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荣旗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则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较为全面反映了丝绸之路( )A、推动了中外宗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中外各国的政治合作 D、加速了中外民族大融合2. 开放合作、守望相助、命运与共,这是人类在历史中淬炼的精神之光。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下列事件中为中外交往作出贡献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鉴真东渡
③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事务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在大型纪录片《中国》的第一集《春秋》中,老子和孔子进行了一场思想碰撞的“世纪会面”,此次“世纪会面”,孔子最有可能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4. 《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通过香港,中国看到了西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体系,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了解到了西方商品经济的运作方式……,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通过香港传递到中国,这些思想和文化影响着整个近代的有识之士,影响了整个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可见,割让香港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整个窥视近代世界的窗口 B、推动中国腐朽王朝的觉醒 C、打破“天朝”体制,进入条约时代 D、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5. 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是中国近代创办的著名企业,它们可以用来印证(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B、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中国开展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由于( )A、反法西斯国家的国际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中华民族进行全民族抗战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7. 下表是《二战时期日军不同阶段兵力分布统计表》,此表最有助于说明( )1942年日军分布
日本投降时日军分布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7个师
37个师
15个师
111万
109万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D、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8.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典礼,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世界影响国际意义如何?(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统一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文化10. 图中A、B、C三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的三件大事,其中A处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建立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胜利11. 回首中日关系,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凶恶的敌人”。这种变化是因为日本( )A、经过大化改新,成为封建国家 B、开始受到西方侵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C、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12.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下列不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B、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C、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交战国政府纷纷发表官方文件,声明本国参战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保卫自由’,但实际上交战国都各怀鬼胎……。”此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 )A、爆发的原因 B、战争的经过 C、战争的性质 D、产生的影响14.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1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岀低谷、东方巨龙腾飞”材料反映了当今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B、稳定的政治格局已经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加强二、综合题
-
16. 综合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快速发展,祖国统一也提上的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陆和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87年两岸贸易总额仅为0.5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2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两岸贸易额达到1292.2亿美元。
—一新华网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曾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所说的“办了一辈子的事”指的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2)、20世纪初,图二人物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怎样的伟大功绩?(至少回答两点)图三人物他领导了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两面大旗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4)、阅读材料四回答改革开放后,形成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提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挢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屠杀,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材料四: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次胜利称为二战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柄、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五:“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 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中日关系。(4)、 材料四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5)、 根据材料五,指出罗斯福的话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6)、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感悟?18.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生了三次由科学技术引领的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人类福利水平得到飞跃。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所谓的“再工业化”不断占领制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世界产业发展大势。制造技术的突破、制造领域的革命,是通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三次工业革命给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启示。——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一电、汽车和飞机—一改变了世界。
材料四: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时期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2)、哪种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流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3)、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在时代前列的是哪些国家?(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进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6)、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潜在的危险”说明科技发展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问题?人类应如何应对这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