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 2. 据统计,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公民人数在2.5万人至3万人之间,当时雅典总人口为25万人至30万人,其中奴隶约8万人,2.5万人为外邦人。这可以用于论证( )
    A、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B、雅典开启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C、城邦经济衰落的必然性 D、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 3. “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海,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4.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 5.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 6. 下列古代非洲国家与其所在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北非——津巴布韦 B、东非——桑海 C、南非——阿克苏姆王国 D、西非——加纳
  • 7. 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
    A、文艺复兴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 C、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D、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
  • 8.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因涉及欧洲非洲美洲三地。且主要的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程,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 B、三角贸易的动因之一是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C、在归程,欧洲商人把黑人奴隶运到欧洲,成为欧洲重要的劳动力资源 D、欧洲从三角贸易中获得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9.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    )
    A、荷兰成为商业殖民帝国 B、商品输出成为当时主要殖民手段 C、欧洲商业革命迅速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 10. 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 11. 17~18世纪中期,欧洲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等经常出入王宫,新的剧本也往往在宫中首演。但自18世纪中期起,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具有自由主义气氛的沙龙里。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城市文化的兴起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13. 有学者评论说,英国革命创造的法律制度,虽已初步搭好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大体框架,但是这个框架的严重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它太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评论者的主要依据应是(    )
    A、国王仍掌握着行政实权 B、分权制衡机制仍不完备 C、参政权受财产资格限制 D、议会的立法权有名无实
  • 14. 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    )
    A、  生产关系经历变革 B、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D、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
  • 15. 下表为1871、1891、1911和1931年部分国家钢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其中,乙国是(    )

          国

    年份  家

    1871

    7.4

    25.1

    8.6

    34

    1891

    396.7

    235.2

    76

    320.8

    1911

    2405.6

    1501.9

    383.7

    656.6

    1931

    2636.2

    826.9

    781.6

    528.6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 16. 1846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200年的《航海条例》,1846~1849年,国会还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的实施(    )
    A、  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B、促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C、使英国形成“日不落帝国 D、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17. 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18.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870年时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是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德国这些成就的取得(    )
    A、改变了西欧政治格局 B、萌发了军国主义思潮 C、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 D、得益于科学成果应用
  • 19.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与之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 20. 早期的欧洲工人们不能把机器同使用机器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区分开来,他们的斗争往往表现为焚烧工厂,捣毁机器,殴打工厂主,要求更多的经济待遇。但是在1832年之后,部分工人逐渐认识到只要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统治,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待遇的,必须采用有效的斗争推翻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变化(    )
    A、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深受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 C、表明工人主体意识觉醒 D、使欧洲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 21. 巴黎公社成立时期,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谈者,而是劳动的人,真正来自人民的人”。材料中的“破天荒”指的是(    )
    A、巴黎公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C、无产阶级首倡公仆意识和精神 D、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22. “对德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与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群众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卖国行为的不满,工人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朦胧向往——这一切便是推动巴黎人民举行革命的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 23. 如果没有拿破仑的干预,或许直到19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仍继续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材料认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爆发(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 24. 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其中的代表(    )

    ①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②伊朗的立宪革命

    ③中国的辛亥革命                     
    ④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5.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柏林会议( )
    A、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B、加剧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 C、说明非洲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 D、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
  • 26. 一战后,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工农业损失严重;德国战败,陷入经济困境。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发展。材料反映了一战(    )
    A、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动摇了欧洲的经济优势地位 C、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D、彻底瓦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 27.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 28. 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③ 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9.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 30.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A、自由放任政策带来恶果 B、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D、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三: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