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二十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们心目中,孔子似乎是循规蹈矩、严肃的老学究,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读读主要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孔子言行的文本,就会发现孔子并不呆板拘泥,相反他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很是权变灵活、机智辩证,特别善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体现出鲜明的灵活与变通的特点。
推崇孝,却不提倡愚孝。孔子非常重视孝道,将孝视为为人之本,认为对父母孝的人也会忠君爱国,如果人人为孝,则天下大治。但是孔子并没有将孝绝对化、极端化,为人子女不见得要无条件服从父母,如果父母无理要求也可以不服从。《荀子•子道》记载鲁哀公与孔子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一连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因为他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后来跟子贡说,国家如果有敢于谏诤的臣子,那么就不会出现大问题;父亲有直言规过的儿子,就不会做出不合礼制的事情。孔子认为,不能一味盲从父辈,置大是大非、大义大理于不顾,单纯为了成就孝名,有可能陷父于不仁不义之中。正确的做法是据理谏争,以合乎道义为准则。
重友情,却不主张过分亲密。孔子很重朋友与友情,《论语》开篇即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对朋友的要求首先是正直,其次则诚实,再次是见闻广博,交到这样的朋友就会得益。他还提到“乐多贤友,益矣”,以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乐事。还有,孔子认为朋友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不分你我,取消界限,甚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朋友。“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就是说要尽心尽力为朋友提供必要的忠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讨没趣。朋友是五伦之一,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劝善规过,是朋友的道义责任,但如果朋友听不进忠告,也就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伤感情,甚至会自取其辱。
好勇却不主张无谓的莽勇。孔子毫无疑问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同时孔子也是一个十分有血性的人,他有许多令人激情澎湃的话语激励鼓舞了后世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无畏,奋斗牺牲。但孔子对勇的态度非常冷静理性,他时常提醒弟子们不要意气用事,而要仔细谨慎,做到有勇有谋。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他这番话是针对子路说的,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他曾给予子路很高的评价,说他颇具治国之才,但子路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好勇逞强,伉直鲁莽。对此,孔子不以为然,经常批评子路“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可见,孔子不赞成莽夫之勇,凭一时头脑发热,不讲智慧不计后果,极有可能造成无谓的牺牲,这样的人与行为不可取。
不鄙视财富,也不刻意追求。孔子向来不重物质利益,名利心淡泊。他将对待义与利的态度视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对感官享受看得很淡,认为作为一名君子应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主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但他绝不反对物质利益与财富,认为求富求贵、嫌贫恶贱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他特别注重获取富与贵的手段,一定是正当的、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汗水付出得来的,否则坚决不会去占有享受,所谓“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还义正词严地宣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总之,正如《论语》所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用今天的话说即是孔子不凭空臆测,不绝对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其实,灵活变通、不拘泥、不古板之特点体现在孔子思想与行为的方方面面。
(节选自《学习时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为人子女不应该无条件服从父母,一味盲从父辈,因为这样虽然能成就自己的孝名,却会陷父于不仁不义之中。臣子对君王也是如此。 B、孔子重视友情,把交朋友视为快乐的事。但他认为只有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才值得深交,交到这样的朋友才会让自己受益。 C、孔子反对有勇无谋,意气用事。像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盲目冒险、连死都不怕的行为,孔子是不认同的。 D、孔子尊重人的独立思想意志,认为朋友之间也仅限于有劝善规过的责任,而没有勉强对方的权力,体现了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贯主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指出一种长期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成见,强调其似是而非,继而旗帜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常中见新,给人启迪。 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证明了孔子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权变灵活、机智辩证的特点。 C、文章讲述孔子和鲁哀公谈论忠孝的故事,直接有力地证明孔子主张儿子面对父亲、臣子面对君主时,要敢于劝谏,据理谏争。 D、文章明确反对认为孔子是一个循规蹈矩严肃刻板的老学究的看法,并用孔子对孝、友、勇、财的态度证明了自己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献记载中的孔子,是一个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审时度势、灵活变通的人,他虽然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认为机械遵循“言必信,行必果”者不过是“小人哉”! B、孔子推崇孝,认为对父母孝的人也会忠君爱国,如果人人为孝,则天下大治,这种思想影响了众多封建王朝实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C、孔子认为子路有治国之才,却经常不满他冲动鲁莽的行为。孔子反对无谓的牺牲,这和鲁迅不赞成刘和珍们徒手请愿的观念是相近的。 D、孔子不鄙视物质利益与财富,但也不去刻意追求财富,而是视其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形象地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皮肤、粘膜这样的城墙和护城河的保护,内有免疫细胞这样的警察巡逻,站岗,而警察手里的武器、信号弹等就是由免疫细胞所分泌的免疫因子。
当细菌、病毒这样的不法分子偷进城后,就会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消灭,同时它们还会记录这个不法分子的特征,全城张贴通令,以保证相同的敌人再次来犯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其消灭。
接种疫苗的过程就像是我们人为地塞几个不法分子(当然不是年轻力壮、破坏力十足的那些)进城,让警察抓住、认识、消灭它们,从而帮助我们的机体建立针对某种疾病的长期的防御力,从而实现主动免疫。
(摘编自钟柯《疫苗究竟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病毒的》)
材料二:
减毒活疫苗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原体,它不会致病,但是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去对抗下一次感染。减活疫苗不仅接近于病毒的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好,而且通常只需要单次免疫即可。不过,作为疫苗的活病毒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接种人便又有被感染的可能了。
为了提升疫苗的安全性,科学家又发明了灭活疫苗。灭活疫苗需要用加热或化学方法将病毒灭活,使其不再具有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也不再能复活。不过,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时间比减活疫苗要短得多,不仅需要进行多次免疫,而且采用甲醛或福尔马林等化学法灭活病毒时,也可能出现灭活不完全的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通过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等疫苗进行强制免疫以来,世界各国已将脊髓灰质炎、麻疹、乙型脑炎、水痘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一些国家也利用疫苗免疫等手段根除了部分传染病。
由于疫苗有着可快速生产、工艺日臻成熟的优势,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曾在传染病防治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有一些类似的不足之处,即这些疫苗杂质含量较多,容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对免疫系统虚弱的人保护效果一般。另外,传统疫苗一般只能对付一种传染病,因此人类又相继研发了包括亚单位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在内的重组疫苗。
(摘编自柯普哲《抗疫“利器”:疫苗》)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学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将“疫苗接种犹豫”定义为在疫苗接种服务可及的情况下拒绝或延迟接种疫苗。为使疫苗达到群体免疫效果,尤其是保护无法接种疫苗的弱势群体(如过敏体质、免网疫缺陷的群体),疫苗接种率需要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疫苗接种犹豫”会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造成麻疹等疫苗可预防疾病暴发和流行,对国家免疫规划,甚至全球疾病负担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疫苗接种犹豫”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信心,即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提供疫苗的卫生服务体系的信任,如对卫生服务体系、从事疫苗接种服务专业人员的可靠性及能力的信任。疫苗安全事件会严重影响人们对疫苗接种的信心。研究发现,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发生后,32.4%的家长出现“疫苗接种犹豫”。自满也是影响“疫苗接种犹豫”的重要因素,即人们对疾病的风险认知较低。如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相当一部分人在能够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情况下,却仍然选择拒绝接种,原因是这些人认为甲型H1N1并不会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方便也是影响“疫苗接种犹豫”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以及能否在某个时间、地点,以一种可负担得起、方便和舒适的方式提供服务都会影响疫苗接种决策。
(摘编自张佩雯等《疫苗犹豫现状与免疫规划中的健康教育策略》)
(1)、根据材料,下面对“疫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传统疫苗相比,包括亚单位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在内的重组疫苗不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可以对付不止一种传染病。 B、接种疫苗的过程就是人为地让毒性减弱或失去毒性的细菌、病毒进人人体,让免疫细胞发现、消灭它们,并对其形成记忆,实现主动免疫。 C、灭活疫苗虽然比减毒活疫苗安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为在灭活病毒时可能会出现灭活不完全的情况,从而存在感染的可能。 D、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容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对免疫系统虚弱的人保护效果一般,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容易引发人们的接种犹豫。(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身体既受皮肤、粘膜这样的外在保护,也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这样的内在保护,免疫细胞发现人侵的细菌和病毒,免疫因子负责消灭它们。 B、世界各国之所以能将脊髓灰质炎、麻疹、乙型脑炎、水痘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是因为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纳入强制接种范畴。 C、出于自满,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相当一部分人在能够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情况下,却仍然选择拒绝接种,认为疫苗并不能提供保护。 D、疫苗安全事件会严重影响人们对疫苗接种的信心,研究发现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后,三成左右的家长不认可疫苗的效果,拒绝接种疫苗。(3)、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冠疫苗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分点概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子的脚
张淑清
这双脚骨节粗大,右脚大脚趾有些朝外偏。十岁那年夏天,去稻田抓青蛙,碰到队里的柴油机突突突轰鸣着,从池塘抽水浇灌秧苗。他顽皮,上前去摆弄铁家伙,不料被飞下来的铁把手砸到右脚,大脚趾甲掉了,生长的方向移位。
他跟在爹娘后面上田里种苞米、插秧、收谷物。娘纳的千层底布鞋,还散发着布料的香味,他舍不得穿,干活,和伙伴们耍,就脱了鞋,光着脚。
他的脚很早接触了大地、沙砾、树枝与荆棘,也一步一步丈量着他的成长。他歪歪扭扭推着独轮车,帮衬爹自山谷一车一车推回石头、黄泥,又一锨一锨将河沙盛上车运到院口,一家人披星戴月,返修了五间草苫房。爹在夜晚的月亮地,对他说:“好好读书,将来去城里混个人样。”他伸手捏着大脚板,说:“不去,就在山里守着你和娘。”
娘坐在马扎上,刺着落花生。娘说:“娃的大脚板就是做活的命,别逼他。”
爹叹了口气,继续编筐,明天早起要翻几座山去镇子里卖柳条筐。
日头卧在东山凹,父子俩一前一后挑着编好的筐篓,翻山越岭,还要趟过一道宽宽的河流。
爹节俭,怕磨破了鞋,把鞋脱了,放筐里,光脚走,却不让儿子脱鞋,爹心疼他,脚扎破了容易感染。山路蜿蜒,曲曲折折,他挑的筐篓没有爹的多,可二十多里山路,实在是难走。早晨,吃了娘热的苞米饼子,兜里揣肴两枚笨鸡蛋,还温热着呢。
他的步子明显慢了,爹回头望望,放下担子,“是不是脚磨破了?”爹问。他张了张嘴,低低地说:“嗯。”
爹蹲下身查看了儿子的脚,“读不好书,这路越走越艰难,成子。”爹撕了衣服前襟,给他包扎,站起来把大筐小篓用绳子拴在自己担子上,留了三两只给他挑着。
骄阳似火,口干舌燥,脚掌破了的地方钻心地疼。
爹走几步,停一停,等他。走几步,问一句:“累了,就歇息。”
他咬咬牙:“不累,走吧。”
生意好时,一上午就卖光了,淡季时,一天也卖不了几只筐篓。
夜晚,娘掌灯,为爹挑脚上的荆棘刺儿。他是看着爹光着脚,担起这个家的。
每次卖完筐篓。爹一高兴准赏他一根冰棍。小豆冰棍是他的最爱,甜丝丝的滋味,温暖了他整个童年的夏天。
爹端来热水,为他洗脚。爹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搓洗他伤痕斑斑的脚,如数家珍地说着他脚上的每一个痕迹,那是由无数个成长故事历练出来的,也是一种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岁月。
爹老了,不再光着脚了。他将一双接近凋零的脚塞进娘做的布鞋里,拒绝儿子从大商场带回来的皮鞋。春暖花开的时候,爹偶尔也光着脚,在菜园子劳作。爹的脚对土地有着无法形容的亲切和热情。
只是儿子去了远方。
儿子从乡村,一步一步走出去。趟过多少条深浅不一的河流,穿过多少人迹罕至的森林与沙漠,唯有他的脚知道。他的脚后来落在钢筋混凝土造就的世界,那个仿佛火柴盒一样的斗室,成全不了布鞋和泥土的安放,于是,爹的脚来去匆匆,不肯在火柴盒存一宿。
那天,他和妻女拎着大包小裹开车回乡下探望爹娘。夜幕降临,爹小声说:“成子,你让媳妇孩子去那屋休息吧,咱爷儿俩说说话。”
娘端来一盆水,放在爹面前,爹下地:把水端到儿子跟前:“来,爹给你洗脚。”
他懵了,望着一头白发的爹,鼻子一酸,哽咽着说:“爹!颠倒了,该儿子给您洗脚!”
他将爹扶上炕,爹的脚瘦巴巴的,原来宽大丰腴的脚掌,怎么说枯萎就枯萎了呢?
爹很害羞地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在外也不容易,还记得那些年,咱父子俩挑着筐篓去镇子……
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下,落在爹的脚背上,落在他的心里。
爹的脚长成了村庄的白杨树,儿子的脚却做了一条不安分的河流,爹和衬庄难以掌握他的流向。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生长的方向移位”采用了双关的写法,不仅指儿子脚趾长相的变形,更暗示了儿子人生道路的改变。 B、月使爹听了妻儿对读书的看法,“叹了一口气,继续编筐”,写出了爹内心对儿子的失望和不得不暂时放弃想法的无奈。 C、文章写儿子给父亲洗脚,用枯萎形容爹的干瘪瘦小的脚掌,采用了比拟手法,写出了爹的衰老和儿子内心的伤悲。 D、文章采用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饱含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2)、文章通过叙写父子的脚展现了儿子心灵的成长之路,请结合文章分析儿子的形象特点。(3)、文章的题目是“父子的脚”,作者却花大笔墨从儿子的脚写起,这样安排有何好处?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石,字中玉。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幕府 , 从历四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点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每对延英,而仇士良等往往斥训①以折大臣,石徐谓曰:“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等恧②缩不得对,气益夺,播绅赖以为强。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石曰:“刑杀太甚,则致阴诊。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尉安之。”帝曰:“善。”帝尝顾郑覃曰:“覃老矣,当无妄,试谕我犹汉何等主?”覃曰:“陛下文、宣主也。”帝曰:“渠敢望是!”石欲强帝志使不怠,因曰:“陛下之问而覃之对,臣皆以为非。颜回匹夫耳,自比于舜。陛下有四海,春秋富,当观得失于前,日引月长,以齐尧、舜,奈何比文、宣而又自以为不及?惟陛下开肆厥志,不以文、宣自安,则大业济矣。”俄进中书侍郎。石用韩益判度支案,以赃败。石曰:“臣本以益知财利,不保其贪。”帝曰:“宰相任人,知则用,过则弃,谓之至公。它宰相所用,强蔽其过,此其私也。”三年正月,将朝,骑至亲仁里,狙盗发,射石伤,马逸,盗邀斫之坊门,绝马尾,乃得脱。天子骇愣,遣使者慰抚,赐良药。石因卧家固辞位,有诏以中书侍郎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而仇士良疾之,将加害,帝知其然,而未为之,遂罢去。遣日,给贵都阙,士人恨愤。石让中书侍郎,换检校兵部尚书,它不听。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
(摘编自《新唐书·李石传》)
[注]①训:即李训,前宰相,“甘露事件”中被诛。②恧:(nǜ)惭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B、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C、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D、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是唐宪宗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B、幕府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施用帐幕而得名,也可用来泛称幕僚。 C、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 D、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武官户籍、军令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石富有才略,为吏很是精明。他考中进士后在李听幕府中任职,跟从李听历任四镇,深受信任,在李听每次征伐时,都受命掌管后方的事务。 B、李石意图振兴,激励皇帝立志。郑覃认为皇帝可以类比为汉代文、宣二帝,李石却不以为然,激励皇帝树立远大志向,超越文、宣,自比于舜。 C、李石应对从容,重视稳定人心。宦官气焰嚣张,震慑大臣,李石从容应对,使宦官们惭愧退缩;皇帝问人心为何不安,李石点明是因刑杀太过。 D、李石遭到刺杀,惊险中得逃生。李石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射伤,在逃奔中经过坊门时又被刺客挥刀拦截,他的马尾被砍断后,才得以脱身保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尉安之。
②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颔联写蜀地盛开的桃花和飞来的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突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2)、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在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也是借这种手法来表达对君王的思念。(2)、《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是女子对少时欢乐的回忆,这与成语“青梅竹马”语意相仿。(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4)、《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四时的变幻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融为一体的。随着大雪节气而来的降温与下雪,不仅催生了许多 “雪”的诗文,也大大丰富了艺术创作中对于雪景的描绘。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了描绘东汉高士的《袁安卧雪图》,图中雪里芭蕉所体现出的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就曾广为时人所称颂。此图 不存,但在南唐画家徐熙的《雪竹图》中,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到相似的意趣。此幅作品为绢本水墨,画面主体为荒寒中傲然挺立的一丛雪竹及窠石。尤为珍贵的是,( )。画家精心地用不同层次的淡墨烘托出画中不同物体上的雪, 使留白的雪有了变化的律动之感。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信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在画卷的正中央,一位渔者独自驾着扁舟,面朝着苍莽的雪山。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发乎性灵,他们用身体感知大雪节气带来的严寒与雨雪, 将之付诸笔端,创作出这些隽永的画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 纵然 进而 又 B、对于 虽然 进而 也 C、对于 纵然 从而 也 D、关于 虽然 从而 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 B、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也广为人知。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 C、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 D、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中积雪不施白粉,而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 B、不施白粉、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的是画中积雪 C、画家不施白粉,而纯用墨色留白渲染成画中积雪 D、画中积雪不施白粉,是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经常坐车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小细节,。这些小黑点有很大的作用:保护车窗,减少外界对车窗的损坏。那么,?车玻璃是用胶固定在车体上的,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车玻璃四周会随着金属边框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而由于车窗中央是透光的, , 温度的差异可能会使车玻璃膨胀程度不一,导致车窗炸裂。而这些小黑点从窗框到中间逐渐变小,让吸热量逐渐过渡,分散膨胀力,避免损坏车窗。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捕获制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环绕火星获得成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这次任务的实施,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人民日报》2021年2月12日04版)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
历史和现实深刻警醒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居安思危。牛年再出发,我们惟有继续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态,继续保持不畏艰险、勇毅向前的韧劲,埋头苦干、踏实奋斗。
学校校刊拟围绕“慎终如始”“脚踏实地”“永不懈怠”等关键词,向同学们征集稿件。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阐述你的思考和体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