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太阳能路灯 B、
活性炭净水 C、
粮食酿酒 D、
干冰人工降雨
2.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涤剂 B、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3. 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B、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打开油烟机换气4. 中国化学遴选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作为“元素代言人”组成“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锆元素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海龙代言,锆元素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4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1 D、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5. 下图的“不符合题意实验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 B、
腐蚀标签 C、
引起火灾 D、
读数偏小
6. 伊伐布雷定(C27H36N2O5)是世界上治疗心脏病的最新药物之一,下列有关伊伐布雷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一个分子含70个原子 C、由四个非金属元素组成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67.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项归纳合理的是( )A、化石燃料 B、
CO的化学性质 C、
氮元素的化合价 D、
水的净化方法
8. 我国学者开发促进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B、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有CO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9.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氧气含量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A、A B、B C、C D、D10. 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反应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NaHCO3 , 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部分CO2溶于水 B、部分CO2仍留在锥形瓶中 C、部分CO2与水发生反应 D、部分NaHCO3粉末没有反应11. 依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该物质一定是碳
B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
该水样属于硬水
D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A、A B、B C、C D、D12.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探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通过装置和数据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D、NP段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熄灭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低于31.26℃,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超临界CO2在减压、升温又可变成普通气体。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可用它作为高效绿色的环保溶剂,尤其是用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水在温度、压强分别超过374℃和219个大气压时转变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在高温高压下,可将有机物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 , 该技术称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如550℃时,在密闭容器中,测得乙醇(C2H6O)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结果如图所示。
(1)、文中超临界CO2流体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形成不同物质的超临界流体所需条件不同 B、超临界CO2流体与普通CO2气体化学性质不同 C、物质形成超临界流体后所含分子不再运动 D、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后减压、升温可与之分离 E、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相对物质直接燃烧具有的优点是节能、环保(4)、图中CO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三、综合题
-
14. 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三种常见的重要气体。(1)、仪器X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发生装置是(填字母)。(4)、若要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口进入(填“d”或“e”)。(5)、图E中某同学观察到燃烧的蜡烛很快熄灭了,其原因可能是。15. 某兴趣小组以CO2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1)、(认识CO2的用途)
下列有关CO2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2)、(探究CO2的性质)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实验中,塑料瓶内观察到 , 可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3)、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4)、实验后向去顶部塑料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能否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5)、(拓展探究)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实验装置图1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 , 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15mL水,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6)、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 , 30s至100s之间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是。(7)、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16.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铜器,铜器表面有一层绿色铜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x(OH)2CO3)。兴趣小组准备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为原料来制取铜,设计实验流程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式Cux(OH)2CO3 , 中x=。(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3)、实验室进行操作X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4)、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四、计算题
-
17. 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请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