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课《扬州慢》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东风(春风)  雕栏玉(台阶) B、此曲(创制)  伯仲之间(兄弟) C、荠麦弥望(远望)  难深情(陈述,陈说) D、淮左名(都市)  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
  • 2. 选出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组(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了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理解) C、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慢》(解下,卸下) D、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解开,使分开)
  • 3. 找出下面下组中与例子同类的一项(      )

    《雨霖铃》 《如梦令》 《扬州慢》

    A、《凉州词》 B、《忆江南》 C、《秋浦歌》 D、《敕勒歌》
  • 4. 下面诗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以叙送别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B、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明明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作者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化用了东晋祖逖北伐抚摸当年亲手种植的柳树落泪的典故,辛弃疾感叹时光飞逝,韶华易逝。 D、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南侵后,姜夔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 5.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有误的一项是(       )

    A、《扬州慢》“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91字以上。词中的“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B、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姜夔(1155─11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了拟人的手法。 D、姜夔的《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6. 下列各选项中作家与作品配对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B、陆游/《拟行路难》(其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C、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暂告一段落,但光伏企业国际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我国光伏行业如何发展,尚无法盖棺定论 B、日本和印度的海军装备发展,会得到美欧西方国家或者俄罗斯的帮助,这会让他们有捷径可走。不过在航母这样的战略装备上受制于人,那整个国家战略也必然是仰人鼻息的。 C、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给予重视,更要放松心态,等闲视之 ,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保持阳光心态,切切不能“一看他那样我就烦死了”。 D、由罗振玉、王国维及其门生为主体的“罗、王之学”,肇始于1910年代的甲骨学界,在1928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首次科学发掘殷墟前,即已形成并蔚为大观

二、综合表达

  • 8. 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要求:内容紧扣主题,语言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
  • 9. 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使用等方面存在四处问题,请指出序号并写出修改意见,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夏天到了,有什么有效的防蚊方法呢?②平时要对家里易积水的角落及时进行清理和打扫,③使蚊子不能滋生、产卵;④睡前可在卧室喷洒驱蚊剂、使用电蚊香和电蚊拍,⑤也可以在睡觉时使用蚊帐;⑥蚊子具有趋暗的习性,穿黑色衣服是蚊子袭击的首选对象,⑦所以外出时要尽量穿浅色衣服;⑧蚊子对汗液中存在的氨基酸、乳酸等物质很有吸引力,⑨爱出汗的人常常成为蚊虫叮咬的对象,所以勤洗澡,注意个人卫生也可以防蚊。

三、阅读理解

  • 10. 阅读《扬州慢》一词,完成小题。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请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

    (2)、小序中的“《黍离》之悲”怎样理解?

    (3)、这首词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结尾,有何作用?

    (4)、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请简要赏析。

  •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

    (1)、请结合词的上片具体分析作者归隐后的境况。

    (2)、“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②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呜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④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⑤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他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鸣,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⑥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1)、简要赏析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简要分析第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灯下草虫鸣”为题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