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2声光学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2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河面上桥的倒影 B、水中折断的铅笔 C、镜中小狗的像 D、阳光下树的影子
  • 2. 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光纤通信
  • 3.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 4.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距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越小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遥控电视机 C、近视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D、在湖边散步时看到的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 5.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此时蜡烛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的虚像 B、等大的虛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 6. 在科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 7. 做好课本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前提条件。某同学配戴眼镜凝视课本上的文字,将眼睛慢慢移近,直至看不清楚为止,摘下眼镜后又能看清课本上的文字。该同学可能有的视力缺陷及其成因是( )

    A、有近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B、有近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C、有远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D、有远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 8.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图甲),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图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图乙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C、图乙是小孔成像 D、小孔成像所成的是一个虚像
  • 9.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30°、30° B、60°、60° C、30°、60° D、60°、30°
  • 10. 小枫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为2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B、若保持图中物距不变,正确调节光屏后,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这是投影仪的原理 C、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 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 cm、55 cm处,光屏上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向右再移5 cm D、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向上调节适当高度,或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下调节适当高度
  • 11. 在地震救援中采用的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洞壁,收集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 12. 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行驶,向拐弯。

  • 14.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决定。
    (2)、红花会反射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 15. 如图是十字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甲,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被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到车内的人,但是车的外表却很清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 16. 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
  • 17.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广告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科学原理或规律。

    错误: ,它违背了(友情提示:注意杯子里的调羹)

  • 18. 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把牛奶和水的混合物装人里面(如图甲),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照射,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明把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3)、如果把两激光灯照射向凸透镜(如图乙),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填“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 (填“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方法,应在凸透镜前再放上一个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 19. 在图中作出人眼看到球的光路图。

  • 20. 为了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光导管,经多次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漫反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 21. 下表是在15℃时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如图甲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

    介质

    光速(m/s)

    真空

    3×108

    空气

    2.99×108

    2.25×108

    玻璃

    2×108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 (填“大 于”或“小于”)入射角。
    (4)、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类似光一样要发生折射,如图乙所示,超声波进人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 (填“左侧”或“右侧”)。
  • 22. 如图所示,MN是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其中一种是空气,当光线从介质A射到介质B时,入射角等于 , 折射角等于 , 其中介质是空气。

  • 23. 表中是声音在某些介质中的速度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 450

    3230

    水(15 ℃)

    1 470

    软橡胶(常温)

    40~ 50

    水(20 ℃ )

    1 480

    软木

    500

    海水(25 ℃)

    1 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有关。
    (2)、假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由此可知海水深度为m。
  • 24. 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边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5. 假设法在我们学习科学中经常应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小科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原本可以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现若将一块比镜面大的遮挡物放在镜子后面,则他(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2)、图乙中绳子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绳.子断裂瞬间电灯失去重力,电灯将“加速向下运动”“匀速向下运动”或“静止”)
    (3)、图丙是运动会的铅球赛场上,一位同学将铅球奋力掷出的情景。若铅球飞行至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那么接下来铅球的运动轨迹是(填“a”“b”或“C”)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小柯和小妍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所示,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

    (1)、光屏乙上像的性质是
    (2)、小妍根据实验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在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3)、小妍完成了实验后,吹灭蜡烛乙,光屏甲上的像也随即消失(蜡烛甲仍燃烧,且高度几乎不变)。像消失的原因是
    (4)、小柯继续实验,保持蜡烛甲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甲都找不到蜡烛甲的像,为什么?
  • 27.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鞋盒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鞋盒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填“好”或“ 差”),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强。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描绘出诗人对林泉美景的喜爱。“蝉”和“鸟”的叫声是根据声音的区分的,茂密的树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能在控制噪声。
  • 28.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

    (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这种科学方法是
    (2)、在烧杯底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镜。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 镜。
  • 29.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人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 30. 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漫步在西湖边时,会看到西湖边的柳树,还会看到西湖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柳树是由于光的 , 看到的“白云”是光的现象。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2)、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

    (3)、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
    (4)、如图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的度数为 , 反射角的度数为

  • 3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那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 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人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人射光线所在一侧的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图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4)、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四、解答题

  • 32. 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 33.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射人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怎样移动?并作图说明。

  • 34. 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已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 m/s,若探测装置发出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收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 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写出计算过程)
    (2)、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 3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 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 36. 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恰好经过P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五、综合说理题

  • 37. 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条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下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 38. 某同学在一次公开课后发现,学校微格教室里和观测室的中间有一块玻璃,玻璃旁贴有一张使用说明,如图甲所示,经老师介绍,单向透视膜层与普通镜子相似,对光线有较好的反射效果。于是这位同学按照要求调整微格教室的照明,发现在教室,玻璃像一块镜子,他能清哳看到自己的像,却无法看到观测室的物体,而在观测室,他能清楚看到教室内的物体.请你结合所学光学知识,解释同学所观察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