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 第21、22章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0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我国的空间站可在外太空在轨运行十年以上,空间站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大面积的可展收柔性电池板。为我们的航天员在空间站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电池板主要的能量转化是( )A、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 下列有关材料、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是用超导材料制成的 B、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水是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核电站一旦发生泄漏,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3. 关于核能和太阳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爆炸的 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和核能均属于一次能源4.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导航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5.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核能 D、天然气6. 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核电站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C、手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D、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7. 智能手机的使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智能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B、在真空中,智能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无法传播 C、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8. 2019年4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 紫外线 B、电磁波 C、次声波 D、超声波9. 关于材料、信息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用来制作光纤的材料属于绝缘体 B、卫星通信主要依靠微波传递信号的,必须用六颗同步卫星才能实现全球通信 C、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 D、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氢能都属于新能源10. 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对能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 100%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但能量的总量会不变11. 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 C、核废料可以随意处置 D、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12. 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实现北斗导航系统全球覆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北斗导航系统中卫星间的信息传递采用光纤传送 C、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D、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3. 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大致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外线属于可见光 B、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C、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低 D、可见光与γ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14.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制成的物体其强度和硬度会大大提高 B、卫星通讯、互联网都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C、在通常情况下,铜、铅笔芯和纯净水都属于导体 D、煤、石油、干电池、食物中贮存的能量是化学能
二、填空题
-
15.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浪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将海浪具有的能量充分利用,将会节省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资源。海浪具有能量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自动照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是一种光敏电阻,它是由材料制成的(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16. 如图所示的红外线测温枪。使用时不与人体接触,枪口对准人体额头或手腕,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红外线属于(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人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越短,辐射的红外线频率越(选填“高”或“低”),测温枪显示的温度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