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主要说明大运河(    )
    A、加速了南北的统一 B、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
  • 2. 有学者认为,"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中的"它"指(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禅让制
  • 3. 以下是一位初三同学复习唐朝某一主题历史所搜集的图片,据此可知该主题是(    )

    A、开放的社会风 B、手工业的兴盛 C、盛唐的社会气象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4.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玄奘 C、一行 D、法显
  • 5.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考试的形式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下列考试方式与武则天首创的考试方式相似的是(    )
    A、口试 B、面试 C、笔试 D、开卷考试
  • 6. 下表是某位同学学习唐朝历史时按照时间顺序做的笔记,空出来的表格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

    A、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B、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 7.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此处的"高僧"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 8.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等到)隋,一土字(统一天下)……元灭金,绝宋世(结束宋朝统治)"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汉、元 B、秦、隋、元 C、秦、唐、元 D、秦、宋、元
  • 9.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出现这情况的历史事件是(    )
    A、宋夏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金和议 D、靖难之役
  • 10. 2014年第9个文化遗产日,我们的宣传口号是"瓷都千年薪火相传,保护遗产留住乡愁"。瓷都指的是今天城市(    )
    A、广州 B、景德镇 C、泉州 D、明州
  • 11. "他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征服了伊斯兰世界的许多国家,摧毁了欧洲陈腐的骑士方阵。在他的指挥调度下,蒙古帝国从未一次派出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在25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这人物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 12.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 13. 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   )
    A、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
  • 14.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高祖李渊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 15.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
    A、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 B、王安石变法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6.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有一个不曾改变的大国梦,强国梦。隋唐时期就为绘制这幅宏伟蓝图挥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605年,隋炀帝开始营建东都,历时10年,每月征调民夫二百多万。隋炀帝为东征高丽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大量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剧烈的阶级矛盾引起大规模农民起义,隋王朝终在618年随着风雨飘摇陨落。

    ——《隋的统一与灭亡》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他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供养)其身,犹割股(大腿)以啖(喂)腹,腹饱身毙。"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唐朝人口统计表(部分)

    时间

    人口数(单位:万人)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

    ------数据来源: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四: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统治者的意志也由此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是谁让"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理念?根据材料三,指出从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写出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
    (3)、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四指出科举考试报考原则和考试内容。并概括材料中科举制度创立带来的积极作用。
    (4)、综上所述,谈谈隋唐时期的治国举措可为今天中国走向强大提供什么有益的经验?
  • 17. 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综合实力的表现,在唐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大运河对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根据材料指出南宋的经济趋势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至少两点)说明了唐朝是对外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专门机构"的名称和设置"专门机构"的好处。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以史为鉴,隋唐宋经济的发展格局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何启示?
  • 18. 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材料二: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晶《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达赖集团叛逃国外后,始终没有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和分裂国家的活动,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在印度宣布成立"西藏独立国",在印度、尼泊尔建立了叛乱武装基地,长期对我边境实施武装袭扰。

    一一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宗"和"成吉思汗"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吉思汗的功绩。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哪一段历史佳话?体现了唐朝什么民族政策?
    (3)、材料三反映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对此,元朝建立了什么制度进行管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管理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材料四中的现象,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