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课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鸟臀(tún) 褶皱(zhě) 两栖(xī) B、潮汐(xī) 劫难(jié) 衍射(yǎn) C、追溯(sù) 遗骸(hái) 陨石(xǔn) D、蟾蜍(yú) 驮着(tuó) 地壳(qiào)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3.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这一地区的战争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4.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著作《新疆域》,这两篇短文都谈到恐龙灭绝,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B、“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C、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简明的特点。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称别人的母亲为“令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 C、斯石英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在一些受到巨大陨石撞击的地方发现斯石英,可以证明斯石英的形成需要具备巨大压力。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8.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B、他之所以未能及时完成工作报表的原因,是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 C、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9.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10.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jié()难
yǔn()石
yǎn()射
huì()星
1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潮汐()
两栖()
撞击()
数吨()
追溯()
遗骸()
1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 漂移 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 分裂 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密闭 周密 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二、综合表达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 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粗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碰撞() xié()带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3)、“天衣无缝”的意思是:。(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14. 学习了课文之后,班级举行了“走近恐龙”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你能说出几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3)、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它们最终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一类动物,从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4)、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三、阅读
-
15.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说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2)、“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画线的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