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多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的质量约为(   )
    A、2克 B、200克 C、2千克 D、20千克
  • 2. 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 3. 某同学分别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 4. 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水杯中笔“断了” B、水中倒影 C、倒立的“烛焰” D、日食美景
  • 5. 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0°,则折射角为(  )
    A、 B、30° C、60° D、90°
  • 6.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 7. 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 8. 把一个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   )
    A、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B、质量变小,重力不变 C、质量和重力都不变 D、质量和重力都变小
  • 9. 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牛和4牛的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
    A、一定是2牛 B、一定是6牛 C、可能是8牛 D、可能是6牛
  • 10. 下列各项措施中,用来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为了防止传动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B、黑板上的粉笔字不容易擦干净时,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 C、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D、在汽车轮胎上装防滑链
  • 11.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正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正方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F B、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也随之增大 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可能随之增大 D、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一定不变
  • 12.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在同一位置在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等于25米/秒 C、以乙为参照物,甲在竖直向下运动 D、第6秒时,乙在甲上方0.6米处

二、填空题

  • 13.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 , 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 , 其次还要有合适的。所以在当我们学习“力”时,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先要确定力的
  • 14. 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而产生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15. 高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米,像高米.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 , 像和镜之间的距离(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立(选填“正”或“倒”)的像(选填“实”或“虚”)。

  • 17. 小李用力将足球踢向空中,这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小李的脚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足球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18. 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一杯质量为0.5千克的水,放入冰箱后结成冰后,质量为千克。在地球附近,重力系数g=9.8N/kg,它表示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为9.8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 19. 如下图是一小球在桌面上从A点沿直线,水平向右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选填“没有改变”或“发生改变”),一定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20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5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牛,方向。将小球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增大为25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牛。

  • 20. 如图(a)所示,甲、乙两车在同一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b)、(c)所示。经过6秒,甲、乙两车在M点相遇。Q、P间的距离为s,P、M间的距离为s , 则乙车的出发点为(选填“P”或“Q”),P、M间的距离s米,P、Q间的距离s为米。

  • 21. 某日,某位卡车司机饮酒后驾驶卡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此时该卡车的车速为千米/时,合米/秒。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该司机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延长为0.9s,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s

  • 22. 小明同学在学完了“惯性”知识后,知道了“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但是却始终没有弄明白“惯性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这个问题。为此,老师给小明画了一个推理框图,请你仔细阅读推理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推理框图中的假设和推论1,可以推理出推论2:静止的物体,惯性(选填“有”或“没有”)。
    (2)、推理框图中的推论2和“规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矛盾(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可以知道最初的“假设:惯性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23. 如果将一束日光穿过棱镜,结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现象。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叫做三原色光。

三、作图题

  • 24.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 2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 26. 重为2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四、实验题

  • 27. 如图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厘米。

    (1)、请填写实验器材的名称,在图中,A是 , B是
    (2)、调节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为厘米,光屏上可以看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把蜡烛移到厘米范围内时(选填“小于30”、“30~40”或“40~50”),则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28.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比值/Nkg1

    物体1

    0.1

    0.98

     

    物体2

    0.2

    1.96

     

    物体3

    0.3

    2.94

     
    (1)、实验中,为了测量表中所记录的数据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关于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初步结论是:
    (3)、请根据表格内容,填写表中最后一列数据的计算结果
    (4)、将这个比值记为g,g的大小反映了物体所在星球对物体作用的强弱。在地球上,g值一般变化不大。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从赤道到北极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N/kg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批从莫斯科出货的贵重金属质量为1000千克,将金属运送至赤道附近进行交易,求这批金属在莫斯科受到的重力G1和在赤道附近受到的重力G2

    ②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都使用各类“称”,称量质量后进行交易。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能用测力计测最重力后进行交易呢?”,请结合上一问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 29. 某小组同学发现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水中,另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空气中,如图(a)所示.他们保持入射点O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转过一定角度,观察到反射和折射光线如图(b)所示.

    (1)、由图(a)或(b)可以发现  在同一平面内.图(c)为图13(a)、(b)重合后的示意图,请猜想:两个平面相交的线MN是  .
    (2)、他们确定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并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空气中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折射角(度)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折射角(度)

    1

    10

    10

    13

    7

    10

    10

    15

    2

    20

    20

    27

    8

    20

    20

    31

    3

    30

    30

    42

    9

    30

    30

    49

    4

    40

    40

    59

    10

    40

    40

    76

    5

    45

    45

    70

    11

    45

    45

    无折射

    6

    50

    50

    无折射

    12

    50

    50

    无折射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第2列和第3列,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7~10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  .

    (3)、从表一、表二数据中,他们发现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如果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时的入射角为a,为了得到a 的大小,应该在入射角为  的范围内继续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