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 1.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一级承 担缴纳贡赋、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   )
    A、加强对地方统治 B、使国家日益强盛 C、开发了边远地区 D、直接控制了地方
  • 2. 范勇在其作品《解谜三星堆: 开启中华文明之门》 中发出这样的华夏密码 之问: 北方河南二里头遗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为什么出现在相距数千里的 南方蜀地三星堆文化中? 二者为何有相似的文化因素? 该学者这一疑问从侧面表明(   )
    A、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 B、三星堆文化起源于二里头文化 C、三星堆文化影响了二里头文化 D、中国的地理环境适合农耕经济
  • 3. 春秋时期,楚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 王废太子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荡。据此可知,当时(   )
    A、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 B、中央集权出现加强的趋势 C、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 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 4. 唐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刑家 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 选官的范围较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据此可知(   )
    A、科举制不能选拔有用的人才 B、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九品中正制有一定积极作用 D、科举制有益于加强中央集权
  • 5.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 年),主考官苏易简恪尽职守,为免徇私,主动赴贡 院避免与举子见面。此举正是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锁宿的由来,真宗时又两次下诏重申,锁院制度遂得以确立。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
    A、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B、逐渐完善了科举流程 C、确保了考试公平公正 D、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 6.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 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 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 7. 宋代言谏机构除了监察以外,新增了言事职能。凡是台谏官员,一律由皇 帝直接任命,台谏官员批评宰执可以无所顾忌。加上宋代有不杀大臣和言事官的惯例,使台谏势力猛增。这一做法(   )
    A、改变了武将擅权的局面 B、削弱了士族门阀势力 C、避免了集体决策的失误 D、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 8. 明中后期“内阁相论”的观点渐趋流行,时人认为“六曹之政,必请命于 天子,天子之令,必拟议于内阁,则今之内阁,即昔之宰相”。 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力大大增强 B、内阁正式统领六部 C、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D、阁臣获取宰相身份
  • 9. 一位历史学家写到: “《南京条约》 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   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的语气来往,开‘夷人’ 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对于该说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口通商让清政府感到不安 B、政府开放了内河航行的权益 C、清政府缺乏国家平等的观念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 10. 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 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 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 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 11. 某条约规定: “地方各督抚,文武大吏及有司各官,对辖区内发生的排外  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据此可知,该条约为(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2.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  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 新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 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清末新政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成功转型 B、清末新政为当时的中国找到真正出路 C、清末新政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趋势 D、清末新政目的在于实现的中国现代化
  • 13.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辛亥革命(   )
    A、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拉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结束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统治 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14. 著名学者陈旭麓指出: “(辛亥革命) 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 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 在于(   )
    A、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 15. 据统计,6 月 3 日以后,五四运动已波及全国 20 多个省的 100 多个城市, 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 地被卷入五四运动的浪潮,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D、促进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 16.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表明五四运动(   )
    A、由共产党员领导 B、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序幕 C、主力是工人阶级 D、为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条件
  • 17. 某学者认为: 中共二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取得了实  质性的进展,标志着“中国特色理论形态”雏形的形成,成为早期“中国化” 的历史起点。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共二大(   )
    A、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B、决定领导工人运动 C、制定最低革命纲领 D、提出与国民党合作
  • 18.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 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意在强调(   )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C、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D、坚持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 19. 王树增在《长征》 中指出: 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 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无论是 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 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认为长征(   )
    A、是理想不朽的象征 B、保存了革命力量 C、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D、使红军转危为安
  • 2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 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以下的历史事件与宣言或口号对应不准确的是(   )
    A、三元里抗英—“不用官兵,不用国帑, 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 各乡惨毒之害也!” B、反割台斗争——“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C、义和团运动——“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D、一二九运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
  • 21.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 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 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 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 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 22. 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正式确定抗战路线,指出: “今天正确抗战胜利的 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这一抗战路线形 成于(   )
    A、“八一宣言”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 23.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 山元认为: 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 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 70 万人,在保卫莫斯 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   )
    A、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B、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C、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 D、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
  • 24. 中国近代某次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以《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该会议(   )
    A、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任务 D、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 25.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可能出自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明确宣布采用“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 C、建议举行国共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D、达成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 26.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向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赠送熊猫;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20 世纪 70 年代的 “熊猫外交”(   )
    A、开始突破“一边倒”方针 B、促使双边外交局面的形成 C、成就主要源于重返联合国 D、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变化
  • 27. 2020 年 3 月 13 日,中国政府应邀向意大利国家派防疫医疗救援队; 3 月18 日,中国同非洲 24 个国家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经验和信息: 4 月 16 日,中国政府派往非洲的防疫医疗专家组和援助物资抵达埃塞俄比亚。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 (   )
    A、倡导了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增进了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C、推动了大国协调合作发展的战略 D、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 28.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29.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 30. 《十二铜表法》 第二表第二条规定: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  者) 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条规定说明了《十二铜表法》(   )
    A、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D、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31. 英国制度规定: 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 被解职; 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 每个阁员必 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 32. 美国 1787 年宪法完全把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排斥在外,没有给予他们以 合众国公民的权利。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参加选举,只是在计算众议员的名额分配时才提到他们,而且带有侮辱性的限制。这说明 1787 年宪法(   )
    A、违背了天赋人权的原则 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工人运动的频发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33.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各个权力部门中,只有众议院是由人民直接选举的,参 议员和总统这些关键性的职位,不仅任期较长,而且都采用间接选举,法官和其他官员则由任命产生。这反映出(   )
    A、民主政治精英化的趋势 B、精英政治有悖民主实质 C、政党政治加剧社会分化 D、短视政治损害民生福祉
  • 34. 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 35. 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二、非选择题(30 分)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盖亦恐中国稍弱,则欧洲日强,还为彼国之害也。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

    ——1875年薛福成《应诏陈言疏》

    材料二  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君!你不是反对秘密外交吗?……你自己的主张计划如今全是大炮空声,全是昙花幻梦了。我实在为你惭愧!我实在为你悲伤!

    ——1919年5月18日李大钊《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

    材料三  (中美、中英签订新约)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为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页,而亦是英美各友邦对人类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最光明的灯塔……这实在是英美的政府和人民最光明最正大的举动,尤其是美国对我政府的希望完全一致,并无一点保留的要求,更为欣慰。

    ——1943年1月12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的广播演说

    材料四  “现在美帝国主义很强,不是真的强。它政治上很弱,因为它脱离广大人民,大家都不喜欢它……我看美国就是个纸老虎。”“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是从战略上来说的,即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1956年7月14日毛泽东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大钊与薛福成对美国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蒋介石与毛泽东眼中的美国形象,并说明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