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近3年中考+1年模拟分类汇编:光现象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0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 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 C、彩虹——光沿直线传播 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2.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A、
B、
C、
D、
3.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播传播原理的是( )A、
钢笔“折”了
B、
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C、
放大镜使光会聚
D、
手影表演
4. 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5. 2020年6月21日上演了日环食的重磅天象。下列与“影”相关现象所涉及的原理和日环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手影
B、
水中倒影
C、
幻灯机投影
D、
杯弓蛇影
6. 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 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7. 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折射形成的是( )A、
井底之蛙
B、
空中彩虹
C、
水中倒影
D、
古代女子照铜镜
8.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的影子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断了
C、
景物在镜中的像
D、
七星岩在水中的倒影
9. 如图所示,小明想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玻璃板;②厚为8mm的玻璃板;③直尺;④光屏;⑤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B;⑥白纸。小明选用了正确的实验器材,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小明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厚为8mm的玻璃板较好 B、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就变大 C、当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棋子B,在此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棋子A的像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也能够看到后面的棋子B10.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B、手影、小孔成像、杯弓蛇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D、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11. 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
12. 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选填“实”或“虚”)像.
13.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 像的大小(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5. 小梦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经过5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 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16. 人们在探索太阳光过程中,发现有些光是人眼无法直接觉察的,这些光称为不可见光,其中能使被照物体发热明显,具有强的热效应;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的缘故;小区汽车的出入口处经常立有一块镜,可以让司机看到周围的情况。17. 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检测视力,视力表镜中的像是一个像(选填“实”或“虚”),这是根据光的原理形成的,图中人的眼睛与镜中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为m。
三、作图题
-
18. 如图所示,一束由A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O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
1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为了让实验所得的像更清晰,应选择较(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2)、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桌面。然后只点燃蜡烛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实验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20. 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4)、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5)、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21. 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选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①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平铺的一张大白纸上,玻璃板应水平桌面放置;
②选取外形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