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学是质朴的,却总能带给我们感动:那是长妈妈为小鲁迅买来的刻印粗 zhuō的《山海经》,是哀牢山中那被一代又一代人修 qì的竹篾小屋,是我国“两弹” 元 xūn邓稼先“我不能走”的工作精神。本学期我们在语文书中读到的故事,必将 给予我们精神动力,让我们在“抗疫”的学期里 qiè而不舍地学习。

二、单选题

  • 2.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邓稼先是位妇孺皆知的科学家。 B、面对国民党特务,闻一多先生气冲斗牛 , 怒不可遏。 C、杨绛当时没有理解出老王“我不是要钱”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D、抗击疫情,作为医生的她当之无愧 , 义不容辞。
  •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三、默写

  • 4. 古诗文填空。
    (1)、 ,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
    (3)、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
    (4)、《晚春》中诗人体物入微,反一般诗歌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相斗之状的诗 句是:
    (5)、《陋室铭》中以工整的句式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爱国,是千百年来人们非常珍视的情感。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与爱国相关 的古诗文:

四、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陈康肃公善射

    ②无他,但手熟尔

    以杓酌油沥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
  • 6. 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选段

    (一)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二)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忿狷》

    【注释】①王蓝田:王述。②箸(zhù):筷子。③屐齿: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④安期:王承,王述之父,字安期,是渡江后晋室名臣。⑤豪,同“毫”,比喻极其细微。

    眼见其他班级排练得热火朝天,704班便决定要排演以上两个故事,请完成以下任务。

    疏通剧本

    ⑴词义梳理

    ①与友行()  ②相而去()  ③下车之()  ④以掷地(

    ⑵文言断句:用“/”断句(限断三处)

    尝 食 鸡 子 以 箸 刺 之 不 得 便 大 怒

    把握角色

    ⑶“元方入门不顾”。“不顾”要演出元方对友人的态度。

    ⑷“王右军闻而大笑”。“大笑”要演出王右军对王蓝田的态度。

    ⑸小语和小文看完排演后有感而发,请补全对话。

    小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两个故事中,大人活成了小孩,小孩活成了大人。

    小文:(A .是的       B .不是的),

    (结合上文说说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光。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下列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D、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第⑪段文字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判断正确一项是(   )
    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出老山界高、陡、险的特点。 B、选文第⑨段在内容上写出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选文记叙了红军在夜间行军,山路上露营,半夜被冻醒,然后又不知不觉睡到天亮的经历。 D、第⑪段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夜里所见所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 8.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⑪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⑬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⑭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⑮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⑯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⑱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何作用?
    (2)、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3)、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4)、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和“做”了哪几件事情?

六、综合题

  • 9. 班上开展主题为“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述]

    英雄一直是根植于 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英雄与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鲜明表达。请围绕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70 字以内)

    (2)、[撰写对联]

    我国文学和历史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位,请根据上联续写下联。

    上联: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下联:

七、名著导读

  • 10. 名著阅读

    小文阅读《骆驼祥子》时,整理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相关语段

    阅读任务

    圈点批注

    说起话来,祥子才知道,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老人还是那么和气可爱,可是腰弯了许多,眼睛迎风流泪,老红着眼皮像刚哭完似的。

    ①描写中藏深意画线句中的“老人”是 , 作者着力写他的外貌和神态,用意是

    熟读精思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②语言外壳包裹思想意蕴。“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这句话有何含意?

    联读比较

    夏夜的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她(小福子)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英译本《骆驼祥子》结尾)

    ③英译本《骆驼祥子》的结尾是否违背了老舍的本意?请结合原著内容简析。

八、写作题

  • 11. 以“传递”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