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适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有所不同。 B、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适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二、选择题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chóu)怅       粗犷(kuàng)     一刹(chà)那       玲珑剔(tī)透 B、打夯(hāng)       缱绻(quǎn)       胳(gē)肢窝        强(qiǎng)词夺理 C、扳(bān)机        毗(pí)邻          胡子茬(chá)       按捺(nà)不住 D、召(zhāo)唤      廿(niàn)七       金麦穗(shuì)      大笔如椽(chuán)
  •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放词(jué)     冕(guān) 中石没(zú) B、残羹冷(zhì) 回(sù) 毛骨然(sǒng) C、豕鸡豚(shǐ)     拉(tī)     不可估(liàng) D、往来(shàng)   眉(cù)     角之势(jī)

三、微写作

  • 4.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分条列项地说明了中国建筑的特征,请选择某一事物(动、植物),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130字左右的短文,将这一事物的特征说明清楚。

四、语言表达

  • 5. 这是某报“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系列报道的开栏语,在字形、数字规范使用、语言得体等方面存在六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说明“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敝报从今天起推出“数说”系列报道,通过数据和图表,全面反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驾桥的开拓精神,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务必关注。

五、小阅读-课内

  • 6. 赏析下列语段。
    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等等。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至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
  • 7. 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的暗示呢?
  • 8.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 9. “落木”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
  • 10. 从诗歌暗示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古典诗歌中很少见“树叶”。
  • 11. 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中》,“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状,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 12.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