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
    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
  • 2. 如图是一部史学著作《儒家统治的时代》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副标题应该是( )

    A、东汉的衰落 B、南北朝的对立 C、宋的转型 D、元的统一
  • 3.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 4. 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 5.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郑和下西洋传到阿拉伯
  • 6. “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滲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据此可知罗马私法 (    )
    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 B、决定了西方社会生活的方式 C、阻碍了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构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 7.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 8. 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 C、传播伊斯兰教 D、商业活动需要
  • 9.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二战后,欧洲、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仍有移民涌入。下图是《1960—1990年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据此推测,美国( )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现,开始思考“whoarewe"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 B、南北方民族融合的发展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 11. 1787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方,宪法使用“所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但是,宪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   )
    A、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 B、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 C、说明宪法条文的倾向性 D、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 12. 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 B、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 C、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D、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 13. 如果说,身体的DNA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人种的传宗接代的话,那么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他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材料主要强调( )
    A、DNA的重要性 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D、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 14.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论述了火药出现以后所引起的社会变化,肯定地指出,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对这一论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火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西征的蒙古军队把火药传到了欧洲 C、火药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火药推动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 15. 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下列对这段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和平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文明交流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要道 C、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 D、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 16. 在北美和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拉美欧洲移民活动区域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C、拉丁舞成为美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D、奴隶制的存在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
  • 17. 1895年4月,康有为联络各省在京举人,拟定《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了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措施。都察院虽拒绝代呈,但上书内容已在社会上广为传抄,上海某书店还为该上书出版了单行本。这表明,此时( )
    A、发展民族经济是首要目标 B、中体西用成为主流文化趋向 C、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扩大 D、维新变法主张渐成社会共识
  • 18. 1954年召开的“全国中学教育会议”上,中央领导指出“学生都想当干部,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1955年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决定“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这表明当时( )
    A、劳动价值观念受到轻视 B、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D、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生产实际
  • 19. 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各类书院的数量发生相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 B、科举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办书院的质量 C、统治阶级加强对文化思想领域的控制 D、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推动了书院的普及
  • 20. 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
    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 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 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在欧洲(英国)的传播与影响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后,他先在广州学习汉语,并编纂了《华英字典》,此书于1817年在澳门出版。1824年马礼逊返回了英国,“带回国内一万卷中国书籍”,其中不少是世所仅见的精刊善本,有的还是后来我国失传的典籍与未见的版本。马礼逊还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向英国介绍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和风俗人情等方面的情况。继马礼逊之后,1835年,传教士麦都司和司梯文司一起来到中国,主要目的是收集情报,为英国政府出谋划策。1842年以后,英国侵略者虽然在武力上战胜了中国,但在思想文化上却遇到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顽强抵制。一些在华的英国人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并将中国的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向英国介绍中国文化。从1861年开始,雷祈历时二十一年,翻译了“四书”、“五经”。理雅各翻译了《十三经》中的十种经书。1876年,牛津大学正式设置了汉学讲座。1945年后,研究中国文化的英国学者增多,几所主要的大学,各有侧重,如牛津大学偏重于古典文献的讲授和研究,公共必修科目为《左传》、《孟子》中的篇章,诗词方面主要讲授《诗经》和唐诗。剑桥大学偏重于古典作品,讲授《孟子》、《荀子》《史记》《汉书》、《水浒传》《红楼梦》等专著。伦敦大学的课程则较侧重近现代中国文化。

    ——王怀兴《中国文化》修订版

    采用新的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状况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 22. 人口迁移、经贸往来以及战争冲突等方式使世界多元文明在互动中交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

    观点

    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2)、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

    希腊

    雅典卫城

    意大利

    罗马历史中心、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西班牙

    塞维利亚的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英国

    威斯敏斯特宫(国会大厦)、利物浦——海上商城

    法国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德国

    埃斯莱本和维腾贝格的路德纪念馆建筑群

    俄罗斯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美国

    独立大厅、自由女神像、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

    埃及

    金字塔

    波兰

    奥斯维辛集中营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请选取上表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研学旅行。请自拟研学的主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为选取的世界文化遗产配上解说词。(要求:研学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