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一模仿真训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
1. 学者冯天瑜指出,东亚大陆跨入文明门槛以后,大略经历了“宗法封建社会”和“宗法皇权社会” 两大阶段。在这一转型中,王与宗亲共治天下的“众治”向“君治”转化,“君一民”关系成为基本 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 )A、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B、君主的家事和国事逐渐分离 C、嫡长子继承制渐趋制度化 D、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2. 《唐六典》记述了唐代中央的集议制度,“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龙朔二 年,唐高宗希望下诏规定天下僧人道士都要礼拜君亲,经过朝廷官员讨论表决,主张出家人致 拜君亲的是354人,主张不拜君亲的有539人,最终唐高宗放弃了该主张。唐代这一制度( )A、推动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B、使行政权与决策权开始分离 C、有利于避免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 D、推动了三教并立局面的形成3.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并不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B、审判程序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充分体现 D、政体权力的分配体现了制约思想4. 有学者指出,19世纪70年代初德意志帝国这只强大的“夹子”,不仅把帝国内部紧紧地挤在一起,让内部经济浓缩交融,而且被德国人当成“民族国家”而倍加重视。这反映出( )A、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 B、国家现代化促进了德国国内市场的扩展 C、国家的统一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统一的完成5. 下框内是1876年李鸿章会见日本使节森有礼时的双方对话。这反映了李鸿章( )
森:据我看来,和约没甚用处。
李:两国和好全凭条约,怎能没用?
森:和约不过为通商事可以照办,至于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着条约。
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森:万国公法亦可不用。
李:叛约背公法,将为万国所不容。
A、对近代国家关系实质缺少清醒认识 B、奉行“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C、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 D、利用国际公法保障了国家利益6. 下图为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坚定了国民对苏俄道路的选择 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7.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地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 )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 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8.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阴影下国家关系中的重大矛盾和冲突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C、美苏两国由昔日盟友开始转变为敌对势力 D、两极格局导致朝鲜半岛的分裂和紧张局势9.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10. 《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这反映了清政府( )A、农耕经济走到了尽头 B、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 C、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D、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11. 1890﹣1914年,美国兴起了一场“进步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的动力是广大人民对美国制度中所暴露出黑暗现象的不满和斗争。运动的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体、文学艺术大力揭露社会黑暗,推动国会和州、市、县议会立法,通过政府执行,革除那些最突出的弊端。据此可知,美国“进步主义”运动( )A、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B、触动了资本家根本利益 C、影响了罗斯福新政改革 D、阻止了经济危机的爆发12.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吸收1903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大清商律》中部分内容,出台了《商业注册章程》。同年7月北洋政府颁布了《公司注册条例》,其条款绝大多数源自《商业注册章程》。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C、资本主义经济是统治的基础 D、实业救国思想具有持续性13. 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职能配置,弱化大量审批事宜,协调解决部门间的职责交叉、重复问题,精简机构人员编制。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 )A、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B、摆脱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 C、进一步理顺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D、强化了舆论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督14. 1903年6月,伍廷芳等人鉴于上海等地无官报的现状,特呈奏折要求推广官报。他们表示“上海一隅,日出报纸不为不多,未经官方检查,又无报律以范围……近又有清议、新民等报,讹言失实,不可不防”。据此可知,伍廷芳等人推广官报的实质是( )A、与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 B、维护清廷的话语权 C、推动报刊业近代化 D、为新政做思想宣传15. 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大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各国经济发展。下表为大危机前后主要国家GDP对照表(单位:万元)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苏联
1929年
2513.48
1941.93
8433.34
2622.84
1282.16
2383.92
1938年
2976.19
1874.02
7999.57
3423.51
1769.57
4052.20
据此可知,当时( )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多边贸易成为国际时尚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16. 欧洲一体化继欧洲军团之后,又组建英法“联合空军指挥部”,加强自身的防务建设。还想借改造北约之机,力争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由于从现实中感到,短期内还难以单独承担欧洲安全与稳定的责任,他们又提出“新大西洋共同体”的构想,这说明( )A、西欧开始争夺世界事务主导权 B、西欧在安全问题上的意见趋同 C、欧洲国家内部的分歧已然消弭 D、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17. 韩非子曾经对秦国实行的“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的商鞅之法提出批评:现在如果推行这样的法令,让杀敌斩首有功的军士做医师和匠人,那么疾病一定不能解除,屋舍一定不能建成。据此可知,韩非子主张( )A、维护世卿世禄制度 B、量才而用的任官理念 C、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D、民生问题是执政之本18. 西汉时期人们性格直露,言行激烈,急躁易怒,较少谦让。而东汉时期“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在生活中人们身体力行,谦让蔚然成风,并且谦让的范围十分广泛。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东汉时期社会普遍崇尚礼乐谦让 B、礼仪受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直接影响 C、两汉时期社会价值观念截然不同 D、儒学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嬗变19. “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据此可知,二程致力于( )A、构建儒家的哲学体系 B、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 C、促进儒佛道三教合流 D、探寻万事万物的本源20. 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21. 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 )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 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 C、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22. 14和15世纪,意大利文化精英对意大利“俗语”和通行于欧洲各国的拉丁语孰优孰劣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到16世纪,意大利“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基本确立。这一结果( )A、促成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B、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 C、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D、导致了市民阶层兴起23.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因为有了最畅通的渠道,在浓郁的咖啡刺激下,启蒙时代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咖啡馆里相遇、交流、互补,逐渐成为一股潮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 )A、开展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B、启蒙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建立理性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呼声 D、文化传播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24. 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以来,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一直未间断。唐中期柳宗元作《封建论》,对分封制进行了理性而有力的批驳。柳宗元提出“制”和“政”的概念,认为秦灭亡于人怨沸腾的暴政,而非郡县这种制度形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周走向灭亡是因为诸侯“无君君之心”,而秦“有叛人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长期以来关于秦朝速亡在于不与诸侯共享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和国家权力的集中。柳宗元还质疑分封制之下“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样即使“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尽管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是出于个人自私的打算,是“私其一已之成”,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却是“公天下之端”。针对分封制的维护者仍鼓吹其是“圣人之制”,柳宗元通过对国家形成的推演,论证了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摘编自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
材料二: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成名作《论美国的民主》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问世,他基于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主国家的命题。在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基础上,托克维尔认为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制度建构的主导,这一点在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领域都有丰富的体现。例如他分析“联邦的立法机构——参议院和众议院实际上是各州独立原则和国家主权说的调和,这种调和在本质上是为了代表人民主权,体现人民的‘公意’”。美国民主制度的维护最重要的是依靠其“民情”。其一是政教分离,一方面极大地避免教派斗争、社会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使神职人员虽不担任公职但仍能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其二是美国人在移民过程中形成的实践重于理论的认识,并且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使公民能够具备参与公共管理的能力。
——摘编自何文婷《托克维尔的民主国家观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柳宗元关于郡县制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比,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论美国的民主》的写作背景。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的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种、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从材料中任意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观点作为论题,结合中国史史实(至少三个)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 材料: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乡村建设的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英国乡村建设政策的因素。