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5:文言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①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②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③传》。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①原:推究。②忽微:形容细小之事。③伶(líng)官:官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曾益其所不能( )
而后作( )
岂非人事哉( )
举天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孟子与欧阳修的文章都旁征博引,博采众长。【甲】【乙】两文第①段划线句子都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作分析。2.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星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拔 其 拳 已 夹 入 老 人 腹 中 不 可 出。
(3)、翻译下列句子。①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②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4)、读【甲】【乙】两个文段各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 , 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B、必先苦其心志 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 C、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方当与诸公慎之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3)、根据下面句子表达的意思,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4)、根据选文,回答问题。①【甲】文开头和举了六位古代名人的事例,请你概括说明这六个人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②【乙】文中“”这句话印证了【甲】文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4.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链接资料:征①状貌不逾中人② , 而有胆略,善回③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④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⑤。尝谒告⑥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⑦ , 自臂⑧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⑨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征:魏征。②中人:一般人。③回:回转,扭转。④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⑤霁威:息怒。⑥谒告:请假。⑦鹞(yào):猛禽。⑧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⑨固:同“故”故意。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链接资料”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义
字源识字
军士吏被甲
①
课内外迁移
惧其不已也
征奏事固久不已
②
联系成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既出军门
③
(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而行”形成对比,突出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 C、“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将周亚夫的大将之风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又体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真天子”形象。 D、本文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细柳军营的严明军纪,从正面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真英雄”形象。(3)、把本文和“链接资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畏卿嗔,故中辍耳。
(4)、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孟子的话及本文内容,说说周亚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5)、魏征死后,李世民恸哭长叹:“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请结合“链接资料”内容,说说李世民从魏征身上悟得了什么?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背叛) B、人恒过 , 然后能改 (过错) C、委而去之 (放弃) D、所以动心忍性 (使……坚忍)(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环而攻之而不胜(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饿其体/肤 D、入/则无法家拂士(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选文
论点
论述思路
甲文
作者提出观点,先以战争为例进行论述,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指明“人和”的先决条件在于“得道”。
乙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 , 少却;及走,又从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④之,亦可笑矣。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歘:忽然。②蚤:适“早”,早晨。③昧爽:拂晓,拿明。④罹:遭遇(祸患)。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示之以刃 ②既走,又从之
(2)、狼为什么会死在树上?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辣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林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悦兵刃,毅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古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新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共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那!”称善者久之。
(选自《史记·绎侯周勃世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军细柳 蒙辞以军中多务 B、上自劳军 无案牍之劳形 C、天子且至 年且九十 D、居无何 常有一人居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叙述了汉朝军队的驻扎的状况,表明当时汉匈边境战事紧张的形势。 B、关于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的劳军情形,在文中只有一句话,这是略写的处理。 C、汉文帝在周亚夫军营中按辔徐行的举动,反映出文帝是一个尊才大度的明君。 D、文帝在赞美周亚夫之余,也指出刘礼和徐厉率领的霸上、林门军必败的原因。8.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各题。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苏武传(节选)
班固
单于使使晓①武,会论②虞常③ , 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④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乙】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注:①晓:通知。②会论:审判并处死。③虞常:曾与汉使张胜私自交易,准备暗杀卫律,后事情败露,被活捉。④张胜:和苏武一同出使匈奴,他为副使,苏武是正使。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 勇冠三军 怒发冲冠 沐猴而冠 B、妾妇之道 独行其道 志同道合 分道扬镳 C、必敬必戒 引以为戒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 D、马畜弥山 大夜弥天 硝烟弥漫 弥山亘野(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敞的住宅里——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上——义。
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做人做事要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乙】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翻译: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理解:卫律希望苏武能听他的良言相劝,不要白白地丢了性命,要家喻户晓。
(3)、苏武算不算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段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文段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 , 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③上犯禁④ , 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③[陵] 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④[犯禁]触犯禁令。
(1)、用“/”标明【文段一】中画曲线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夫 环 而 攻 之
(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中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奚以知其然也 D、是以善为国者(3)、对两个文段中画直线语句的翻译及语境下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翻译:周围三里的城墙,七里的外城。
理解:这句话写出城小易攻,然而环攻不胜,从而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翻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理解:不注重个人的修养,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那就可能战必败。
C、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翻译: 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
理解:从治国上看,百姓贫困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翻译: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理解:百姓的“富”与“贫”与国家的“治”与“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文段一】【文段二】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也都采用的手法,强调了。【文段一】先提出“”的观点,然后指出 “”才能出现最佳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文段二】强调了“”利于国家的治理。10.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①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③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④、所识穷乏者得⑤我与?乡⑥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⑦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注释:①蹴:踩踏。 ②万钟:丰厚的俸禄。 ③加:益处。 ④:奉:侍奉。 ⑤得:同“德”,感激。 ⑥乡:同“向”,先前。 ⑦已:停止。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词语。父命之()
戒之曰()
往之女家()
与民由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中“”和“大丈夫之道”构成对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不问是非,投其所好的为人之道。乙文中将“”与“万钟”作对比,告诫人们不应该“”。(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乙两文强调了怎样的做人准则,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1. 文言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略无阙处
沿溯阻绝
绝壁或十许丈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甲】文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乙】文写“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其目的是;这种写法属于的写作手法?(4)、【甲】段中有“高猿长啸”,【乙】段中有“猿鸣至清”,两文段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何不同?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古镜
余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②。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若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既因抑按而响、刚铜⑤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⑥。历访镜工皆周然不测。
——选白沈括《梦淡笔谈》
[注释]①循:扰摸。②摘然如灼化之由:开裂似地发出像灼烤色甲的声音。③夹筑:带夹层的馆了。④铣塞:滞涩不通畅。⑤刚铜:便铜。⑥澄莹洞彻:澄明透亮。
(1)、下面选项中符合“此镜其薄”中“其”字意思的一项是( )A、过分 B、超过 C、很;极 D、什么(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历访镜工皆周然不测
(3)、本义写“循”和“扣”时发出的声音引起了人们怎样的延感?突出了古镜什么特点?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罪罪,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呢,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槁倾棋摧,薄暮冥兵,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板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鸭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甲,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共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思: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本文作者范仲淹,是北宋 ,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溪深而色肥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 D、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了京的政绩,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谷长江”中的“衔”和“谷”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①②段采用对比于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岛的情感变化。 D、第③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章分别写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花云传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①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②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①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②趣: 赶快。
(1)、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3)、太祖即位后,“立忠臣祠祀之”。请用简洁语言概述,文中哪些事件能够体现花云的“忠。1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 , 字 , 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 B、巴陵胜状 胜:美好 C、樯倾楫摧 倾:倒下 D、岸芷汀兰 汀:河岸(3)、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B、使内外异法也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永州之野产异蛇(4)、作者在第三、四段中,描写阴晴两种景象有怎样的作用?(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1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孟子: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女子之嫁也/往之女家 D、独行其道/得道者多助(3)、景春认为公孙街、张仪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4)、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意思。(5)、孟子确立了大丈夫的标准,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标准呢?17. 阅读下而文章,完成小题。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①。禽兽逼人。兽蹄乌迹之道,交于中国②。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③焉。舜使益掌火④ ,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淪⑤济⑥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①不登:不成熟。②中国:中原地区。③微治:治理。 ①常火:主管川火。⑤瀹(yuè):疏导,⑥济:与后文的“漯”“汝”“汉"等均为水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举舜而敷治() 禽兽逃匿()
(2)、尧在位时,遇到的灾害主要有哪两种?(3)、禹采用了什么方法治水?他最让人钦佩的是哪点?18.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象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能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冷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孟子是如何论述“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的?请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甲】【乙】两个文段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分别概括坚守的内容。19.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答题。(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惩山北之塞
③上自劳军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①②句,并用“/”将③句在标点符号处标记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③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有人说《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0. 课内文言文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爆,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粮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鉴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蒲松龄,世称 , 清代家。(2)、下列各项加点词与“恐前后受其敌”的“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下雨) B、衣锦还乡(穿着) C、今王鼓乐于此(敲鼓) 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坠落)(3)、狼的“狡黠”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4)、尽管两只狼贪婪狡,但是屠户面对危险能急中生智让自己成功脱险。屠户的“急中生智”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狼的确是极其狡猎的动物,这一点在当代著名小说《狼图腾》中也有所展现。请结合链接材料片段分析,作者是怎样把狼的狡猾刻画出来的呢?(可从修辞、描写、写作方法中任选其一作答)链接材料∶陈阵很快发现那条狼王就在缺口旁边站着,它那姿态异常沉稳,好像是一个闸工,在故意开闸放水,放掉一些大坝盛不下的洪峰峰头水量。黄羊群中那些还保存了速度和锐角的羊刚刚冲出间口,狼王立即率狼重又封住缺口。款刻包围圆里的全买些没速度,没武器,没脑子的傻羊。——姜我《狼图腾》
2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缮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诚,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救干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线来教也。尚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缸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注释】①业鳝面∶从事卖鳝鱼面。②婢∶女佣。
(1)、“一婢悯之”中的“ 悯 ”的意思是。(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婢仓皇出巡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3)、这个故事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22.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 委而去之 ② 寡助之至
③ 足兵 ④ 民信之矣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B、必不得已而去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填空。【甲】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民无信不立”。两文强调的观点之间的联系是。
2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⑥,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⑦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⑧。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⑥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⑦城:修筑城墙。⑧相踵归业: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上自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各将三千人 ( )
不如俟春深入(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3)、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将军,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2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戴震难师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③者久矣。就傅④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整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⑤记之?”师应之曰:“此来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③蕴蓄:蕴藏,积蓄。④就傅:跟随老师,⑤门人:学生。
(1)、画线句子“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B、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C、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3)、阅读选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品质?25.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于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 B、汝之不惠 C、始一反焉 D、无陇断焉(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命名极具讽刺效果。 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D、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3)、面对家门前的高山,这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你如何评价愚公移山这一行为?26.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diān zh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固不可彻()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③公善之 () ④公犹夷不能决 ()
(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家人有止之者曰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B、女子之嫁(《富贵不能淫》)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跳往助之(《愚公移山》)(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
(4)、翻译下列句子。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解衣欲睡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④相与步于中庭 ()
(2)、翻译下列语句。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4)、文中最后一句作者自称为“闲人”,下面链接材料中又有“闲者”,根据内容,说说“闲人”和“闲者”有哪些共同点。【链接材料】
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选自苏轼《临皋闲题》)
【注】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两税:夏秋两税。 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28. 文言文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传不习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是孔子在学习方法方面的主张。 D、《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事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4)、结合选文谈谈,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9.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④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粥。④更相:互相。
(1)、解释下列加点字。期行
元方入门不顾
炊忘著箅
乃俱窃听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 B、相委而去:舍弃。 C、炊忘著箅:放上。 D、尔颇有所识不:认识。(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5)、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在甲文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这段话是朋友当着陈太丘的面夸赞元方的,陈太丘也做了谦逊的回答。请根据语境写出尊称和谦称。据说朋友后来见到陈太丘时当面夸赞元方说:“真是个聪明知礼的孩子!”陈太丘谦逊地说:“不知礼节,请多包涵!”
30.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创业与守成孰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3)、翻译。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回答下面的问题。①【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②【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