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4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文化生活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20年4月5日,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网上直播
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29日召开
③《你好,李焕英》全球票房破53亿
④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0.7%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集中展现中国古镇风貌,梳理中国古镇文化传承。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
②文化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认为,请客吃饭一定多点菜,还得点好的,不然丢面子。这往往会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勤俭节约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相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 经济贫困背后往往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又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的桎梏。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D、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同步5. 无论何时,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潜移默化、消极被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决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7.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春节庆祝新春伊始,万物复苏;中秋月圆人网,欢乐和合;七夕祝福有情人,赞美爱情……人们庆祝民族节日,是基于(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民族节日承载着国人的信仰与情怀
③民族节日是只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在管弦乐《春节序曲》的欢快旋律中拉开帷幕。开幕音乐会共演出12个精彩曲目,其中中意民族器乐对话《一样的月光》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和意大利传统乐器曼陀林,寓意中意两国在不同的地域,却在同一片月光下。这反映了(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音乐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两个文明古国在文化上的和合共鸣
④民族文化的发展须植根于外来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古代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与广泛传播。这是基于(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的功能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容易引发国民共鸣
③传统文化要全盘承袭,为我所用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中国戏曲学院创作的京剧《亮相》运用互联网技术,生动体现了“京剧+”的理念,在保留了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的同时,融入了新的科技手段,从舞美灯光等侧面做了当代化的“助攻”,让观众看到京剧不同的气质和模样。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
③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④传统文化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何为“友”?东汉《说文解字》中有“同志为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可理解为志同道合。在当代中国,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体现了( )①继承与发展是不同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依然在影响着社会和个人
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 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了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与网络流行词产生了化学反应。表情包“火”了,甲骨文“活”了,文化红利、经济红利源源不断,这得益于(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3. 文学大家叶圣陶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
②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必须完全反映生活的现实
④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 《二十四史》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资料。这说明史学典籍是( )A、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C、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15. 菜鸭是中华民族很常见的美食原料。但中国各地对菜鸭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如福建的熏鸭、板鸭;南京的盐水鸭、桂花鸭;武汉的周黑鸭;北京烤鸭等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美食。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稳定性 B、包容性 C、区域性 D、民族性16.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7. 中华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其蕴含的巨大包容性可以为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和谐共存提供有益借鉴。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8.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由此可见( )①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各民族文化个性寓于中华文化的共性之中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19. 北斗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精神,“以国为重”是北斗精神的核心价值。这表明( )A、北斗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心骨” B、北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唯一方向 C、北斗精神决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D、北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20. 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深刻阐述中国抗疫主张,为全球抗疫提供中国方案: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变梦想为现实,单凭个人力量战胜病毒毫无可能,只有合作才有出路。中国方案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①梦想精神 ②团结精神 ③奋斗精神 ④创造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 连日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陆续刊发《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系列主题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物质保障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爱国主义的核心,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教材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选用,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这是基于(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可能受商业因素的不良影响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③境外教育与国内中小学教育格格不入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为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③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外来文化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 某校广泛利用校园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融入班队会、升旗仪式、毕业典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进教材、进师生头脑。该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了( )①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定要进行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③将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④正确处理当代中华文化“魂”与“体”的关系,做到文化指导思想多元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5. 国家文化公园通过整合长城、长征、黄河等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①是我国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③为凝聚思想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载体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 2020 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贾彻这一要求,必须( )①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
②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7.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重托,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为此,我们青年学生应该( )①勇担使命,在投身医疗事业中谱赞歌
②衷心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
③坚定信念,为民族复兴提供理论指导
④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 成长为一名精英飞行员和优秀指挥员。进入新时代,郝井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精会神抓备战谋打赢,紧盯对手深研制胜之法,紧跟任务提升指挥素养,紧贴实战培养飞行人才,带领部队出色完成钓鱼岛空中维权、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等重大任务,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作出重要贡献。“时代楷模”郝井文的人生经历(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进一步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③是全体社会成员奉行的道德规范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 某些国家在香港问题上大搞“双重标准”,美化暴力活动,在疫情问题上杜撰事实,否定中国抗疫的成绩,不断输出错误思想,企图转移本国矛盾,唯恐中国不乱。由此警示我们( )①党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一刻也不能放松
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和公信力
③应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积极增强国际影响
④要海纳百川,根据他国要求及时做调整以适应对外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0.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全面继承中华传统道德
②发挥文化的决定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③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④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综合育人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入起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在疫情中,无数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被风吹雨打的人民警察,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正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辛勤的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可这些国家脊梁现实中却远不如娱乐明星活得舒坦,他们的工资更不及那些娱乐明星片酬的千分之一……这些现象冲击着主流价值观,滋长拜金主义倾向,“成为明星”甚至变成一些青少年的普遍愿望。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国家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阐释了“生命至上”理念,号召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青少年为什么需要践行抗疫精神。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带领下,我国中医药积极参与了新冠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中医药在传承、创新方面存在着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和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支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2)、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折射,伟大抗疫精神也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请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写两条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