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急(huáng)    疤(chuāng)     去(lǚ) B、恨(zèng)     说(xù)         惧(dàn) C、(zhuō)     然(sōng)       喜(gōng) D、懒(shū)      惊(hài)        孤(shuāng)
  • 2. 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姆   大抵   极其郑重 B、福橘   辟头   莫名其妙  C、守寡   惊异   嘁嘁喳喳 D、哀悼   拔草   情有可缘
  • 3. 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划线的词语,有错误的是(    )
    A、她又拿起福橘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顺当。 B、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 全身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书,略翻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霹雳:比喻出乎意料的大的震动。 C、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辟头:忽然。 D、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望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渴慕:非常思慕。
  • 4.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5. 对文中所引用的阿长的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A、阿长之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 B、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义。 C、“我给你买来了!”一句,表现出阿一长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后的欣喜与欢快。 D、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称鲁迅为“哥儿”更表现出她巴结讨好的性格特征。
  • 6. 对《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二、阅读理解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 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

    (1)、文中用①②段记叙和描写叔祖的用意是什么?
    (2)、第⑩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从人物刻画及修辞等角度赏析⑥段划线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8. 阅读

    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 , 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               , 一则曰:                         

    【注】①“大先生”系鲁迅家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1)、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2)、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3)、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5)、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观照全文,请在第⑧段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二字词。
    (7)、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三、综合表达

  • 9. 仿照下面的例句,用句中的划线词再写一段话。

    例句: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不做门房,不是小孩子,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仿句: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曾一度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让“爹娘难当”成了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也让“起跑线”的争论再度被热炒。也许,①通过采访各类专家,让人们可以找到“真正起跑线”的答案。

    材料二:对家长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问题的调查结果

    材料三: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正本”必须“溯源”,③家长只有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每一天中都向着理想的终点奔跑。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起跑线。

    材料四:④专家提醒:将近78%以上的孩子有心事总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诉说。由此可见,父母还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真正起跑线”的内涵。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图表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 11. 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