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集四句》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提倡个性自由 B、推崇社会和谐 C、主张"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
  • 2. 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   )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
  • 3. 汉明帝提倡佛法。郎中蔡情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燃灯拜佛,明帝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拜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宫廷传至民间。由此可以推知汉代(   )
    A、佛教思想居于正统地位 B、佛教信仰已为百姓接受 C、佛教传播影响百姓生活 D、民俗多与宗教信仰相关
  • 4. 如表反映了人类早期区域文明成就,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中国

    甲骨文

    二里头宫殿

    埃及

    象形文字

    孟菲斯城

    希腊

    字母文字

    雅典卫城

    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文明的交流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 5.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独具一格 B、多元重构 C、东西交融 D、缺乏创新
  • 6.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的不同 B、经济形态的影响 C、地理位置的差异 D、文明开化的程度
  • 7. 嘉峪关墓葬壁画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 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 C、由于狭隘的民族观 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
  • 8. 如表为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如表呈现的史实表明,此时的中国(   )

    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A、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深受欧美殖民扩张的影响 C、更加注重海外贸易 D、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 9. 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期,文化消费成为中等阶层以上主体消费人群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 B、源于中产阶级的形成 C、表明启蒙运动的扩展 D、反映工业文明的繁荣
  • 10. 由英国前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主构成的大洋洲,其城市化水平在 1950 年时达到60.6%,北美洲则达到了 63.9%,均高于欧洲的 51.2%。据联合国统计,2003 年世界上 20 个人口超过 1000 万的特大城市中,有 15 个是由殖民城市发展而成。这表明殖民城市的发展( )
    A、突破了欧洲传统城市发展束缚 B、是欧洲殖民主义政策必然结果 C、阻断了各地的文明多样性联系 D、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 11. 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   )
    A、认为全球化抑制了国家间的冲突 B、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 C、符合和平发展是世界潮流的判断 D、忽略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 12. 如图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

    A、宣传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的事实 B、弱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C、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13. 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取决于人口的多少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 14. 据(美)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移民的涌入(   )
    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第三世界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东西方国家间竞争日渐激烈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二、论述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演变

    养生思想发展概况时期

    先秦

    殷商时期多将疾病归咎于天谴神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健康、平安。春秋战国养生思想百花齐放,如孔子提出只有“仁”才能长寿;老庄以为欲望过大会损寿,主张清静养神;荀子抨击养生依靠天命的思想,提出运动可使人健康。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炼丹术、神仙术盛行。董仲舒用阴阳五行与天人学说构筑养生之道。王充认为体质、寿命与先天遗传和后天调摄有关。葛洪将养生分为“内修”与“外养”。

    隋唐至宋元

    佛家“坐禅”等修身思想有一定受众。养生思想系统化发展,如主张养生要以婚孕、婴儿、童壮、表老诸阶段的不同特点为依据。注重道德修养的养生观逐渐成,为特色。

    明、清

    涌现了大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养生强调“动”,如明末清初颜元批判道学家“静以养性”的观点,主张“一身动则一身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据刘雨《中西方养生思想对比研究》等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与古代养生思想相关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 18.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带动了人类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在15-19世纪,如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请选择其中两个地区,概括其人口迁移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中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