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2 文言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8 类型:二轮复习

一、真题演练

  • 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景山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注释】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人                    唱:称道,赞扬。 B、某尝景山好称学韩杜笔      病:批评,不满。 C、君子皆不也                由:遵循,遵从。 D、其所不至                恨:遗憾,后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道者多矣            移其栗河内 B、委乎天特用者也         惜其用武不终也 C、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其翼垂天之云 D、道所怀                  作《师说》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道”是“文”的银本,“文”是“道”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 B、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 C、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 D、本文采用逐层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虽 谆 谆 其 词 非 求 胜 于 景 山 盖 陈 己 之 所 守 抑 未 知 景 山 以 为 非 是 也 诚 以 为 非 是 幸 亦 语 焉 襄 不 敢 惮 烦 于 屡 告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话。

    ①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②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

  • 2. (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①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
  • 3.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 , 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 , 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诚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⑵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 4.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 , 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 , 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

    (5)、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 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陸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者,陸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 , 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惯。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

    ②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芷堂记

    ①吾同姓自昭居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术,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有羡焉欲得之者,其家尊曰:“吾父所植也"。问自昭,曰:“吾祖所植也。”无不恻然已,惘然去。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 , 矧是美植。睨者不至,至者不取,亦若有守之者。问何道,自昭曰:“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亦无与竞也。”

    ②其所以培壅而寿,自昭曰:“自吾见吾父未尝溉,溉亦无所受,根而已。片蓬蔽日,雪霜亦于是,其得于天者狭。今其叶可二尺,而花之层出者拔其萃以长,比他植最早, 又后衰。吾与之生长,更世大变,以及乎此,愿有以记之也。”

    ③盖自何山百里求予记于荒林之下。噫!吾城居人也,往年辟一室号“问不知”,有方外道人养盆芷廿年,舁以好我,岁再花而予迁,迁而避于方山之下。它日过吾居,未焚,有马于庭方龁是根以饱,予闵然三叹,赋之去。彼其芳也与予同,又养于方外不为浅,然一入吾室,曾不能芘其足。今君之穷也三世而芳如昨,虽睠焉爱之,而不溉不修,自然而已,不迁不吝,亦自然而已,此其有数存乎?意者亦君之祖德有以阴种之也。昔之知数者于一花、一叶、一饮食 而占其盛衰,况大寒大暑,大兵大乱,三世五十年之久,无所蔽赖,无敢爱,无敢害。王之槐,魏之紫,方、陈之荔,或更代易姓,为人所感叹,而君之芷亦异于是。诗书容膝,子孙绕前,花时对客,墙沽老瓦,近而抚之目睫。旧庐旧邑,不见乔木,此何生在上而芬犹未沫,兢兢焉不出户庭,若得于夭者,侥幸至足,此其足恃以久也,而岂独此芷之为验哉!予于是愧君矣。

    ④虽然,有患是花也,五十年岁于市如隐,今君之号芷堂也始著,则后之求君者必于芷,求芷者必于君,君得无累是芷乎?夫予之芷已若芷矣,又为君记之,虽君不累,得无予累之乎?君曰:“吾惟惧兹芳之易朽,以及此也。"则为约曰:吾为君记耳,藏于君,藏于君子孙,君之芷五十年矣,又五十年乃出之。

    注:本文作于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刘辰翁经历宋末兵荒马乱,入元不仕,隐居以终。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2)、对第①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宁 B、人们纷纷加强自家防护 C、许多珍贵草木毁于战乱 D、恰可趁机抬高美芷身价
    (3)、分析刘自昭请作者为芷作记的原因。
    (4)、第③段写了作者自家的芷,请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夏忠靖公传

    ①公讳原吉,字维喆。十三丧父,贫甚,教里塾以资养。以诗领乡荐,升国子生,例入禁庑书诰勅。太祖幸书所,见公字格方正,特赐绯衣一袭。复遣人察诸生所为,独公端坐正书,竟日色不惰。上以原吉端厚,特实授户部主事。

    ②太宗登基,以公旧臣负重望,迁左侍郎,公辞疾,不许。寻进尚书。凡贡赋役法悉命详定。公酌古今,为经久计,其所议多从厚,曰:“不可使后难继,困吾民也”。

    ③永乐初两浙大水,国用告乏,命公往治。至则奏罢民妨政数十事,诹访耆宿,相度地势,疏河导渠,修筑堤堰,俾水归于海。又奏发廩粟三十余万石,所活不可胜计。乃分给牛种,督之耕种,民忘其饥。有干泽者奏水退田淤,宜召民佃耕以足国用。公得报,数曰:“民疲极矣, 可重役乎? ”亟奏云:“水不胜戽①,矧已后时,劳且无益。”事始寝。吴人至今怀之。

    ④永乐七年,兼掌刑部,有二指挥冒支官粮,上欲斩之。公曰:“罪自有律,若真盗者,何以加诸?”乃止。尝从皇太孙周行乡落,取民间虀黍以进,曰:“愿知此味。”召见乡老令陈风俗赐老给孤表著节义民皆感叹。

    ⑤公弟原启至京,上召见,赐酒馔。濒归。遣人送之,见舟中惟米二石,问公曰:“卿弟贫,少赠之? ”公对曰:“臣所遗俸赀已寄之,无以为赠。”

    ⑥宣德五年,卒。谥忠靖。

    注:①戽:汲水工具,此指向淤田灌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至则奏罢民妨政数十事(

    少赠之(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相地势(

    A.辅助 B.治理 C.互相 D.观察

    奏云(

    A.突然 B.立即 C.仓促 D.不久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酌古今,为经久计,其所议多从厚,曰:“不可使后难继,困吾民也”。

    (4)、为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

    召见乡老令陈风俗赐老给孤表著节义民皆感叹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夏公反对“召民佃耕”的理由。
    (6)、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处夏原吉故居,房屋楹柱上悬挂一副对联,辞曰:

    独端坐正书,诸生无此

    定罪,皇帝从其循规。

    其中有四个字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了,请你根据本文第①段和第④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

二、模拟训练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放旷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 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 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 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②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

    (5)、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
  • 9.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1)、请解释“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与曾子思想的相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为枢密使。杨察,晏婿也,时制诰,避亲,勾当三班院。察之弟寘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寘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晏公明日入对,见寘之赋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察密以报寘。而寘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 , 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即王荆公卷子。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寘可矣。”复第一人为第四人。寘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荆公遂于杨寘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 , 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又曰:“休沐日相邀一饭。”荆公唯唯。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比往时,待遇极至。饭罢,又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荆公但微应之,遂散。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为敌,不能保其终。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

    【注释】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②勾当:做事情。③卫子:驴的别称。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诰    知:掌管 B、上不曰    怿:高兴 C、饭罢,又坐     延:请 D、何其也卑:卑劣
    (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勾当三班院于:在 B、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 C、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 D、人人与为敌    之:他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负魁天下望

    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 B、察密以报寘

    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寘 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

    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 D、不知敢言否?

    不知你敢不敢说?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B、王珪、韩绛二人,因为都属于现任官员,按照旧例,是不能获得状元这个名位的。 C、晏殊、王安石同乡,王乡誉好有才华,晏殊预料他将有所作为,因而特别器重他。 D、对晏殊的郑重规诫,王安石开始并不重视,到最后也不明白晏殊这句话的道理。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比往时,待遇极至。

    (6)、晏殊规劝王安石“能容于物,物亦容焉”,意思是说能宽容别人,才能被别人接纳。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梁书·李密传》)

    【三】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冑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节选自《梁书·孝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B、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C、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D、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古代的丧服。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服阙”,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阙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为第二种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命运坎坷。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李密富有才华。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 D、庾黔娄仕途不顺。庾黔娄为官清廉,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长师胡宏,宏称之曰:“圣门有人矣。”以荫补官,浚起谪籍,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拭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浚去位,汤思退用事,遂罢兵讲和。金人乘间纵兵入淮甸,庙堂犹主和议,至敕诸将无得辄称兵。时浚已没,栻营葬甫毕,即拜疏誓不言和。疏入不报。久之,刘珙荐于上,明年,召为吏部侍郎。时宰方谓敌势衰弱可图,栻曰:“臣窃见比年诸道多水早,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正使彼实可图,臣惧我之未足以图彼也。”上为默然久之。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改知江陵府,安抚本路。郡濒边屯,栻以礼遇诸将,得其欢心,又加恤士伍,勉以忠义,有功辄补官,士咸感奋。并淮奸民出塞为盗者,捕得数人,有北方亡奴亦在盗中。拭命斩之以徇于境,而缚其亡奴归之。拭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栻为人勇于从义,秋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节选自《宋史·张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B、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C、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D、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堂,指太庙的明堂,也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是指宋朝朝廷。 B、吏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文武官员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等。 C、赐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事迹来进行褒贬评定,并给予称号。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在主要祭祀对象外设置关联密切的次要祭祀对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栻聪颖早成,深受时人赏识。老师胡宏称赞他是圣贤的传人,张浚的部下认可他的谋划能力,孝宗也十分欣赏他的言论。 B、张栻立场鲜明,又能审度势。金兵入侵淮甸时,他反对和议;宰相认为敌势衰弱可进攻时,他又分析形势认为并非良机。 C、张栻扫除积弊,治事赏罚分明。他革除买马一事存在的弊端;又礼待诸将加恤士兵,补官有功之人,同时斩杀北方的逃奴。 D、张栻崇尚道义,赢得传世口碑。他勇于从义,去世前还劝谏皇上要秉持公理;生前深受当世赞颂,死后也为后世纪念景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窃见比年诸道多水旱,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

    ②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

  •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浇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选自《王安石集》,崇文书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B、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C、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D、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号:是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始于秦代,唐代时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可做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如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中“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中的“宗庙”即指后者。 C、逸豫:这里的“逸豫”是指大臣们胆怯、无所事事,与“逸豫可以亡身”中的意思不同。 D、书:指《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儒家六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君主进言,不乏溢美之词。作者先赞颂“陛下”谦恭节俭、聪明智慧,民风淳朴,但接着指出国家财力不足,因而才急需改革。 B、文章引用《书》中的句子,形象地说明变法会引起短时间的不适,劝谏皇帝不要因为遇到一些阻碍就停止改革。 C、这是一篇议论“时政”的奏章,但作者先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紧紧抓住影响时政的关键人物——“人主”的态度展开论述。 D、正文的一、二段先论古,意在为直言进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第三段开始,笔锋一转,由古而今,切入正题,议论时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②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

    (5)、王安石急于向皇帝“上时政疏”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 , 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鼉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于廷。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B、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C、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D、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武帝时,《诗》《书》《礼》《乐》《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 B、休沐,指古代官员的例假。汉朝律令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代则每十日一休假,称为旬假,又日旬休。 C、学校,不同朝代称呼不同,夏代称“校”,殷商时代称“庠”,周代称“序”,先秦学校则有国学和乡学之分。 D、中黄门,汉宦者名,秩比百石,后增至比三百石。又有中黄门冗从,平常担任宿卫,皇帝出行时则骑马随从。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均勤奋好学,喜欢读经书。早年常利用休沐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 B、宋均为官有方,被百姓爱戴。他任地方官颇有治绩;因故免官,百姓作歌颂扬他,并诣阙乞还。 C、宋均正直敢言,能执义不屈。他曾遭到众疑,但毫不畏惧,在朝堂上厉声斥责官员,守志不移。 D、宋均贤能有才,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辞,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还想委以重任。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

    ②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

    (5)、宋均敢于打破旧俗和现法,以民为本。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具体做法。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 , 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 , 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 , 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之,所至整肃。

    (节选自《宋书•谢德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B、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C、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阁门祗候:官名;唐制,中书省所隶通事舍人抽赴阁门供职,称阁门祗候。 B、西夏: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因其在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 C、便殿:为正殿以外的别殿,是供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异于位置在中央的正殿。 D、汴河:是泗水的一条重要支流,经开封后流入商丘,又往东北流入山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德权做事干练。筹建咸阳浮桥,他采用河中铁牛系以竹绳的办法,以绝后患;任职京城仓草场时,他改善储存条件,使草料不会因受潮而腐烂。 B、谢德权不辱使命。宜州的蛮人发生叛乱,他奉朝廷使命协同陈尧叟前去处理,并且单人独骑深入蛮人境内,向他们宣布朝廷的旨意,蛮人都能服从命令。 C、谢德权不畏权贵。京城街巷狭窄,朝廷命令他拓宽,他首先拆除权贵的府邸,使得权贵们联名上书要求停止此举,可他面见了皇上,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D、谢德权坚持己见。有人控告执政大臣和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谋反,他受命监督审问,后查无实据,回复皇上时,有人提议追捕执政大臣,他坚决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

    ②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之,所至整肃。

  •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注)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B、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C、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D、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中国古代官职兼任的一种说法,多为以高等职位兼任低等职位,如知州兼任观察使。 B、废朝,中国古代重要大臣去世后,皇帝为表哀悼之情,暂时停止朝会,时间有长有短。 C、侍中,中国古代官职名,唐时为门下省长官,相当于宰相,宋时沿用,但很少授予。 D、申,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亦称哺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保裔出身将门,满门忠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且都亡于阵中,他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阵亡。 B、康保裔作战勇猛,不畏牺牲。在被契丹军队围困后,部下将领劝他更换甲衣,骑快马突围,但被他拒绝了,最后英勇战死。 C、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踌躇满志搭弓射箭,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D、康保裔以身赴难,感人至深。他战死后,皇上非常痛心,给他的儿子封了官。李重贵虽有战功,也不忍向皇上请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②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5)、康保裔的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
  •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留侯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穀 , 道引轻身。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改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文本二

    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韩,为韩报仇。”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岂尝逆亿信之必夷、越之必醢,而厪以全身哉!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忮。

    呜呼!惟其诚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B、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C、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D、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户,三万户侯的简称,侯,食邑万户以上,称“万户侯”,三万户侯即食邑三万户,本文的“留侯”即封地在留县的侯爵。 B、辟穀,即辟谷,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又称却谷、去谷等,源自方仙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或在一定时间内断食。 C、司马温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与《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 D、履虎尾,古代《易经》中的卦辞,“履虎尾,不咥人”,踩着虎尾巴,老虎要咬人,主凶。后来人们常用整个典故形容身临险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忘故国,刺杀报仇。张良家族多人在韩国做丞相 ,后来韩国被秦国灭,张良不惜家财为韩国报仇,行刺秦始皇。 B、足智多谋,目光长远。刘邦初入秦宫不出,樊哙多次劝告无效,张良以秦因奢而亡作比,循循善诱,刘邦最终退出秦宫。 C、知足常乐,远离小人。在群臣争功时,张良不当“三万户”而选择“留侯”;丢却人世功名利禄,自称赤松子去遨游。 D、志贞心洁,忠心耿耿。张良出身上流,刘邦出自底层,张良以其高超的智慧向高祖刘邦表明心迹,全心全意辅佐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②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

  •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B、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C、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D、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D、次,驻扎。文中的“次”与《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

    ②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 1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赫传

    ①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

    ②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③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④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坐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注释】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帝数遣使日本国王 ()   ②谢不往(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以乡里。(

    A、保卫           B、强悍         C、阻止       D、违抗

    ②帝以为。(

    A、思考               B、忧虑             C、审察           D、虑问

    (3)、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

    (4)、将第①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

    (5)、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6)、朱寿和张赫命运相同,结局却大不相同,请结合文本,试着分析原因。
  • 20.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六岁而孤,专精好学。才名益著,授奉朝请。陈使傅縡齐,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其年,聘陈主使,道衡奏曰:“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 , 岂容区区之陈,久在天网外?臣今奉使,请责以称籓。”高祖曰:“朕且含养,置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折,识朕意焉。”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讽焉。八年伐陈,王师临江,高颎谓之曰:“今之举,克定江东已不?”道衡答曰:“凡论大事成败,须以至理断之。《禹贡》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自后汉之季,战争不息。否终斯泰,天道之恒。席卷之势,其在不疑。”颎忻然曰:“君言成败,事理分明。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还除吏部侍郎。道衡每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后高祖善其称职,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硃门陈戟。”遂进位上开府。道衡辞以无功,高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道衡久当枢要,声名籍甚,无竞一时。仁寿中,出检校襄州总管。高祖赉物三百段,九环金带,牡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炀帝嗣位,转番州刺史。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或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趣宪司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卷七十集,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薛道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 B、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 C、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 D、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朝请,古代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意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B、聘,指诸侯与天子之间、诸侯之间遣使问候致意。文中指后者,与“靡使归聘”中“聘”的含义不同。 C、九州,一般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益州,后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D、炀帝,在文中是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这个谥号包含了后代对其骄奢淫逸,暴虐无道的批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道衡文才出众,潜心创作。他和陈国使者傅縡的诗歌,获得大家称赞;构思文章时常于无人之处潜心钻研,思虑专注。 B、薛道衡富有谋略,极有见地。他为高颎分析江东形势,被高颎称赞道理分明,不仅才学出众,还极具政治谋略。 C、薛道衡富有才华,备受重视。高祖称其文符合心意;当其出任检校襄州总管时,高祖赐棉帛三百段,母马十匹,慰勉他上任。 D、薛道衡遭逢不幸,结局凄凉。朝廷讨论新法悬而不决,他认为若高颎在世情况会大不相同,因此触怒炀帝,终被赐缢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讽焉。

    ②自后汉之季,战争不息,否终斯泰,天道之恒。

  • 21.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刘元振字仲举,黑马长子也。随父入蜀,立成都。会商、邓间有警,命黑马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方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宪宗伐宋,驻驿钓鱼山,以元振与纽邻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奏以为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沪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诸将皆曰:“刘整无故而降不可信也。”元振曰:“宋权臣当国,赏罚无章,有功者往往以计除之,是以将士离心;且整本非南人,而居沪南重地,事势与李全何异,整此举无可疑者。”遂行。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效死乃其分也元振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弃众而先下马,与整相见,示以不疑。明日入城。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献金六千两、男女五百人,元振以金分赐将士,而归还其男女。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昼夜急攻,自正月至五月,城几陷,左右劝元振曰:“事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元振曰:“人以诚归我,既受其降,岂可以急而弃之?且泸之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已!”食将尽,杀所乘马犒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又权造金银牌,分赏有功。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大败之,斩其都统一人,兴退走。捷闻,且自陈造金银牌罪。帝嘉其通于权变。赐锦衣一袭、白金五百两。入朝,又赐黄金五十两、弓矢、鞍辔。黑马卒,元振居丧 , 起授成都军民经略使。至元七年,时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兼潼川副招讨使。十二年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B、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C、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D、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略使,唐朝始设,初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以节度使兼任,元朝有时也设此职。 B、蜡书,又称蜡信,是古代的一种保密书信,将书信封在蜡丸里,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 C、居丧,也称丁忧,古代官员在亲人去世后需卸职守丧,期间须停止娱乐活动以示哀悼。 D、路,起源于宋,最初具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域,元代在行省之下设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元振洞悉时势。他认为宋朝赏罚不明致使将士离心,又结合刘整的情况,判定刘整是真心请降,于是前往泸州。 B、刘元振关心将士。他曾经将刘整所献的六千两金分赐给将士们;在食物将尽之时,他杀掉所乘的马来犒劳将士们。 C、刘元振有大局观。俞兴围攻泸州时,虽情势危急,但他认为刘整以诚归降且泸州关乎国家利益,所以仍坚持守城。 D、刘元振善于变通。守泸州城时,他私作金银牌以激励将士;其父去世后,他意识到自家权势太重,宜降职以自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

    ②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

  • 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 , 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日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 , 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晃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橡吏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节选自《汉书·魏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B、雒阳,即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周、东汉、西晋都曾在此建都。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 B、魏相知恩图报,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朝廷隐患最终得以消除。 C、魏相殚精竭虑,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选择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奏请皇帝施行。 D、魏相广布耳目,了解各地情况。魏相命令下属查访各地的事务,还让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了解各处的奇闻异事,返回后进行汇报,因而地方官无法欺骗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②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

  • 2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 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所向,命综作赋。

    蜀闻权阼,遣使重申前好。综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伪为质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曰,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才皆不及。”权又问可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與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解。拜综偏将军。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    典:掌管 B、蜀闻权阼                 践:登临 C、权又问可何官             堪:可以 D、伏诛。                  觉:败露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综金曹从事           综盟文 B、所向                 后必绝 C、伪为质作降文三条      历时 D、主者同之降人           才皆不及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从黄龙能够看到夏口,在这个时候孙权被人们称尊号。 B、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幸亏受天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 C、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能蒙您引见。 D、且试以都辇小职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综在父亲去世后,跟从母亲避难江东,在孙策府中陪同孙权读书,受到孙权的重视。 B、胡综以文才见称,亦有武略,在现有兵员不多时,能征集士兵,后又与贺齐生擒叛将。 C、胡综在吴定都建业后,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 D、胡综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才能,能制定并严格执行律令,不足是性嗜酒,且酒后打人。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

    (6)、陈寿评价胡综“文采才用,各见信任”,结合全文,概述胡综的“文采”和“才用”。
  • 24.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 , 何足算也!”

    (《子路》)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

    (1)、请解释“斗筲之人”与“兄弟怡怡”。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心目中“士”必备的品格。
  • 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 , 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 , 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侍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