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历年中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中国的经济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22-03-0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我国京、鲁、苏、粤4省市的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丁表示的省市分别是(   )
    A、鲁、苏 B、京、粤 C、京、苏 D、鲁、粤
    (2)、关于四省市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人均粮食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农业技术水平低 B、乙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适合发展种植业 C、乙和丙的人均粮食、人均耕地相近,主要粮食作物相同 D、丁的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因为其人口少
  • 2.     如图为我国某高铁线路简图,该高铁全长2252公里,是目前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高铁沿途没有经过的省会城市是(   )
    A、南昌 B、长沙 C、武汉 D、贵阳
    (2)、图中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雪峰山 D、秦岭
    (3)、该高铁的名称是(   )
    A、沪昆高铁 B、贵昆高铁 C、京广高铁 D、沪蓉高铁
  • 3.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下面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适合“送货上门”(   )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运
  • 4. “清江鱼”是宜昌市民喜爱的一道菜肴,宜昌下属的宜都市是其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宜都市出台相关政策,全面禁止清江流域网箱养鱼,并全部拆除了近86.4 7万平方米的网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000千克清江活鱼从宜都市运到宜昌市城区,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河运
    (2)、宜都市全面禁止网箱养鱼的主要原因是(   )
    A、网箱养鱼产量过高,造成清江鱼供大于求 B、治理因网箱养鱼造成的清江水质富营养化 C、农民因网箱养鱼大量亏损 D、网箱养鱼严重影响了清江河道的航运
  • 5.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
    A、四川盆地──渔业 B、大兴安岭──林业 C、青藏高原──种植业 D、华北平原──畜牧业
  •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B、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西北地区是我国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D、青藏地区是我国的畜牧业和绿洲农业区
  • 7.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读运输价格和运物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图2),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见的运输方式有:空运、水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 B、从图中以看出,若距离大于55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水运 C、P代表的运输方式为公路,Q代表的运输方式是铁路 D、500吨大米从武汉运送到上海,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P代表的运输方式
  • 8.

    读我国两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制约甲乙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A、水资源缺乏 B、产业结构单一 C、设备陈旧老化 D、能源、矿产资源短缺
    (2)、下列关于乙工业基地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靠近港澳,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 

    ②多台胞,便于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③广州、珠海、深圳为其工业中心,以轻工业为主 

    ④京广、京九线经过,水陆交通便利

    ⑤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 9. 读我国某区域图(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由西南流向东北的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塔里木河 D、黑龙江
    (2)、关于此区域的地理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农业区为灌溉农业区 B、甲地农业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C、丙侧山脉是防止沙漠东扩的天然屏障 D、乙地与丙地相比,乙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水源不足
  • 10. 关于下图中铁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图中的铁路枢纽都是省级行政中心 B、由沈阳至武汉便捷的铁路线,要通过图②④中的纵向铁路干线 C、①②③④四地中,从①处乘火车去贵州最远 D、①③位于南方地区,②④位于北方地区
  • 11.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B、沙漠地区蒸发量大 C、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河水农业污染严重
    (2)、推测阴山山脉以北地区农业部门主要为(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 12. 我国形成“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 13. 下列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在横断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非常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B、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D、我的家乡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 14.     2017年,西成高铁(西安-成都)建成通车,全长625千米,途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千年蜀道进入了高铁时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乘坐飞机相比,西成高铁的优势是(   )

    ①速度更快②耗时更短③受天气影响更小④准点率更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西成高铁的开通,加强了沿线地区地域文化和资源的融合,有关这条高铁说法正确的是(   )
    A、桂林山水的秀美和兵马俑的气势恢宏让人印象深刻 B、降低了沿线各城市和站点的土地、房地产价格 C、高铁施工难度大,跨越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崎岖 D、加强了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3)、西成高铁甲段线路总长135公里,隧道里程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其主要原因是该路段(   )
    A、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 B、保护野生动物 C、河流湖泊密集 D、较少占用耕地

二、综合题

  • 1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谷),河流D的大致流向是
    (2)、某户外活动小队欲选择BA,CA两条线路中较陡峭的线路登山,他们应该选线路。AC两点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千米。
    (3)、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本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发现大量野生杜鹃花,而且年代久远。A地海拔米,一般说来A地杜鹃花开的时间比B地 (早、晚),请简要解释原因
    (4)、本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布情况最可能是甲、乙两图中的图;据此推断该地气候类型是 , 其气候特征是

    (5)、本地区M地(圆圈所在范围)相对贫穷,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假如你作为地理实践小组成员,请给当地村民设计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 16.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梦和世界梦的交汇桥梁,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长征。阅读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要求填写:字母A所在大洲的地势特点:;字母B所指示的海湾:

    (2)、“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指从中国出发,经中亚、西亚俄罗斯到达欧洲;它最初是运销中国出产的而闻名于世。某考察团从西安到杜伊斯堡看到自然景观的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3)、“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某同学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设计成如下简图。请你帮助完成。

    中国沿海港口←→太平洋←→洋←→阿拉伯海←→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欧洲西部

    (4)、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气候;该区被称为欧洲大陆“十字路口“的国家是

    (5)、多年来,B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请列举两条。

  • 17. 如图是我国某铁路路线部分路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铁路线名称是
    (2)、图中乙省是 , 简称
    (3)、图中区域从温度带的划分看,属于带;从干湿地区的划分看,属于区;从气候类型看,属于气候。耕地类型主要是 , 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熟制为
  • 18. 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工业发展不均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2)、写出图中工业基地的名称:

    (3)、连接乙工业基地和丙工业基地的铁路干线是;有10万吨钢材要从甲工业基地运往丁工业基地,如果选择最廉价的运输方式,应选择运输。
    (4)、读左图,写出丙工业区主要的工业中心有
    (5)、读右图,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 19. 中国的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读“我国棉花集中产区示意图及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确定甲、乙两个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甲区域气候干旱的原因是
    (2)、在图中甲区域,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 , 其种植棉花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3)、在图中乙区域,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北京等城市的棉纺织工业发达,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4)、在图中乙区域,春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从长远来看,解决春旱的措施是
  • 20.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工业基地中,能实现江海联运且优势最明显的是。(代号和名称)
    (2)、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甲工业基地逐步衰落。为此,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从图中可看出,甲工业基地发展的资源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3)、在下列振兴该工业基地的举措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关停所有传统老工业 C、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 D、对传统老工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4)、一批物资从辽宁省A城运往广州,依次经过的(最便捷)铁路干线是(填数码和名称);本次运输路线在(填铁路枢纽城市)与陇海铁路干线交汇。
  • 21.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为山地,B为丘陵,C为河岸平坦地形区,D为水电站。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请合理安排该地的农业生产。

    (1)、选择A,B,C,D填空:

    ①地形陡峭,适宜发展林业的地方是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大棚蔬菜种植的地方是

    ③适宜栽植果树的地方是

    ④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

    (2)、若种植果树可以种植(柑橘、苹果);若种植油料作物,可以种植(大豆、油菜)。
    (3)、如果在A处开荒种地,你认为(合理、不合理)请说出理由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水电站D水量丰富的时期一般出现在季。
    (5)、汇入该水电站的河流是(内、外)流河、冬季不结冰。

三、图文分析题

  • 2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充分认识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城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

    材料二我国中部城市群分布图。

    (1)、图中A城市群所在省的简称是 , 连接A、B、C三大城市群的铁路干线是
    (2)、甲地区的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的功能有等。
    (3)、B、C两大城市群所在省湖泊众多,但近年来湖泊面积大幅减少,带来的主要危害有
    (4)、近年来,甲地区与B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更高,其原因是 。甲地区的城市受地形条件限制,地域空间狭小,为了拓展城市空间,纷纷开展推山造城活动,受此活动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是 (写出两种)。
  •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每年6月到9月相对温暖少风,是冬虫夏草,雪莲花等珍贵野生药材的收获期,同时也是旅游旺季。西藏的那曲每年8月初举行5-15天不等的赛马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材料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大豆和油菜主产区”分布示意略图。

    (1)、《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南北朝时期民歌描写的地理区域是地区(填图中序号),其自然环境特征为 , 主要农业部门是
    (2)、图中两种油料作物主产区,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是主产区,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 , 耕作制度为
    (3)、请简述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至少答两点)
    (4)、说明那曲赛马节选择八月举办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柬埔寨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仅允许香米出口。中国进口稻米,主要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所以对基本口粮的保障完全不必担心。下图为我国“粳米、袁米、籼米的著名产地(左图)及两地气候资料图(右图)”。

    (1)、上图中三种大米著名产地均位于(干湿状况)地区,该区域农业生产部门以业为主。
    (2)、图中(a/b)类气候适宜粳稻的生长,因此粳稻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五常是粳稻著名产地,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品质优良,“天价”“掺假”等市场乱象频遭曝光。试分析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3)、我国粮食需求量大,但人均耕地资源有限,近年,科学家借助力量培育出能在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水稻。进一步保障了我国安全。
    (4)、在南、北方地区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充分考虑了各自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符合的农业生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