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三单元空气与生命强化提高精选训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1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如图所示,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盛放汤料的“纸锅”,用酒精炉给“纸锅”中的汤料加热时,“纸锅”不易被烧坏。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汤料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纸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水汽化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 2. 空气的清洁程度可以用每立方米空气悬浮物(颗粒物)的含量来表示。其测定方法是:用空气抽气机将空气吸入一容器中,容器中有一滤网,滤网能吸附通过它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将滤网置于精密的天平上,测出附着在滤网上的颗粒物总质量(mg)。如图是每隔1h进行一次观察的记录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下列四个时间段中,空气最浑浊即悬浮物最多的是( )

    A、5~6时 B、6~7时 C、7~8时 D、8~9时
  • 3. 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CO2 B、补充大棚内的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 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成功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量筒中盛有50mL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白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氮气 D、量筒中的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
  • 5. 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 6.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的方法
  • 7.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粹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由图1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2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 8.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碳单质 B、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 9.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 g,点燃后生成水,并剩余1 g氢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
    A、2 g氢气和8 g氧气 B、1 g氢气和9 g氧气 C、5g氢气和5g氧气 D、4 g氢气和6 g氧气
  • 10. 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 g 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 g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B、32 C、48 D、96
  • 11. 小军用一定量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试着与同学一起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变化过程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2. 实验室制取CO2和制取O2相比,一定相同的是(    )
    A、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 C、验满方法 D、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放置方法
  • 13.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A装置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 1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表述逻辑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能使火柴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 15. 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物质交换和运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通过呼吸作用完成了甲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通过扩散作用完成了乙处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通过氧化分解完成了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物,使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②应保持透光,有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 B、瓶子内壁出现了水珠说明一定是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C、该实验过程中两阀门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有利于气体流通 D、通入①的可以是N2 , 排出瓶内气体,同时装置③内澄清右灰水变浑浊
  • 17. 用新鲜的大豆叶片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 18. 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O3可导致酸雨 D、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
  • 19.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MnO2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剩余固体的质量 D、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 20. 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的实验:在叶片照光2至4h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 21. 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 高锰酸钾固体, 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 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 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1)、以上两种方法中,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 80%左右的原因有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 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 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 22.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填字母)。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 (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字母)。
    A、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 23.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3O2 __  2CO2+2H2O,X的化学式为;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克,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克。
    (2)、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4. 1909 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用 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图中序号排列)。

    (2)、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
  • 25. 有人在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时,做了两种假设:
    (1)、假设它按KClO3受热分解的方式来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
    (2)、假设它按CaCO3受热分解的方式来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
    (3)、事实上,由于FeO易被氧化,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是氧化铁、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分解温度在500℃左右),反应方程式是
  • 26. A、B、C是常见的三种物质。常温下A为液体,B、C为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C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1)、二氧化锰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C气体的化学式是
    (3)、写出A分解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2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H2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收集NH3(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写序号);
    (3)、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O2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
  • 28. 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塑料盖,再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粉末不可能是      (选填字母);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大理石粉末
    (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面增大粉末与空气的
    (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氢气。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填“水”或“砂土”)来灭火。
  • 29. 某绿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d点的出现与叶片中的(填结构名称)有关,该植物一天中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出现在(填字母)点。

  • 30. 如图是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1)、图中的“a”点时,A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2)、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 31. 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 ③ , ④
    (2)、请你指出该实验装置的一个错误: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4)、若用A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端进入(填“c”或“b”)。

三、实验探究题

  • 32. 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透明密闭小室内放置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使小室内CO2的量保持恒定)进行了有关实验。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变化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光照强度/k1x

    0

    5

    10

    20

    30

    40

    气体体积变化量/mL/ (m2·min)

    -2.5

    +5

    +12

    +17

    +17

    +17

    (1)、实验是通过来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
    (2)、实验过程中要改变光照强度,可进行的操作是
    (3)、忽略因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膨胀而造成的误差,实验结果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33. 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

四、解答题(第34题2+3+3分,第35题 1+1+3分,共13分)

  • 34. 在2.0g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假设杂质不与酸反应),用数字检测仪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曲线表示粉末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乙曲线表示块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

    已知:①该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8 g/L。

    ②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1)、根据图中信息,反应速率快的是(填“甲”或“乙”)。
    (2)、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3)、请你在图中画出:用块状大理石与6%的盐酸反应的大致曲线。
  • 35.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H2O2溶液的质量(克)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

    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80

    18

    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80

    10.5

    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80

    4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3)、计算:34克15%的H2O2溶液中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 (结果精确到0.001,氧气密度是1.43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