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中考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4-0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从禹夏开始,统治者“以天下为家”的个人意志取代众人意志,传子不传贤,所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先嫡后庶,先长后幼。”材料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 《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于今年5月6日多语种平台上线,下列节选内容反映法家思想智慧的是( )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B、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 C、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D、国虽大,好战必亡3. 秦统一后,诏令下至南方桂林、象郡一带,人们不能通其意,于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规范统一,此举成为“中华两千余年大一统的丰碑。”上述材料意在说明秦朝( )A、设置丞相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4. 得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的喜讯,汉武帝不无感慨的说:若无桑弘羊、孔仅等力推此策,国库不会有如此财力支撑长年争战。材料中汉武帝推行的“此策”是指(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张骞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盐铁专营 D、休养生息5. 如图是小明同学复习时整理书札,根据内容请你判断他学习的是哪一主题( )
1 三国鼎立
2 北方各族的内迁
3 南方地区的开发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A、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发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6.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7. 马克思在谈到我国的伟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时这样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伟大发明。(一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二是)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三是)变成新教的工具(使文化得以快速传播),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材料中马克思认为“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起决定作用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8. 下列图片能够见证京剧已经形成的是( )A、道光帝时修缮的畅音阁大戏台 B、昆曲脸谱 C、明朝出版《牡丹亭》 D、徽班进京庆贺乾隆80大寿想象图9.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揭示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是( )A、《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B、《北京条约》: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10. 如图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中国甲午战争纪念馆”,馆里应该有哪位人物的英雄事迹陈列( )A、林则徐 B、陈化成 C、陈玉成 D、邓世昌11. 下面是长征亲历者肖华将军在1965年写成的《长征组歌》的其中一首。根据内容,横线上方“▲”应是长征途中哪一经历(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ong)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ong)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A、四渡赤水 B、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12. 邹城市某学校在暑假期间将举行一次“纪念解放战争红色旅行”活动,他们应选择的旅行路线是( )A、A B、B C、C D、D13. 1949年贫苦出身的戎冠秀作为“拥军爱民”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她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政权( )A、重视农民生活 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进行土地改革 D、体现国家独立自主14. 该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建交新增情况曲线图。其中,1972年新增建交国家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C、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D、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15. 今年以来,我国“天问一号奔向火星”计划、“天合号空间站”发射取得巨大成功,这些成就属于( )A、生物科技 B、航空航天 C、两弹一星 D、文化事业16.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基石,对于它的叙述和理解正确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过92次协商达成的结果 C、这一共识以书面形式通告两岸 D、根本目的是实现两岸“三通”17.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殖民统治——法国大革命 B、官渡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 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 )A、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战场都在欧洲 B、都是反法西斯战争 C、都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都以资本主义国家胜利告终20. 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战前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杜鲁门主义的岀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C、两极格局今天依然存在 D、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21. 某学校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下面材料是节选的部分内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回顾探索艰难历程】
材料一
【高举民族解放旗帜】
材料二 我们的二十八年,有许多宝贵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武器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投身国家建设洪流】
材料三 1949—20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分布图(单位:亿元)
年份
1949
1957
1978
1984
1993
2001
2010
2015
2020
产值
466
1359
6284
10688
35334
109655
397983
676708
1015986
(1)、材料一示意图中★处应填写什么内容?(2)、这些运动失败的原因有①封建势力过于顽固强大②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压制③没有科学的理论来作为指导思想④照搬照抄其它国家的制度而忽视了本国国情。请任选上述一条原因,结合其中的一项探索运动的史实加以分析。(3)、材料中“我们的二十八年”是从哪一年算起的?这一年在我党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4)、我们为建立“人民军队”作出了哪些积极努力?(列出一条即可)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统一战线。(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我国在1957年和199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综上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22.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适合发展要求的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反之将贻害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改革能展现智慧】
材料一 “汲取历史智慧”漫画
图1
图2
【改革应坚持正道】
材料二 相同困境,不同抉择。
项目
内容
整顿金融
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复兴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生产环境
以工代脈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保障
对失业工人、残疾者,病人、老年人、贫苦妇女儿童等提供社会保障形式的救济。
图3
图4
【改革也需要勇气】
材料三 图5是现藏国家博物馆的一份珍贵档案。上面写着“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要钱要粮,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这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前奏。
图5
(1)、根据图1,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图2“英王不理国家大事”是依靠哪一法律文献来保障的?它体现出英国政治的哪些智慧?(写出一项即可)(3)、图3和图4反映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共同困境是什么?(4)、图3所示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图4中“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危害?(5)、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哪一政策广泛推广的前奏?(6)、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之于社会发展”的认识。23. 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时空观念】
材料一 唐朝发展趋势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尤其是汉化政策影响极大。南朝梁人陈庆之从洛阳返回建康时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当时南方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丰。”北魏后续的政权,无论是东魏西魏,还是北周北齐,乃至隋唐,他们都得葢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逐渐实现了北方对南方的优势,最终统一中国。
——张杰《究竟如何看待北魏孝文帝改革》
【唯物史观】
材料三 像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人,鸦片战争前也排斥一切外来文明,他曾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然而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则认为清朝官府"全不知道外国之政事",封疆大吏竟然“震于英吉利之名,而绝不知其来历这种不谙夷情,茫然无知的状况,又如何能外御强敌,内致富强?又如何能做到知彼知己,有备无患?至此他抛弃了“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
【史料实证】
袁世凯对日承诺书
材料四 呜呼!吾民何不幸,而委此国家生命于袁氏哉!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苹,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家国情怀】
材料五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终于忍受不住当权者的贪婪和冷酷,以伤亡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这一行动就像一颗火星,在法国城乡迅速漫烧起来。8月26日颁布的《人权宣言》,更像一把钢刀直插特权贵族的心脏,而人民却为之欢欣鼓舞。
——莱尔《法国大革命》
(1)、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请写出唐玄宗时期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政策措施。(2)、请举出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汉化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林则徐的对外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综合两则材料,孙中山为什么发出“誓死戮此民贼”号召?(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而使人民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