了屈辱的烙印。“屈辱”是因为(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维新派创办报刊不过几年工夫,全国风气大开,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这说明维新变法(    )
    A、推动报刊事业革新 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D、带来科学技术进步
  • 10. 民国政府在1913-1915年先后颁布有关工商、矿业、农林业等保护性法规20余种,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到1916年,全国工厂数量增至16957家。材料表明当时实业发展的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B、政府法律法规的支持 C、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D、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
  • 11. 1928年1月,井冈山地区的遂川县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这一歌谣可用于研究(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红军长征历史进程
  • 12. 清朝末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从丛黄浦滩头聚,顷刻能知万里风。”这反映出当时(    )
    A、通讯方式改变 B、交通工具革新 C、社会风气西化 D、娱乐方式开放
  • 13. 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基于这一认识,我国(    )
    A、进行土地改革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 14.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中国海军(    )

    A、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B、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典
  • 15. 希腊的艺术天才用全世界最完美的兼具美感和品位的雕塑装饰了雅卫城,即使现在那里如一片废墟,其结构仍然是古代世界建造者的最珍贵的纪念物。这段话意在肯定古代雅典(    )
    A、历史文化悠久 B、社会等级森严 C、建筑艺术高超 D、文明遗址众多
  • 16.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他从英格兰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者阿尔昆,组建了学校。当时,王子、朝臣以及国王自己都成了那里的学生在阿尔昆的指导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更容易阅读和书写的字体,这就是今天“罗马印刷体”的前身。这些做法有助于(    )
    A、西欧新的文明发展 B、基督教会势力扩大 C、强大帝国一分为三 D、希腊文化获得传承
  • 17. 下面内容摘编自《大国崛起》一书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    )

    A、殖民大国—葡萄牙 B、陆上强权——法兰西 C、东方强国—日本 D、“日不落帝国”—英国旅
  • 18. 他说:“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是因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他”是(    )
    A、章西女王 B、甘地 C、玻利瓦尔 D、纳赛尔
  • 19.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一些国家建立经济联盟,旨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为自己和伙伴赢得优势地位和更大的力量。下面哪一组织建立的初衷与上述观点相符(    )
    A、北约 B、华约 C、联合国 D、欧盟
  • 20. 1854年,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发现伦敦的霍乱疫情是由公共水源受到污染引起的。有可能是无形的生物体引起疾病这一观念,最终促使我们使用对水进行净化和废物处理的现代方法,这一发现多年来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材料强调(    )
    A、  科学发现影响社会生活 B、环境恶化衍生社会问题 C、化学污染威胁人类生存 D、废气排放加剧温室效应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二 《汉漠拉比法典》石柱

    图三 雅典卫城遗址

    材料二:历史资料主要包含两大类,即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文字资料有传世文献、档案、碑刻,以及考古发现的简帛、墓志等。实物资料主要是各种历史道存和考古发现,如遗址和出土文物等。

    (1)、请依据材料二的分类方法,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类历史资料。
    (2)、探究历史需要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的相互佐证。依据这一原则,如果要探究中国商朝和古代希腊的历史,除材料一中历史资料外,请分别再补充一例历史资料。
    (3)、综合以上探究,你还可以对以上资料进行怎样的分类?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桥板被敌人全部拆掉,只剩下悬空的铁索桥下惊涛骇浪,桥头与河岸重兵把守。以廖大珠连长为首的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面前进,一面在桥上铺上木板,连续攀缘13条铁索,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不朽的光辉篇章。这一次战斗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美誉。

    ——摘编自吕章申《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中的100个故事》

    泸定桥

    材料二:1940年下半年,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碉堡和据点,缴获大批枪炮和军用物资。英国人林迈可说:“物质缺乏不能动摇中国人民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信念,他们将人民组织起来,同人民共患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八路军破坏敌人交通线

    (1)、材料一故事描述的是哪一场战斗?谈谈你对“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敌后战场我军作战的特点。
    (3)、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过程中获取了什智慧。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很多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邓稼先便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材料二:王大珩、陈芳允等科学家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已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计划的紧迫现实,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根据他们的建议,中央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全面论证,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近年来,“天眼”探空、高铁奔驰、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北斗组网……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

    ——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六七十年国科技从无到有的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请再介绍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你所敬佩的中国科学家及其成就。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相关史事

    当欧洲列强正满载着航海大发现的丰厚收益,步入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俄国远远落在了后面,年轻的他发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摘编自《大国崛起》

    资本的普遍缺乏、消费者的低需求、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这些都使俄国工业的“起飞”实际上比欧洲任何地方都难以实现。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他所进行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世界通史》

    列宁

    当战时共产主义陷入危机之时,他勇敢地承认了政策的失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国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危机迅速化解,国民经济得到了重建。

    ——摘编自《大国崛起》

    (1)、写出表格中①②处对应的人物。
    (2)、据表格内容,用图示法表示三位人物在俄国(苏俄)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请再选取该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写出他在该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25. 请依据下面年代尺所示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