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共 28分)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大海看到周朴园递给他的电报,认为这是周家用假造的电报来离(jiàn)工人们,他痛斥了周家卑(bǐ)无耻的行为。 B、你们不能用(yū)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hǔn)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 C、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gāo)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赠与人类的(guī)宝。 D、(dǒu)拱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shǔn)的。
  •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也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雷雨”将要到来。 B、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殒落了!他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 C、他必须立刻到英国去,向他们追索延荡未纳的贡物;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换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D、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同事们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他们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些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越教越细,结果肢解了课文,导致学生目无全牛 , 只能对文本做出空洞、片面的评价。 B、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时,极少数干部畏葸不前 , 其行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C、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某些政治家的发言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意图,充满着陷阱与未知。 D、    昨天,我校几个自行车爱好者自鸣得意地从县城出发,经过一天的骑行,傍晚便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真正过了把骑车瘾。
  •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B、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C、钟南山在讨论中指出:“政协工作报告第 6 页提到去年抗击非典的顽强斗争,我个人认为, ‘非典’这两个字是用得不正确、不科学的。” D、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的实力。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春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各年货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D、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相继兴起,将人类带入了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良庖更刀,割也 B、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C、于寡妻,至于兄弟 D、赤也为之 , 孰能为之大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 8.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臣未之闻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 9.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参乘”即“骖乘”,指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樊哙当时身份为沛公身边的警卫。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指的是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D、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 10. 下列关于元代杂剧的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正角之外的次要角色;“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B、在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等都是曲牌名。 C、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还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 D、元杂剧是在金院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11. 下列划线句分别属于哪一种戏剧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

    ②鲁侍萍 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③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A、①对话   ②旁白    ③独白 B、①舞台说明  ②独白   ③对话 C、①独白   ②旁白    ③对话 D、①背景介绍 ②对话 ③旁白
  • 12. A市拟邀请50名市民参加“城市管理大家谈”论坛。请根据以下信息,分别写一则启事,通过不同媒介发布。

    ①主办方:A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②举办时间: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上午9时—11时

    ③举办地点:A市传媒大楼演播厅

    ④论坛内容:介绍城市管理取得的成就,分析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讨论公众应如何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⑤报名时间:即日(2021年4月20日)起到2021年4月25日17时止

    ⑥报名及咨询电话:12345678

    (1)、在报刊上发布:
    (2)、在广播中发布:

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

  • 1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而古诗中也有用“高树”的,如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可是“高树多悲风”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岂不正有“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具有繁茂的枝叶,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这是“树”与“叶”的形象之间十分一致的地方,也正因为此,“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与叶还是比较相近的。而“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高树多悲风'的“树”的“饱满”形象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 “木” 具备秋风落叶的形象,诗句意境更加空阔清冷。 B、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并交织组合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   C、相较于“树”暗示的颜色而言,“木”就显得有些枯黄和干燥,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也具有了这个特点,能给人带来疏朗的秋天的气息。 D、“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形象和“木叶”不同,它没有干燥、微黄、疏朗的秋季的特点,它饱含着水分且较繁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及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屈原把“木”准确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中,“木”似乎就带有一层浓厚的秋意,如杜甫《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就能传达出萧瑟、凄凉的秋意。 B、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很常见,但少有“树叶”这个词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树” “叶”二字意蕴较相一致,连用起来便使语言显得重复啰嗦。 C、“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是疏朗与绵密交织而成的一个迢远情深的美丽形象,就空阔疏朗之意的传达上,“落木”远远不及“木叶”。 D、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木”在中国古诗中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的主要原因。除“木”字外,古诗中“月”“水”“柳”等也具有暗示性。
    (3)、比较“木叶”“黄叶”“落木”在诗歌形象上的异同,分别写出其特征。
  • 1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 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个是余老五。”“另一个呢?”“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B、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高超之外的专断顽固与仗艺欺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 C、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推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赋予人物一定的传奇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老五只是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说在此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 B、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C、小说在叙事上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 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D、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考。
    (3)、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4)、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

  • 1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完成各题。

    双调·落梅风·蔷薇露

    (元)马致远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1)、题目里的“双调”是 , “落梅风”是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小令。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

    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1)、下面对【滚绣球】一段的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说天地间有日月鬼神执掌大权,本应是公平、公正、黑白分明的,这就为下文的质问作了铺垫。 B、  第②句用设问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舟”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  第⑤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申冤,由控诉天地转向对自身的悲哀,由悲愤至极转向无可奈何,有无限委屈和悲伤。
    (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监斩官吩咐公人的吆喝声,鼓声、锣声,刽子手摇旗、提刀等行为,共同渲染了阴森、肃杀、紧张的刑场气氛。 B、窦娥要求走后街的细节充分展示了窦娥的善良、孝顺,也反映了当时吏治的腐朽,是对造成冤案的昏官的强烈讽刺。 C、“没来由”“不提防”表明窦娥是无辜受刑,她勇敢而愤慨地抨击了“王法”“刑宪”和“ 天地”,表现了她倔强刚烈、顽强反抗的性格。 D、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表现了窦娥怕自己死后婆婆会忘了自己,自己白白因为怕婆婆受牵连而屈死的担忧。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刀騞然,莫不音   中:合乎 B、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C、导大窾,其固然   因:因为 D、虽然,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文惠君解牛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 C、    始臣解牛之时        为 . 踌躇满志 D、    依天理,批大郤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写庖丁解牛动作之优美,奏刀发出的声音之悦耳,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B、作者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了庖丁技艺的精湛。并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引出下文庖丁对于解牛之道的阐述。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惠君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感悟到了养生之道: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应顺其自然,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5)、下列选文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古代文化知识和默写(共6分)

  • 18.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 体史书,它的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中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故事称为“本纪”;简述各历史时期的大事称为“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的称为“书”,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记载诸侯国大事的称为“世家”;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称为“ ”。
  • 19. 默写。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 ,咏而归。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 , 。

五、作文(共60分)

  •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②“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