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2-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 2.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人民有了自己的士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大跃进”运动开始,人民丰衣足食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 4. 下图老广告可证明(   )

    A、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C、改革开放政策推行 D、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 5. 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6.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 7.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时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8. 某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上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
    A、  拍卖政策 B、兼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 9. 1987年10月召开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 10. 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    )
    A、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 11. 1953-1956年我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 12.   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急于求成 C、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D、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 13.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A B、B C、C D、D
  • 14. 观察“我国粮食人均变化图”,其中促使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15.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营 D、包产到户
  • 16.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
  • 17.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下列中国近代的经济曲线最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是(   )
    A、 B、 C、 D、
  • 18.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 19. 分析下面表格,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1950年

    1954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

    1.32亿吨

    1.63亿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

    239.4公斤

    285.2公斤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 20. 如果为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填空题

  • 21.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时间:到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的转变。

    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

  • 22. 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

    形式:手工业 。

    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23.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业,手工业以及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材料分析题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种类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1)、图一中的“社”是指什么?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2)、图三事件体现了什么政策?三幅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3)、材料二数据说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巩固政权和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情况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简述其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