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据先秦古籍记载:黄帝、尧、舜等五帝后期,邦国林立,“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虞书——大禹谟》)、“明明我祖,万邦之君"(《夏书五子之歌》)。据此可知,五帝后期( )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B、建立了完备的国家管理体制 C、奠定了周代分封制度的基础 D、形成了严重的分裂对抗状态2. 《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3. 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惮、悲、哀、怨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全书的46%,其中“忧”字出现次数最多,《风》38次,《雅》52次。这反映出( )A、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B、贵族群体的忧患意识 C、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D、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4. 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人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A、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B、强化了三公之间的分权制衡 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D、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5.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
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④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6. 下图为《步辇图》(局部),该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C、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7.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政策(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8. 据史籍记载:北宋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江南地区征收的夏秋两税占到了全国的55.93%,而且到元丰三年(1080年),江南的户数和口数均占到了全国的2/3以上。这足以说明( )A、北宋政府注重发展江南经济 B、南迁民众推动了江南的开发 C、农业复种技术得到大幅推广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已超北方9. 下图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说明苏轼的书法创作( )A、继承了王羲之的风格 B、注重追求个性和意趣 C、严格遵循了书写法度 D、深受唐代书法的影响10.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说明元代( )A、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B、对边疆地区实施了因地制宜的统治 C、疆域范围出现比唐朝扩大化的趋向 D、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1. 《明史-职官志》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之臣,而到明英宗时则“点检题奏,票拟批答”。这一变化表明,内阁大学士( )A、可代皇帝颁布各项诏令 B、拥有了政务独立决策权 C、可替皇帝草拟政务意见 D、由秘书发展成为了宰相1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13. 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 ( )A、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14.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15. 下表所示是刊登在《新青年》上的部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文章。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时间 刊号 文章 作者 1917年2月 《新青年》第2卷第6号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吴虞 1917年5月 《新青年》第3卷第3号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陈独秀 1918年10月 《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 A、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B、极力宣扬西方的政体 C、开始把矛头指向儒学 D、忽略人权思想的启蒙16.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得到西方国家的全力支持 B、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C、一定程度激发人民的觉悟 D、是一次独立的学生运动17. 中国共产党“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共产党已成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C、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D、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客观分析18.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此“分水岭”涉及的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9. 下图是抗战时期丰子恺所创作的漫画《救国捐》。画中的题词是“今朝不吃糖,将钱去救国;虽只一分钱,多少有补益”。据此可知,该漫画意在( )A、揭露日本侵华的野心 B、支持八路军敌后抗战 C、促进国共间合作抗战 D、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20.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写道:“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此文告折射出( )A、蒋介石欲推脱发动内战罪责 B、国民党政权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C、国民党已失去了战争主导权 D、中国共产党拒绝了蒋介石求和21. 从第五届全国人大以来,在每届关于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比例。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中规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涉港国安法”。这反映中国政府( )A、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 C、提升港澳的主体地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23.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C、全面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24. 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所提出的“方案”是( )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举办太学,正式设置五经博士,以后又增《论语》为六经,再增《孝经》为七经。汉武帝又采纳当时宰相公孙弘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弟子员,以通经多少任官为吏。汉武帝以后的诸位皇帝都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使中央太学成为仁义教化的中心。地方郡国也普遍设学,到汉平帝时正式建立地方学校系统,郡国一级称学,县、道、邑一级称校,各置经师一人:乡一级称庠,聚一级称序,各置《孝经>师一人。由于朝廷对经学教育的热衷,仅靠官学就难以满足众多求学者的受业要求,于是各级政府大力提倡私人办学。西汉后期,执教私学的经学大师已遍及各地。如韦贤“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疏广“明《春秋》,家居教授”。
——摘编自傅娥《汉代学校的教化功能》
材料二: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既有官办,也有私人设立。随着历史的推进,书院在宋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建设书院。书院以教书育人、科举应试为目标:课程往往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历史典籍。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陈祥《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学校教育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书院课程设置不同于汉代学校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26.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28.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据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