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中华文化崇德尚贤,下列史料所描述的现象或主张不符合这一文化内涵的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 2.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

    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
    A、决定了城市兴衰 B、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 C、便利了商贸往来 D、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 4. 汉初文献将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区域的人称为“汉民”。其他诸侯国人则称“吴人”“楚人”“齐人”等。这一不同称谓(   )
    A、有利于了解汉初的国家结构 B、表明王国力量严重威胁中央 C、说明统一文化认同尚待加强 D、反映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建立
  • 5. 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   )
    A、受血缘关系显著影响 B、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的影响 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 D、使用材料和建筑理念的制约
  • 6. 元代的许衡认为,“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这一主张(   )
    A、强调实行四等人制产生的弊端 B、强调学习汉族相关制度的必要性 C、肯定少数民族政权的长期存在 D、旨在提高元朝行省制度行政效率
  • 7.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 8. 1895年,张之洞呈《请办邮政片》,认为西方各国邮政“递送官民往来文函……权操于上,有所统一,利商利民,而即以利国”,建议朝廷“大举开办……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全行撤去……如果中国邮政认真举行,各国在华所设信局必肯裁撤……实属有利无弊之胜算,诚理财之大端,便民之要政也。”此奏折(   )
    A、建议开设民信局 B、开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 C、制止了客邮侵犯 D、说明了自办邮政的好处
  • 9. 1865年12月,在广州发行的一份报纸《中外新闻七日录》登载一则报道:“有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馆,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去年所医男人一万六千零三十二名,女人二千七百名。”这则报道反映出(   )
    A、中国人消除了对西医的偏见 B、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 C、传教士推动传统中医近代化 D、国人自办报刊推动西学传播
  • 10. 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这说明了近代中国(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C、借鉴了西方公共卫生措施 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 11. “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则材料意在强调交通(   )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B、促进市区面积的扩大 C、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D、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
  • 12.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 13. 目前,中国己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   )
    A、伊安高铁二期通车 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 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
  • 14. 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医药服管司司长熊先军答记者问表示,今后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规范药品收费标准,降低药品价格。这反映出(   )
    A、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B、政府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 C、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缓解 D、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 15.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70年后,这一指标上升到77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③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④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1919年8月《申报》上刊载了一则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的白话文布告(如下),据此可知(   )

    本厅长为你们想那避疫的方法,如取缔食物饮料,例如扫除垃圾、清洁道路……要晓得垃圾是最龌龊的,什么苍蝇呀,蚊子呀都是由里面生出来传播疫气的,所以街面上最要洁净,万不可有一点垃圾堆积的。

    A、上海地方政府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 B、白话文布告比文言文宣传效果更好 C、爱护公共卫生和讲求公德利于防疫 D、近代新闻报刊普及了科学防疫常识
  • 17. “人们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椰子叶铺成屋顶。”下列属于该地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
    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B、泥偶雕像生动有趣 C、《编年史》是其史学最高成就 D、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 18.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 19. “罗马”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疆域的不断变化,罗马法律灵活务实地随之调整。图中所示的历史时期,罗马法律的特点是(   )

    A、尚未成文,贵族可以随意曲解 B、开始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C、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形成
  • 20. 下列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有(   )

    ①古印度的“0-9”数字符号

    ②中国的造纸术

    ③中国的指南针

    ④中国的火药技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1. 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国家。以下史实可以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①形成众多的本土宗教

    ②建筑艺术宗教色彩浓厚

    ③诞生诗歌集《梨俱吠陀》

    ④吴哥窟体现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2. 季羡林说:“不能否认孙悟空与《罗摩衍那》的那罗与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那样做是徒劳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一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
    A、古代中印文化有着相同的历史传统 B、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C、《罗摩衍那》与《西游记》成书于同一时期 D、佛教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
  • 23.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C、神学束缚,禁锢人性 D、教俗二元、相互竞争
  • 24. 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

    4世纪时末,儒家的《论语》等经书带到日本

    6世纪以后,儒学在日本皇宫贵族阶层之间传播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学影响的《十七条宪法》

    13世纪时,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理学,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上述史实,反映了(   )

    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 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 C、日本对中国文化全方位吸收 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
  • 25. 1666年,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造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该运河是(   )
    A、米迪运河 B、伊利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 26.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伏尔泰的观点(   )
    A、看到了儒家思想的本质 B、体现反教会反专制的精神 C、代表了所有启蒙思想家 D、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 27.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为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28. 1924到1928年间,科隆到波恩这段公路上的车流量超过该路的承受能力。1929年,一条新型的“机动车专用路”开始建造,动用了5500多名失业人员,最终于1932年8月通车。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这条“机动车专用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新型”主要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 C、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道路建设 D、德国通过交通建设摆脱了经济危机
  • 29. 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

    ④自行车得到普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 30. 二战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欧美史学家把计量手段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计量史学产生。其实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源于中国汉代司马迁《史记》,但真正成为史学流派则是在战后西方国家。计量史学的出现说明(   )
    A、史学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B、史学研究必须中外关照 C、历史研究离不开方法创新 D、现代科技推动史学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3分;32题15分;33题12分)

  • 3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呈现丰富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适认为“宋代到明清是中国思想史上理智与情感的再生时期”,艾江涛进一步阐发“宋代构筑起强有力的思想哲学体系,明代以后,程朱理学带来的思想禁锢较之中古佛教,不弱反强。但人们的怀疑、批判精神却并没有被压制下去。明清两代,出现了对程朱理学的反抗。”

    ——根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艾江涛《问题与方法》整理

    材料二  早年的严复大力宣扬西学,通过译介大量的著作,将西方思想尤其是自由和科学传播到中国。而目睹了“一战”带来的破败景象,严复开始重新思考中西文化。正如赫胥黎所说:“适于生存与道德上完美并不必然是一回事”。此时的严复也逐渐意识到,西方发达科学背后不一定是道德高尚的社会现实,也有可能是冰冷的枪支炮弹。西学东渐的确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希望,但同时还有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最令严复担忧的就是道德观念。西方文明重在物质,而中国文明重在精神,我们追赶先进的外在世界并不意味著内在精神世界被削弱。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道德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必须承袭和弘扬的。

    ——樊甜甜《严复晚年文化思想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把宋代到明清称为“再生时期”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随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宋元时期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秦朝交通建设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指出两例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拥有373个市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拥有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或偶尔2000人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是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13世纪中叶,马拉运输已经在英国农田运输中居于重要地位。到14世纪,马车成为陆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

    ——摘编自郭华《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变化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散之地,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不同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并简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