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高一语文 16.1《阿房宫赋》随堂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大方,不吝啬 B、骓不逝兮可奈何 怎么办 C、乃谓其骑曰:“何如?” 怎么样 D、汉军至,无以渡 没有用来……的办法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燕赵之收藏3.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秦人不暇自哀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覆盖)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文中是指宫内的天气状况)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妃”:古代皇帝或太子、王侯的正妻。 B、“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 C、“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二、阅读积累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熟悉了朦胧烟火中的阿房宫,深谙于诗赋中的阿房宫,已成为2000多年来国人对美好事物的人文宣泄。但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宫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却让世人体会到了阿房宫的真实生存状态:纸张、遗存、甚至想象式的,皆是过去时的存在。
阿房宫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始皇)三十五年……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历史学家班固也留有关于阿房宫的墨宝。而最为后世崇拜的是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壮丽的文学想象。阿房宫因此在过去时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筹建并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开始翻开阿房宫过去时生存状态的一页。
秦阿房宫遗址为秦都咸阳的上林苑遗址故地。为确定“阿城”就是现在的前殿遗址,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对古文献进行了一番“知识考古”:《水经注·河水》载“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李毓芳认为,这里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于现在的沣镐村西,距王寺村西南二里有余。虽历经沧桑,但是彪池低洼的地势现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经过一东西向规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该处夯土台基就是现认阿房宫前殿遗址。
据当地群众反映,在1949年以后还看到过前殿遗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约1米,且土墚东西两侧有碎瓦片,后被村庄覆盖。同样,在台基东部亦存在上述遗迹。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著名秦汉都城考古学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众反映的遗迹现象应为“阿城”的西墙和东墙。因现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发掘中未发现南墙遗迹,这样一来,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之中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与文献记载中的“阿城”情况是一致的。
阿房宫考古队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遗址已勘探面积35万平方米,试掘和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至此阿房宫前殿遗址中有无宫殿建筑成为关键。
根据勘探和试掘的资料,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遗址东部长400米、宽426米和西部长70米、宽426米的遗址面被现代村庄覆盖。为了了解台基底部结构,考古队还对台基夯土进行了穿透性的钻探,发现夯土台基底部基本为平面,只是夯土台基西南部和台基东部边缘原来地势稍高一些。其土层堆积一般是耕土层、扰土层,然后是夯土台基夯土,汉代、或汉代至宋代的堆积。
阿房宫前殿的轮廓非常重要,但人们更关心其顶部的遗存堆积中是否有秦代宫殿的信息,这对寻找阿房宫——世人心目中的恢宏建筑组群,具有成败攸关的信心指示。但是在排除法下,考古学家们一次次地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他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前殿遗址台基顶部的秦代遗存仅仅限于前殿北墙遗迹及其顶部建筑倒塌的堆积物,也就是说,阿房宫前殿可以说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没有宫殿建筑。
有专家对文献中阿房宫的建筑时间进行了一番计算,发现阿房宫的修建时间前后最多为4年。这从当时的生产、运输工具和规划设计的工作量来看,4年里能把阿房宫前殿的巨大夯土台基建成已实属不易。
现在能说阿房宫不存在吗?对于记者的提问,李毓芳认为下结论为时尚早,“要搞清阿房宫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全部事实之上”。
(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考古学家认为《水经注·河水》中记载的“池水”,就是西周已有的“彪池”。彪池位于沣镐村西,虽历经沧桑,但现在仍能看清其低洼的地势,水向北流恰恰经过现被认为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夯土台基的西面。 B、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宫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让世人体会到了阿房宫的真实生存状态:纸张、遗存、甚至想象式的,皆是过去时的存在。这说明阿房宫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C、李毓芳分析判定,当地群众反映的前殿遗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约1米,且土墚东西两侧有碎瓦片,后被村庄覆盖的这一遗迹现象应为“阿城”的西墙和东墙。 D、虽然阿房宫前殿的轮廓非常重要,但人们更关心其顶部的遗存堆积中是否有秦代宫殿的信息,这对于寻找阿房宫——世人心目中的恢宏建筑组群,尤为关键。(2)、有人说“阿房宫前殿没有被焚烧,阿房宫前殿甚至根本没有建成”?请结合全文阐述他们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3)、李毓芳指出“要搞清阿房宫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全部事实之上”。你是如何理解“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全部事实之上”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加以阐述。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二)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B、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文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 B、“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后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各个越族。 C、“黔首”,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氓”等。 D、“敲扑”,是刑具。短的叫“扑”,长的叫“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文:
②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译文:
8.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画线句内容相似的句子。(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的主旨。三、古诗词填空
-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 。(2)、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
四、信息筛选
-
10. 下面的材料从两个方面对阿房宫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
再看司马迁笔下关于阿房宫的记载。他所渲染的是秦始皇建造朝宫的豪华设施和宏大气概,从而衬托出秦始皇不恤民力的屠夫形象,来达到证明正是因为秦始皇的过度役民,才导致国家解体这一结论的目的。阿房宫的规模如此,《汉书·楚元王列传》所说秦始皇陵高度的尺寸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讲,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学品格向来为人们敬重,他们的记载应当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根据国家档案中秦朝的相关设计文献而不是实际状况记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