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

    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达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暗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吸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容更丰富。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

    另外,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许慎《说文》序解释文字的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和字是对等的。单体的字,像水木,是“文”,复体的字,像江河杞柳,是“字”,是由“形声相益,孽乳而浸多”来的。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本”,这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的对象了。

    还有,在古代,中国人书写的笔是毛笔。殷朝人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皆所以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

    材料二:

    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

    在我看来,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摘编自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书家的书法不仅能抒写人的喜怒哀乐之情,还能客观地表达出自然界山水崖谷、鸟兽虫鱼等各种变动的形象。 B、字本来只是表达概念的符号,当书法家赋予其物象的形象和动作后,就变成了一个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C、中国古代书家通过点、线、笔画使“字”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这与通过直接模示客观形体的绘画完全不同。 D、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地位独特,中国人将书法与绘画视为姐妹艺术,这些都与其书写工具有很大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牌楼、亭子及庙宇等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都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可见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B、使用不如毛笔精妙的钢笔为书写工具,是欧美地区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独特的书法艺术的原因之一。 C、书家写字时需要解决千变万化的笔划结构问题,因而通过书法训练能够提升学者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 D、起始于象形的字,只有在达到“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后,才能成为美学对象。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表现出书法具有生动形象之美的一项是(    )
    A、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忽如斐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李焕《赠零陵僧》 B、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 》 C、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郑板桥《题画》 D、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偓《草书屏风》
    (4)、中国书法具有能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特点,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其原因。
    (5)、东晋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其后乘带酒意,挥毫写成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记述当日盛事,抒写人生感慨。传说王羲之后来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其后历代书家、文人广为临摹,无一胜过原作。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 2. 现代文阅读Ⅱ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冬天,快过阴历年的时候,一个风雪满天的星期日,余永泽从外面抱回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有便宜坊的烤鸭,有天福号的酱肉,还有非常精致的点心和一瓶白兰地酒。道静接过这些东西,奇怪地问:

    “你买这些干什么?”

    余永泽在道静的脸上吧地亲了一下,高兴地说:“今天请个贵人来吃点喝点。”

    道静噘着嘴巴看着余永泽不动,不高兴地说:

    “什么贵人?——我不侍候你那贵人!”

    过了一会儿,风雪小了一点,“贵人”终于来了。这人像个运动员,穿着灯笼裤、球鞋,粗粗壮壮的。可是一双大眼睛却很有精神。进门后,余永泽赶忙热情地给道静介绍:

    “这是罗大方,我们历史系的同学。”他又转过身把道静介绍给他,“这是林道静,我的爱人。”

    罗大方伸出大手握住道静的手,亲切地笑笑说:

    “好,我们认识认识。你现在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

    道静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但她觉得罗大方这个人挺直爽,一见面就很关心别人的生活。他对人像个朋友,可不像什么“贵人”。于是她笑着,赶快给客人斟上水,一边张罗着这顿丰盛的晚餐,一边听他们谈什么话。

    “老余,你现在弄起考据来啦?”客人说。

    “是啊,国文系嘛,就得钻故纸堆。对这些,我现在兴趣很浓。你怎么样?还忙着救国工作?”“不。”罗大方避而不谈这些,仍然接着刚才的话头,“你们弄考据,整理国故很好,这也是需要的。可是,千万别上了胡博士的圈套,钻到‘读书救国’的牛角尖里。那,那可就……”他机灵的大眼睛忽然一转,头一摆,对余永泽和林道静爽朗地大笑起来,“嘿,朋友!我来背一下胡博士的杰作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嘿嘿,你先别背,我来问你!”余水泽慌忙打断罗大方的话,脸上浮起极不自然的笑容,“你父亲不是跟胡适很熟,现在,他们的情况怎么样?……我的意思是问胡适近来忙不忙?”

    “问我父亲和博士他们吗?一对难兄难弟!他们一同研究杜威先生的实验主义,然后贩卖给中国人,好叫中国人高高兴兴地承认‘有奶便是娘’,以便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来奴役中国。怎么?老余,你问胡适忙不忙是什么意思?”这位罗大方口若悬河,一说就是一套。

    “别忙,先吃饭喝酒。”余永泽笑着张罗着让罗大方坐下。

    客人和余永泽都坐在铺着洁白桌布的小圆桌旁吃起来了,罗大方惊奇地说:“老余,你好阔呀,干吗弄这些酒菜?”

    “老同学嘛,应当招待招待你。你刚才问我为什么要找胡适么,”余永泽微笑着说起来,“我读王国维和罗振玉的著作,里面有些问题弄不大清楚,想找胡适问问——尽管他在某些地方有毛病,好些人都骂他,不过依我看,他毕竟是中国现代的学者。他治理学问的态度和他的渊博知识还是有可资学习之处的。所以我想把些问题向他请教。可是,他是名学者,咱是个穷学生,不好意思直接找他。因为你父亲和他熟,所以我想托你……”余永泽把一大块烤鸭夹到罗大方的碟子里,脸上露出极其殷勤的笑容。

    罗大方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他把头摇得货郎鼓似的,一边吃着一边说:

    “有学问的教授多得很,干什么单找胡适?我看算了吧!我给你介绍别人可以,就是不管介绍胡博士。”

    余永泽竭力抑制自己的失望、不满,喊着林道静说:“你也吃饭来吧。”他又转向罗大方仍然笑着问,“喂,老罗,你们一伙子南下示威的救国代表都哪儿去了?怎么听不到你们活动的信啦?李孟瑜呢?——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干将。”

    “你钻到故纸堆里当然听不到外面的消息了。”罗大方放下酒杯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在小屋各处观看着。“老余,你们两个都是青年人,可不要失掉青年人的锐气啾!能活动,还是参加些外面的活动。南下那阵子,老余,你在北平不是也很激昂吗?”

    “是啊。”余永泽说,“现在,我也并非不激昂。不过那么喊喊口号,挥挥拳头,我认为管不了什么事。我是采取我自己的形式来救国的。来,老罗,再吃一点。”他仍然殷勤地劝罗大方吃。

    “你的形式就是从洋装书变成线装书;从学生服变成长袍大褂。”道静忽然笑着插了话。不知怎的,虽然和罗大方初次见面,但她的同情却在他那边。她觉得他不知有哪些地方,有些像她在北戴河碰到过的卢嘉川。

    “不要听她瞎说!”余永泽急忙接过道静的话,对罗大方笑着说,“她因为找不到工作,无处泄愤,就常常找我出气。这样的社会真是不免叫人气愤,我为她的工作真不知跑了多少腿,着了多少急,结果还是不得不把她耽误在家里替我洗衣做饭。这社会,‘毕业就是失业’,一点儿不假。现在我就在为毕业后的出路担心。老罗,你的职业一定不成问题,因为你有那样一个有地位的父亲。”

    “算啦,我才不稀罕他的栽培呢。我们说不到一块儿,只好各行其是!”罗大方说着就要往外走,“谢谢你们二位,我走啦。”

    (有删改)

    注:林道静因养母逼婚,离家出走,在海边被余永泽相救。几经相遇,两人结婚,后因见解不同,林道静离开小资意识的余永泽,走上革命之路!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讲述了余永泽准备了精美的菜肴,说明这位“贵人”,是他真正的朋友,平时处处提携余永泽。 B、本文通过罗大方的语言,点明余永泽只考虑个人出路,越来越看不清学生运动的真实趋势和国民党的腐朽。 C、余永泽虽然明显能感受到罗大方对胡博士的种种嘲意,但仍坚持不懈请求罗大方帮忙介绍胡博士,说明他是一个为了救国积极努力的知识分子。 D、面对林道静貌似无意的嘲笑,余永泽的解释,可以看出他比林道静更加成熟,更熟悉社会的形势。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对比、反衬来刻画人物,余永泽和罗大方对待胡博士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精神境界,人物性格清晰明了。 B、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特色,小说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了罗大方这样一个豪迈爽朗的热情革命青年。 C、语言风格上,作者以流畅、简练的叙述和热情的笔调行文,本文特别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刻画。 D、《青春之歌》在选取素材,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观点传递上都有明显的创作特色,如革命叙事与爱情叙事的并置呈现了独特的结构魅力。
    (3)、本文对林道静的描写虽少却形象鲜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4)、此时的林道静与余永泽正处于恋爱阶段,本文设置了余永泽“请贵人”这一情节,作者这一创作有何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上募能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不失。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元狩元年,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厦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 , 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 B、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 C、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 D、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朔,汉武帝刘彻使用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文中元朔、元狩、元鼎均为汉武帝的年号。 B、郎,官职名,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文中“以郎应募”,就是以“郎”的身份接受召募。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D、郡,古代行政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骞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出使月氏须途经匈奴,张骞仍勇敢接受招募,率领一百多人出发,历经艰辛,最终只有他和甘父二人回到汉朝。 B、张骞坚毅守节,忠于汉朝。张骞在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匈奴为他娶妻生子,但他一直保存着汉朝的符节,不忘故国,坚守汉使职责。 C、张骞忠勇机智,不辱使命。张骞久困匈奴,伺机而动,成功逃脱后并未返回中原,而是几经曲折找到月氏,完成了与月氏结盟的使命。 D、张骞富有远见,立功西域。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为汉朝献言献策,获得汉武帝的认可,二度出使西域的张骞分派副使联络西域各国,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②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

    (5)、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前往乌孙的目的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并序)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 , 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①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北宋文学家。②亦作“檃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词的檃括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宋人常有此类作品。③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④寻:长度单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写出弹奏初始,音调是轻柔而又哀怨。 B、“忽变”三句,借助形象的人物行为写出了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的变化过程。 C、“跻攀”两句,写曲调转向艰涩,又陡然下降,最后戛然而止。 D、相较于原诗的“湿衣泪滂滂”,苏词的最后一句表达得更为直白与奔放。
    (2)、本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体现弹奏者技艺之高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借古讽今是古代文人创作时常用的手法之一。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 “”的惨败来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草率北伐;苏洵在《六国论》的开头先用 “”归纳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又在结尾处用“”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说了秦从崛起到灭亡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汉文帝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      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      。对联与我们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习对对子,教师出上句,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鲁迅少年时,曾以“比目鱼”巧对先生所出的“独角兽”,颇受夸赞。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      , 宛若天成。对联与生活      , 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衍变   兼容并包    信手拈来    休戚相关 B、演变   包罗万象    信手拈来    息息相关 C、演变   兼容并包    唾手可得    休戚相关 D、衍变   包罗万象    唾手可得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B、通过对联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C、学习对联,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D、学习对联,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3)、“红学”爱好者李明同学买了一套《红楼梦》的对联,结果不小心将其中一些的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不同的题写处所”和对联的有关常识,帮他进行整理。

    ①嫩寒锁梦因春冷    ②杜若香飘明月洲    ③吟成豆蔻才犹艳    ④琼浆满泛玻璃盏    ⑤赤子苍头同感戴    ⑥菱藕香深写竹桥    ⑦勋业有光昭日月    ⑧座上珠玑昭日月

    第3回,荣国府正堂荣禧堂的中堂对联:          , 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5回,秦氏房内《海棠春睡》联:            , 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17回,贾宝玉拟蘅芜院的景联:          , 睡足荼蘼梦亦香。

    第18回,元妃题大观园正殿的门联:天地启宏慈,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第38回,大观园藕香榭的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            

    上面五副对联空缺部分的序号分别为: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微型小说大都篇幅短小,( ① )要求结构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一部作品开头和中段精彩,( ② )结尾贫弱,( ③ )成了狗尾续貂,令人扼腕。人人皆知的莫伯桑的《项链》的结尾,就有着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当那个为图一时虚荣,弄丢了项链而付出10年劳苦的玛蒂尔德,听到项链的主人说:“哎哟,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上500法郎……”读者无须沿着故事再往下联想,只要掉过头来回味整个故事,去体会可怜的玛蒂尔德偿还债务的种种艰辛,而对每一个细节的回味都会加深对故事结尾的感受。这样,小说在最后一刻把读者放到故事和思想的核心中去,读者( ④ )能感到意蕴无穷,余味不已。虽然不是所有好的小说都必定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但长着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尾巴的小说,必定是一篇好小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关联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

    所以

    B

    如果

    C

    \

    因为

    所以

    D

    如果

    A、A B、B C、C D、D
    (2)、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推理

    例如:大前提:凡绿色植物都含有叶绿素。

          小前提:菠菜是绿色植物。

          结论:菠菜含有叶绿素。

    请参照以上示例,根据语段内容,补写下面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所以《项链》是篇好小说。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材料二: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兴起,新一代人重走长征路;再唱红色歌谣,唤起人们心底的记忆;再阅红色经典,学习先烈的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

    不忘革命精神,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不忘人生追求的初心,永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班级将举办以“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本次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