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在中国电视剧的家族谱系中,重大主题电视剧作为重要品类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类创作往往为庆贺、纪念在中国革命历史和建设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而拍摄制作,一般在重大节庆日或重要时间节点播出,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展示中国人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宏观叙事和史诗性叙事在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往往聚焦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刻画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揭示深刻厚重的思想内涵。但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分寸。如果创作只知宏大叙事,就难免会落入手法雷同、人物相似的窠臼,使人物性格刻画淹没于事件叙述中,出现“史实”重而“人”“情”轻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创作选择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讲述的背景,用以小见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根据大量真实素材创造出符合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再以人物性格串联起故事的发展脉络,凸显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折射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艺术层面上昭示出一种重在表现“人”和“人的故事”,而不仅仅聚焦于“故事中的人”的美学追求。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需要塑造英雄形象,但这种英雄形象必须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影视作品对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呈现具有一定共性。比如困境中的坚韧不援、永不放弃,顺境中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及高于常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新近创作的重大主题电视剧深入挖掘不同人物的表现维度,在表现共性的基础上,还注重对鲜明个性的彰显。如《跨过鸭绿江》中的彭德怀既有刚直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山海情》里的白校长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却不善言辞。正是这些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物个性,让这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更具人情味。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创作者适时调整创作理念、表现手段,使重大主题电视剧曾经存在的题材扎堆、人物塑造脸谱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观,呈现出更加生动多样的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电视剧在制作水准、审美意趣和传播方式方面的转变与提升,为未来电视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首先,讲好故事始终是电视剧创作的重中之重。创作者要在增强剧本的文学性、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形象上下功夫。尤其是在领袖、英模人物的塑造上,要追求形神兼备、出新出彩。因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要摈弃拼投资、拼包装、拼大咖的想法。其次,优化资源配置,以机制建设推动精品创作。近年来,一些重大主题电视剧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优质资源创大剧”的路径,即一流的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的搭配组合,为出精品提供了有力保障。再次,做好宣发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要从顶层设计开始统筹部署,除组织创作外,还要利用话题策划、多终端直播等方式,让作品在现众中产生舆论效应,提升作品的收视份额和点击量。

    (摘编自陈芳《承载国家记忆重大主题电视剧为何频现热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大主题电视剧因为具有庆贺、纪念等性质,因而在中国电视剧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B、重大主题电视剧一般在重大节庆日或重要时间节点播出,能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C、新近创作的重大主题电视剧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且有着鲜明的个性。 D、文艺作品的艺术水平取决于作品中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所以塑造好人物形象十分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从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影响、涉及的内容特点、展现的精神品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 B、文章举《山海情》中人物,是为了论证新近创作的重大主题电视剧会深人挖掘人物的表现维度。 C、文章末段从创作意趣、制作水准和传播方式三个维度讨论重大主题电视剧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D、文章结构上呈现出“总一分—总”的模式,先提出观点,再对观点分析论证,最后再总结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重大主题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要是国家民族重大事件,所刻画的人物要是领袖、英模人物等。 B、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如果注重宏大叙事,会削弱人物性格,出现“人”情”淹没于史实的现象。 C、“故事中的人”关注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最,“人的故事”则关注刻画符合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 D、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李大钊被妻子叫作憨坨、回乡时还要种田养鸡的情节削弱了英雄的形象。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为调动各城市发展体育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起启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相关建设方案,推动体育消费模式创新、产品创新。

    《计划》指出,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智能体育等体育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扶持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体育健身的各类设施和体育培训资源将更加开放、丰富,无论是目常体育锻炼还是进一步提升专项的体育技能,各类体育消费需求的激发将带动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容提质,体育消费将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将迎来升级发展的广阔空间。

     (摘编自李雪钦《“互联网+体育”朝气蓬勃》)

    材料二

    在国人关注女子气步枪运动员杨倩为中国队拿下东京奥运会首金时,淘宝店主陈耿平敏锐地发现,冠军头上的小黄鸭发卡别具一格。

        “这款发卡准能红!”陈耿平立刻安排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销售团队,把几万件小黄鸭发卡火速收入囊中。夺冠1小时后,杨倩同款小黄鸭发卡在店铺上架;上架10分钟,店铺消费者增加了几百人;上架1小时,销量已过万……

    接下来几天,义乌商家们迎来小黄鸭发卡的销量高峰。那几日,从义乌发出的小黄鸭发卡高峰期日均数量超50万件,平均每秒发出6件。

    目前,义乌至少有2000多家优质工厂商家,15万饰品从业人员随热搜而动,中国工厂的“能”加互联网的“快”,诠释着产品制造的中国速度。

    除了发饰、服饰,奥运健儿们的名言金句、破世界纪录的时间等,也成为中小商家的灵感源泉,商家们由此快速拓展出吸引眼球的“国潮”新品。

    (摘编自李慧《体育经济,如何从更快走向更强》)

    材料三

    从2017年到2021年这5年间的体育消费数据看,我国体育市场呈现出健身全民化、消费专业化、需求多元化等趋势特点。5年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额持续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超过3成。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这既体现在消费者对新型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增加方面,也体现在各种体育服务消费增长方面。

    大量数据和诸多迹象表明,我国体育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渐释放,各类体育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将带动体育产业扩容提质,整个体育经济“火”势日旺。不过,也要看到,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带有鲜明的朝阳属性,但市场内部部还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从产业结构看还是从资本市场看,我国在体育产业还缺乏与自身体量相匹配的大型企业;从一些注重“拿牌”的奥运会项目可以看出,我们在体育发展上过多强调国家投入,而不注重对体育项目自身的商业开发。对体育消费的政策引导也多停留在福利型低层次消费上,缺少将其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方向推动的努力。

     (摘编自胡立彪《体育经济还需再加把火》)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主要集中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健身设施、体育产业等几个方面,明确了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方向。 B、无论是“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还是《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都注重体育产品的创新工作,积极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C、如果我国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就可以有力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D、“互联网+体育”在体育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促使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运冠军同款发卡快速进入淘宝网店,除了能看出淘宝店主有敏锐的观察力外,还能看出近些年我国民众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喜爱。 B、2017到2021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额持续增长,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向更加多元、更加专业的领域拓展,从而带动了体育产业的扩容提质。 C、从资本市场和产业结构看,我国的体育产业目前还没有大型的企业;就体育项目而言,我国重国家投入而不注重对体育项目自身的商业开发。 D、我国体育产业具有鲜明的朝阳属性,其“火”势日旺,从政策引导上看,我国对体育消费的政策引导正由福利型低层次消费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转化。
    (3)、中国的体育企业如何助力体育经济走向更快更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屈 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我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原   啊,宇宙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哪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徘徊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究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原   是谁?

    婵娟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原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如此有间。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原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是超过了死线了。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婵娟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原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娟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原   (沉默一忽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屈原   (两手移去,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紧紧拥抱着屈原的两膝,昂首望之。屈原以两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抚摩其头。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屈原   (屈膝俯身,以两手套其颈,拥之于怀)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婵娟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屈原   (紧紧拥抱着婵娟)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婵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注】①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C、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D、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2)、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3)、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为营使。黄巢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 , 号闲子。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涪州刺史韩秀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屯永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之,曰:“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瑄与仁厚谋曰:“秀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营,火而噪之。秀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没凿舟,皆沉,众惧,多溃。秀昇斩溃兵,众怒,执秀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 , 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瑄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瑄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官爵。敬瑄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之。师立自督士,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士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献首天子。仁厚入府,纵系囚,赈贫绝。诏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高仁厚传》)

    (1)、下列对断句和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B、“黄巢陷京师”的“ 陷”指“攻占”,“强弩直营”的“薄”可解释为“迫近”。 C、“仁厚之”“仁厚遣人没凿舟” “伏发,击之”中的加点字都属于词类活用。 D、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 “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迁至移中厩监”中的加点字都属于古今异义的文言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豪门大户因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B、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C、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D、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赠,是指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者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遭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遏制,他约定在军队进入闾里时可猛击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秩序。 B、高仁厚为人真诚,劝服诈降敌寇。敌人设下埋伏谎称投降,高仁厚不携带任何兵器就进入敌人的阵营去劝说他们投降,结果敌人都真的投降了。 C、高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昇军营,在韩秀昇率水军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D、高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人响应,迫使杨师立投池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

    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5.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冯延巳善用大境写柔情,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如“天长烟远”便显得意境开阔。 B、“路遥人去马嘶沉”从视听角度写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短时间内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表达了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感伤。 D、词人在篇末呈现了一个离愁别恨郁凝于心,唯终日泪湿衣襟的主人公形象,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本诗“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一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借柳抒情,但同中有异,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予以比较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3)、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用口语化的词句,写出了诗人独坐无聊、深感白昼漫长难捱的凄苦之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小时候,父亲就常带我进龙岩城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告诉我龙岩城的历史故事。      之下,我渐渐对龙岩这片土地越来越生出亲切感。我常常想,一座城市的魅力,不能简单地看它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更要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与先进设施,而峥嵘的历史恰恰赋予了龙岩这片土地高尚的灵魂与底蕴。所以,这座城市这些年来一直       , 续写着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新篇章。

    二十多年间,我无数次来到龙岩,不断地认识龙岩,我感到自己仿佛在阅读一本厚厚的书册,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勇牺牲的身影从中清晰可见。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精神,历史的车轮在建设的号声中滚滚向前,一直指引着龙岩      、奋勇前进。

    不管是带着向往来到龙岩,还是带着眷恋离开龙岩,你都会注意到,在龙岩火车站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传承”铜雕。( ),无论你如何理解,都无疑在向世人宣示着龙岩人民      、薪火相传、共同发展的豪情壮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耳熟能详   人才云集    前仆后继    继往开来 B、耳熟能详   人才辈出    前赴后继    承上启下 C、耳濡目染   人才云集    前仆后继    承上启下 D、耳濡目染   人才辈出    前赴后继    继往开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
    A、这座巨型铜雕的两只巨手似乎在共同擎着火炬,又似乎正在传递接力棒 B、这座巨型铜雕的两只似乎正在传递接力棒、又似乎在共同擎着火炬的巨手 C、这座巨型铜雕的两只巨手似乎正在传递接力棒,又似乎在共同擎看火柜 D、这座巨型钢雕的两只似乎在共同擎着火炬、又似乎正在传递接力棒的巨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座城市的魅力,不能简单地看它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更要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与先进设施,而峥嵘的历史恰恰赋予了龙岩这片土地高尚的灵魂与深厚的底蕴。 B、一座城市的魅力,不能简单地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与先进设施,更要看它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而峥嵘的历史恰恰赋予了龙岩这片土地高尚的灵魂与深刻的底蕴。 C、一座城市的魅力,不能简单地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与先进设施,更要看它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  而峥嵘的历史恰恰赋予了龙岩这片土地高尚的灵魂与深厚的底蕴。 D、一座城市的魅力,不能简单地看它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更要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与先进设施,而峥嵘的历史恰恰赋予了龙岩这片土地高尚的灵魂与深刻的底蕴。
  • 8. 阅读选编自袁行霈《中华文化精神》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是古代文化的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运行的一条重要规律,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是刚健的,君子效法天道,也应刚健立身,自强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老子》说“容乃公”,能兼容才能称得上公,唯公才能够久。中华民族敢于、乐于吸收外来的文化,吸取其中的营养,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佛学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百年史一个很好的例证。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人口达到百万之多,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艺术家,以及大量的外来商贾。大食、天竺、日本等许过国家使臣络绎不绝。宗教方面,多种宗教都得以传播。唐朝的都城长安,

  • 9. 语言逻辑题
    (1)、指出下列语段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并简要解释。

    “对同一事物,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共同通用的语言”。

    (2)、请参考例句的方式,说明文段中另外一处推断的错误。

    为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他看书、听广播,还去采访工友。正是他积累了广泛的素材,他的小说才获得了优秀奖。在颁奖晚会上,他激动地说,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不论做什么事,都会取得成功。

    例句:积累广泛的素材与小说获得优秀奖没有必然的联系。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网络上流行“躺平”一词,用来形容年轻人对生活、学习或工作的态度。 它大体指的是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无力把控、不能很好解决的事情,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不上进,是一种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 面对“躺平”,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变下去,会上升到民族危机。

    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自身,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