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 2.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 3. 甲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已死亡.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下列对于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的含义为O2释放量最大 C、ce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 D、f点与a、b、c、d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 4. 下图为植物根尖细胞在细胞分裂时的不同阶段,下列哪一项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的正确次序?(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 5. 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II9与II10生育一个患甲病的男孩概率为1/9 C、II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D、确定乙病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 6.

    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二、综合题

  • 7.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 , b的实质变化是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 , 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
  • 8.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中。

    (2)、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

    (3)、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次。

    (4)、丙(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通过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 9. 下图1表示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引起纤维素酶的形成过程;下图2为鳄梨某枝条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坐标图。请据下图分析回答(在“[ ]”内填入图中数字,在“__”上填入恰当文字):

    (1)、图1中,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②进入细胞质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2)、纤维素酶在[]上合成,参与对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有[]和[]
    (3)、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 , 判断的依据是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
  • 10. “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①生态效益:

    ②经济效益:

    (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锐减。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

  • 11. 苹果除鲜食外,还可深加工为果酒、果醋、果汁、果酱等,使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下图是某厂进行苹果酒和苹果醋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1)、苹果的出汁率是果酒、果醋产量的保证。在制备苹果酒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酶和果胶酶,理由是这两种酶能 , 从而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2)、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罐内液面不再有 , 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3)、在制备苹果醋的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后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苹果酒流入乙罐,并在A处通入。苹果醋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一般比制苹果酒时的适宜温度(选填“高”、“相等”或“低”)。
    (4)、下图是当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并保持温度、pH在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35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若从反应开始时就增加该酶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中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三、实验题

  • 12. 为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α-淀粉酶,研究人员从某种海洋细菌中克隆了α-淀粉酶基因(1 656个碱基对),利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琢α-淀粉酶,实验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前,需先获得细菌的
    (2)、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
    (3)、进行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的设定与引物有关,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填序号)

    ①变性温度   ②退火温度   ③延伸温度   ④变性时间   ⑤退火时间   ⑥延伸时间

    (4)、下图表示筛选获得的工程菌中编码α-淀粉酶的mRNA的部分碱基序列:

    图中虚线框内mRNA片段包含个密码子,如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最多有种。

    (5)、获得工程菌表达的α-淀粉酶后,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浓度为1%的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测定酶活性,结果如下:

    缓冲液

    50 mmol/LNa2HPO4-KH2PO4

    50 mmol/LTris-HCl

    50 mmol/LGly-NaOH

    pH

    6.0

    6.5

    7.0

    7.5

    7.5

    8.0

    8.5

    9.0

    9.0

    9.5

    10.0

    10.5

    酶相对活性%

    25.4

    40.2

    49.8

    63.2

    70.1

    95.5

    99.5

    85.3

    68.1

    63.7

    41.5

    20.8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条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