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历史1月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0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天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此时的“天下”并不包括蛮夷戎狄所构成的“四海”。至战国时,孟子提出“以夏变夷”,“天下”亦将“四海”纳入其中。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华夏认同观念有所发展 B、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C、周天子的权力不断增强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2.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通常会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式农具、总结生产经验等;大量自耕农破产后亦会投奔田庄。这体现出( )A、政局动荡促进了田庄发展 B、小农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C、田庄成为中央集权的威胁 D、田庄具有一定的进步性3. 杜佑在《通典·选举六》中指出:“我开元天宝之中,一岁贡举凡有数千,而门资、武功、艺术、胥吏,众名杂目,百户千途,入为仕者,又不可胜记。”这主要说明了唐代( )A、科举制成为正式选官制度 B、选官途径的多元化 C、门第观念仍有较大的影响 D、官员素质参差不齐4. 元朝统治者在路、府、州、县除了按常规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还在各级政府外另设一官职一达鲁 花赤,代表中央督察地方行政,并规定达鲁花赤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 )A、表现了对汉族官僚的防备心态 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5. 明朝以前,文人售画名为人所不齿.到了明朝唐寅宣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伐”;清朝郑板桥也公开说:“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这反映了当时( )A、文化消费成为社会消费主流 B、绘画风格发生巨变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念 D、文人社会地位较低6. 《湘国图志》刚刚问世,即遭到许多守旧大臣的谩骂,以致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这反映了当时( )A、精英阶层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B、新思想传播受传统观念掣肘 C、统治阶级固守天朝上国思想 D、崇洋媚外行径为社会所不容7. 据《清末中国民族工业厂矿数及资本统计表》的数据可知,1872—1895年间,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的资本额占总资本之64.56%, 商办企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但到1896—1911年,商办占57.88%,官办或官商合办只占21.44%,中外合办则增为20.68%。这一变化( )A、说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B、源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导改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D、扩大了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8. 表1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部分土地政策( )
时间
文件或会议
土地政策
1927年11月
《仲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
一切私有土地归劳动平民所公有
1928年底
《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年
《兴国县土地法》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
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
不禁止农民买卖土地
A、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B、旨在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C、打击农民的生产热情 D、纠正土地政策的右倾错误9. 从1950年11月开始,《人民日报》运用资料、漫画、专刊等,针对民众的“恐美”“崇美”“亲美”心态,向民众进行“仇美”“鄙美”“蔑美”的大规模宣传教育。这一做法旨在( )A、为抗美援朝进行社会动员 B、与美国争夺国际舆论优势 C、为开展三大改造积极造势 D、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10. 1978年5月,中央组织考察组赴港澳进行调查并提出,把宝安、珠海作为出口基地,逐步建成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获得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这反映出( )A、改革开放的决策得到落实 B、经济特区的设想有了雏形 C、农村改革推动了对外开放 D、港澳建设经验被广泛接受11.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前377年)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 B、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 C、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 D、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12. 有研究认为,在16、17 世纪的殖民扩张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半封建制的国家,更多地带有中世纪的色彩;英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国家,更多地代表17世纪以来的现代世界。这种差异( )A、可用来探究拉美地区落后的原因 B、根源在于开辟新航路的先后 C、阻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随工业革命开展逐渐被消除13. 1873年,君主派占多数的国民议会选举带有波旁王朝政治倾向的麦克马洪为法国总统,任期为1873-1879 年,1876 年麦克马洪宣布有共和倾向的西蒙内阁辞职。这可以反映法国( )A、民主共和制尚未确立 B、1875年宪法的成效有限 C、政治斗争的错综复杂 D、封建势力主导政治局势14. 从1958年起,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15. 表2国家
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时间
南斯拉夫
1966
波兰
1967
罗马尼亚
1971
匈牙利
1973
表2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 B、“滞胀”改变世界的经贸关系 C、冷战的经济对抗逐渐消解 D、东西方经济关系有所缓和16. 图1为西方绘画作品《记忆的永恒》,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强化微妙的色彩变化 B、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C、具有批判现实的风格 D、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
——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无论学术界、思想界还是政治界,都极力强调文化要民族化或中国化,从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文化“中国化”思潮。钱穆为此提出,要实现文化复兴,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奋起直追,尽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努力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使自己以“安”为终极理想的传统农业文化之精神斫丧或戕伐了。
——摘编自左玉河《特殊性和优越性:钱穆的战时文化民族主义情结》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简述20世纪30年代文化“中国化”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18. 水是一切文明的基础,体现文明进步的城市、健康卫生与工业,无不和人类掌控水资源的能力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水在罗马帝国扩张和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伴随帝国的扩张,罗马修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城市供水系统,以此来巩固对所占领土地的治理。罗马帝国还通过水推行罗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修建了许多大型公共浴场及冲水厕所等设施。统治者认为沐浴不仅能让军队更有战斗力,也能够使领土上的“蛮族”变得文明起来。这些设施由国家统一规划、大多由军队建设,更彰显了国家的实力。
——摘编自郑晓云《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构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到1830年,英格兰大工业城市的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19世纪以来信奉自由放任的英国人对泰晤士河的治理面临地方主义、企业和民众不配合、科学水平不足、管理分散、法律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持续污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先后制定了《污染控制法》 等法律。成立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协调各个部门及公众的合作关系。至1955年共兴建了190多个小型污水处理厂,并进行技术改造与合并。不仅如此,英国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整治泰晤士河,前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水质最好的河流。
——摘编自梅雪芹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水文明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泰晤士河持续污染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泰晤士河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就水文明构建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空间观念是时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总的特点。
图2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活动地点简明示意图。提取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地理空间发展,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984年10月以后,党和国家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继续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重点。在劳动制度改革方面,针对以“固定工”制度为特征的“铁饭碗”现象,开始进行根本性的内容是:国营企业凡新招职工必须在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取消“子女顶替”和从内部招收职工子女的做法;新招职工与企业按照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违纪职工,经教育和行政处分无效后,企业可按有关规定辞退。同时实行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和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杨忠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劳动制度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2)、简析20世纪80年代劳动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1968-1974),美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他上台后即计划“体面地”从越南撤军。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化”计划,建立一支能够逐渐替代美军作战的南越部队;另一方面,从1969年1月25日起,美国同南越、北越、南越民族解放阵线举行多轮四方会谈,寻求谈判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不断小规模地撤军,到1972年5月, 驻越美军已经减少到6.9万人。同时也对北越进行狂轰滥炸,并将战火蔓延到柬埔寨和老挝。这一行径激起了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抗议活动。在北越同意了重开谈判后,尼克松决定暂停轰炸。
1973年1月27日,参加巴黎会谈的美国、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标志着长达十几年的美国侵越战争结束。
——摘编自赵学功《略论尼克松政府的越南战争政策》
(1)、简析尼克松从越南撤军的背景。(2)、概括尼克松在越南撤军的步骤。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屈大均(1630-1696年) ,广东番禺县人,师从南粤大儒陈邦彦,曾游历荆、楚、吴、越、秦、晋等地,广泛结识顾炎武等中原名流学者。他倡导“以诗为史”,以史学眼光进行诗歌创作,创作出《垄土行》《民谣》《蛋户》等现实主义诗篇,赋予了岭南诗派强大的生命力。他对岭南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整理,选编整辑《广东文选》《广东文集》等著作,保存了岭南的文化精华和珍贵史料。屈大均的史学著作也相当丰富,主要代表作有《广东新语》和《皇明四朝成仁录》。其中《广 东新语》记载了广东政治、经济、民生、天文地理、风俗商贸、海外贸易等内容。屈大均治学务本求实,注重本土的国计民生,把发展乡邦文化和发展地方经济相互结合,成为他治学的最大特色,对整个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冼剑民 关汉华《试论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杰出贡献》等
(1)、概述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贡献。(2)、简述屈大均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