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二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4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网络时代,不少网友会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这说明了(   )。

    ①美德凭借现代传媒才得以传播

    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④平凡的人生才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其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肯定了(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近年来,“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中国元素”成为好莱坞打开中国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但“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④必须增强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
    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5. 中华文化如同中秋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渗入灵魂、拢在怀抱、噙于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说咱们是诗国,不算溢美。可见(    )
    A、人们总处在被动的文化熏陶中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优秀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D、古诗的传承可以离开特定载体
  • 6.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由此可见(    )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7.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说明(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节日引领着时代的风尚

    ③民族节日展示着本民族文化    

    ④民族节日实现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 8.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以其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精美绝伦的古建筑艺术和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为了(    )
    A、开发:使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B、共享:使人们领略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韵味 C、研究:使世界文化能逐渐融合以实现趋同 D、保护: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 9.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10. 中国已成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期出境游市场出现的许多不文明个案,正在触动国民的耻感神经,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进行了一场质问。出境旅游(    )

    ①能够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    

    ②需要我们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③借助文化渗透削弱别国文化的影响    

    ④反映出我国的文化生产力迅速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11. 一个娱乐会馆,毁掉一座百年古院;一个商业楼盘,毁掉一座百年古庙;一个形象工程,毁掉一座千年古城。这些,不是发生在某一年,而是几乎是每一年;不是在个别地方,而是在许多地方。央视保护文物的公益广告,每天在播,每天都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应加以保护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古迹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

    ④文化古迹的文化价值总是因时而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2. “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3.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注重发展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这不仅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鲜活素材,也为文化新形式、新样态和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厚实的肥沃土壤。上述材料表明(    )
    A、文化引导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渊源 D、推动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16.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消亡的原因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它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而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
    A、文化创新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17.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取材于70年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7天票房破20亿,创造献礼片票房历史新高。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②文艺创作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实践发展    

    ④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一位美国评论家在对中西绘画艺术结合进行评判时曾这样说,当一个在本土文化和传统风格熏陶中成长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与异域文化嫁接在一起时,只有极少数是可行并取得成功的,更多的是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品种,反而退化变质而引发刻意的矫情之作,或离奇的怪诞画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新必须(    )

    ①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博采众长

    ③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9.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下图描述了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20.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21. 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 22.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奉献。下列选项中能够直接体现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是(    )

    ①人心齐,泰山移    

    ②不忘初心,奋发图强

    ③头悬梁,锥刺股    

    ④建强国,谋复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3. 第25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据活动主办方全国妇联统计,过去一年,全国超过3000万青少年通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参与到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来,在阅读和实践活动中交流感受,坚定理想,唱响时代主旋律。之所以开展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决定力量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4.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

    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②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③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5.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内容以文字、花鸟、山水、人物为主,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集中了中国文化精粹。不同题材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与紫砂壶的造型和神韵相统一、融合,才能营造出新的妙趣意境.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紫砂壶畅销世界。这表明(  )

    ①商品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商品的竞争力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内涵依托特定的物质载体呈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6. 中国“锻打”技艺诞生于商周时期,用这项技艺全手工锻打的饕餮纹錾铜板装饰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迎宾大厅,为恢弘的现代建筑添了一抹“中国风”,凸显中国气派。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
    A、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说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在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了文化的国际交流 D、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 27.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队。60多年来,黄河之滨、草原戈壁,城市社区、乡镇广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在内蒙古的广袤土地上,“乌兰牧骑+"综合服务小分队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惠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乌兰牧骑60多年来的坚持表明(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④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8.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9. 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琵琶酥……某90后互联网美食视频博主因拍摄古风乡村生活、传统美食而爆红海内外。有网友评论,“她展现了中华民族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生活的创造精神,唤起了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这种田园诗歌式的短视频走红是因为(    )

    ①现代传媒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

    ③折射了不同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0. 窦娥冤屈得以昭雪,赵氏孤儿最后为家族报仇雪恨……中国传统悲剧作品往往有一个相对圆满的收场,通过展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来褒奖善良、坚强等美德;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常在悲惨的境遇中走向毁灭,哈姆雷特最终被毒剑刺死,奥赛罗听信谗言害死无辜的妻子,因悔恨而自杀……悲壮的美让人心生怜悯和恐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艺术审美没有共同的评价标准

    ②文化的多样性和认识差异是形成不同悲剧观的基础

    ③中西方传统悲剧观的差异根源于社会历史环境不同

    ④不同的悲剧情节和冲突中都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有学者指出,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是选择生硬灌输,“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交流,还是选择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显现着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水平与层次,关乎教育和引导的效果。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与青年学生的需要和利益相契合,才会被其主动和建构性地接受。唯有说到点子上,打动内心,青年学生才会积极接受和认同,进而自觉维护和捍卫。

    在新时代,价值观自信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任务。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我们拥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中国好故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责任担当,也要遵循规律、改革创新。中国好故事的创作和传播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我们既要坚持用好媒体力量,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又要调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业、普通公民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创造性,扎根人民,扎根于生活,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形成人人讲好中国好故事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要求。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的一位老班长曾经给我讲过一段话,他说: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动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周家荣等先进模范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以爱岗敬业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对我国实现伟大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