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第一,第二单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B、我国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C、是与会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妥协产物
  • 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等600多人出席会议,商讨筹建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强调各民主党派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中国共产党一起担负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材料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 B、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都有执政权 C、民主党派具有在野党的特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3. 如图是名为《祝福祖国》的邮票。7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

    A、近代以来抵抗外侮的首次完全胜利 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你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有(   )
    A、新中国成立使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纪元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 C、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D、新纪元的含义是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5.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6. 20世纪中叶,西藏经历了如图所示三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对第一次变革理解正确的是(   )

    A、百万农奴翻身获解放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 D、废除了剥削和压迫
  • 7.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以援朝之名称霸世界 B、挑战美国权威之寻衅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 8.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做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可见,此战对中国的影响是(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拼来了山河无恙与家国安宁 C、加强了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D、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 9. 如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 10. 下面的“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号召大家:“打通思想,整齐步伐,组成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与此言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中共八大
  • 12. 2020年2月5日,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明确的首要任务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A、  提出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3. 如图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情况的是(   )

    A、根本目的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B、改革主要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进行 C、地主成为了一无所有的阶级 D、1952年底,除部分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 14. 全国国营厂矿的职工直接工资数据显示,1952年比1949年年平均工资增加37%左右。同期,全国农村消费品购买力也显著增加,由此可知,1952年的城乡经济状况反映了(   )
    A、土地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国民经济恢复状况良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初显 D、“一五”计划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16. 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重工业 D、商业
  • 17. 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18. 如图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19.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一五”计划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 20.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进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C、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宪法保障广大妇女群众的民主权利
  • 21.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大跃进”运动
  • 22. 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刺激农民积极报名入社的直接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B、分配土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23.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 C、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4. 中共中央1953年估计,完成“一化三改”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据材料可知(   )
    A、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B、“一化三改”任务已顺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 D、“一化三改”运动解放生产力
  • 25. 如图为1955年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与其相关的政策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民主改革政策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和平赎买政策
  • 26.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决定实施“大跃进”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决定实施人民公社化运动
  • 27. 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和碰到的情况有(   )

    ①我国农村“分田分地正忙”       

    ②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③报刊上的新闻很夸张,不可信    

    ④中学生参加了火热的“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痛的教训”。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
  • 29.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是(   )
    A、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30. “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 500千米,1960-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 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   )
    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B、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C、我国人民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D、我国高指标“左”的错误的泛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高高飘扬的红旗】

    材料一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的革命,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据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前夜》

    【永不忘怀的英烈】

    材料二 图文所述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电影《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这声威震敌胆的呐喊曾跨越时空,感动几代人

    【翻身做主的农民】

    材料三 喜儿:“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

    ——据歌剧《白毛女》

    (1)、材料一中的“红旗”的具体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面红旗的来之不易。
    (2)、材料二中的英雄“王成”们被誉为什么人?电影反映了哪一事件的场景?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3)、造成材料三中喜儿一家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改变像喜儿这样千百万农民的命运,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32. 某校开展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人物篇】下图中人物是20世纪5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人物的名字及英雄事迹。

    (2)、【成就篇】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3)、【感悟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两条即可)
    (4)、【改造篇】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图五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在1951年分得了土地和一头牲畜……1953年,他又将自己的土地、牲畜等入“社”的故事。孙志刚分得“土地和一头牲畜”和将“土地、牲畜等入‘社’”分别发生在哪一运动中?在这两次运动中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图六为唐山启新公司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它发生在哪一运动中?这一运动结束后,生产资料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制度确立】

    材料三 【出现失误】

    材料四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下,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仍然取得了若干重要成就。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核技术、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

    (1)、我国制定了哪一项计划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这一计划的实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可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的严重失误是什么?这次失误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后来犯下的时间更长、危害更重的失误是什么?
    (4)、“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若干重要成就是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呢?请你议一议,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