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他是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是皇帝的化身。他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材料中的“他”是(    )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陈化成
  • 2.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3. 咸丰帝病逝前朱批“览奏易胜愤怒!”这里从权力和艺术的中心变为残阳下的如烟荒草,进而成为树立在每个国人心中的耻辱图腾。“耻辱图腾”是(    )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D、东交民巷被辟为使馆界
  • 4.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的知识”、“理解性的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绘制的思维导图。由此思维导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
  • 5.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D、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 6.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在下列探究黄海大战的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    )
    A、小说《黄海大战》 B、电影《甲午中日战争》 C、日本人拍摄的黄海战役时的照片 D、民间留传下来的对黄海大战的描述
  • 7.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材料体现了变法(    )
    A、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D、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 8. 许倬云认为,19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每次外来的侵侮,即引发内在的反应,一步一步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提出的多元秩序。这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思想主张演变的轨迹是(    )
    A、自强求富—民主科学一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民主共和—变法图强 D、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 9.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1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涌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不包括(    )
    A、洪仁玕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 11. “两会”的主题之一是“民生”问题,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孙中山,他的民生政策具体是指(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12.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 13. 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下列事件不利于民主进程的是(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14.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 15.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6. 下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劳动界》              《劳动音》                  《劳动者》

    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B、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C、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
  • 17. 下图是《中国湖南、湖北农会组织情况》。农会人数变化是因为(    )

    A、两湖地区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最严重 B、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进行社会动员 C、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D、国民党政府连续“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
  • 18. 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开辟敌后战场 D、解放战争胜利
  • 19.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B、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C、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 20. 如图反映的是某历史书籍的内容,其中缺少的部分应是(    )

    A、中共三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 21.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 22. 如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B、②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C、③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 D、④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23.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

    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蒋介石在此建立国民政府    
    ④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4. 下面是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    )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A、转战陕北,以空间换取消灭敌人的机会 B、实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坚决迎战,绝不放弃中共中央所在地 D、进行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
  • 25.   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 26.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应该把它确定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C、国共关系的变化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27.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
    A、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B、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C、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28. 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③扶清灭洋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 29. 不同史籍对同文馆的记述有所不同。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同文馆(    )

    出处

    记述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仅10人……学生不仅学外语……其开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A、1862年成立时招不到学生 B、在英国的强迫下设立 C、开设了外语课程 D、文化学习开始全面与世界接轨
  • 30. 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3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国近代历史,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的侵略,不断的展开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

    【哭泣的城市】

    材料二:1858年11月18日,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称:“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了上海。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19世纪中期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另一名谈判代表依尔近公爵也说:“可能这次签订条约将汕头辟为商埠”。由此可见,列强各国早就想把汕头变成为其非法牟利的“合法”贸易商埠。

    ——《“汕头商业意义的口岸”由来浅说》汕头日报5月13日

    【团结中抗争】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四: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图一所示阴影部分领土和图二领土分别被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中割占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哪项条约将汕头开辟为商埠?列强为什么要将汕头开辟为商埠?
    (3)、根据材料三,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 32.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便前赴后继、奋勇前行,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革命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阶级基础】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思想基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水到渠成】

    材料三: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走向胜利】

    材料四:中国向何处去?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样的领导地位,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逐步确立的。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她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能够科学地指明正确方向,并紧紧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拥有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依靠力量。

    ——《光明日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请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并说明它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1921年为什么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 33. 步入近代,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孕育了许多新的因素,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1)、

    任务一(分析图表——解读经济发展)

    图一中李鸿章创办的实业有哪些特点?简述这些实业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图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简述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外部原因。
    (3)、

    任务二(分类作品——归纳文艺成就)

    (注:①《义勇军进行曲》②《保卫黄河》③《暴风骤雨》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请将以上文学艺术作品按照要求分类整理。(请任选一组作答)

    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 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

    (4)、任务三(分析称呼——解读社会生活发展)

     

    ××××前

    ××××后

    称呼

    大人、老爷、老太爷、少爷

    先生、君、同志

    礼节

    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鞠躬、脱帽、握手

    材料中的称呼、礼节发生了什么变化?
    (5)、任务四(走近城市——见证历史变迁)

        上海史事

     

     

     

     

     

    ①上海南京路上穿旗袍和中山装的行人

    ②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③上海创办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④上海创办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

    ⑤上海最早创办了新文化运动的刊物《青年杂志》

    ⑥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

     表格中整理的上海史事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哪些领域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